述评:牛群“牛不停蹄”会否“牛失前蹄”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27日14:13 申江服务导报
今年,牛群是个新闻不断的人物,北京的某些媒体甚至称,继“毛宁被刺”后,娱乐圈最大的新闻就是“牛群当县长”了。从牛哥到牛摄,到牛编,再到牛县,牛群忙得不亦乐乎。本月27号,“牛县”将赶到安徽省蒙城县报到,29号正式上任副县长。
牛群说,别跟我提马,在我这儿都是牛。
本周一深夜,拨通牛群的电话,他正在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出版界交流活动。他说,他会从台北飞香港到深圳再转机到蒙城县赴任副县长。牛群说,自己和这个全国养牛大县就是有缘,如果把我摆在养羊大县、养狗大县,显然不合适。(也许叫羊群或狗群就合适了。)牛群找“牛群”,当然是天经地义。
我是“笑的使者”
牛群说:“我把自己定位为笑的使者,说相声是为大家带来欢笑、拍照片也是给大家带来欢笑。现在又找了一个方式,就是给蒙城1.4万父老乡亲带去欢笑。我是经过蒙城县和现代出版社双方组织正式履行程序后,才到蒙城县挂职的。”
记者问:按照《国家公务员条例》规定,“挂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牛哥你是公务员吗?
牛群答:“公务员?我还没有这个概念。我是笑的使者。我在县里就负责牛文化、牛经济。”
“问我会有多少时间在蒙城上班?不能简单地以时间多少来衡量我的工作。挂职两年是个硬指标,能不能做实事,呆不呆在那儿不重要,作出成绩、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蒙城县特别成立了‘招贤纳士委员会’,目的就是请各路英豪、各路专家、各路高手献计献策。这回,我请了十几个专家,赴蒙城考察地理地貌、人文历史,就是要给蒙城出谋划策。他们现在就在去往蒙城的火车上。费用当然是我们县出,我们县这笔钱还是拿得出的。目前专家们没有什么报酬,我们只有一份情感上的承诺。”
“我在蒙城县工作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工资也是现代出版社发,出版社还专门送了蒙城县价值114万元的图书。我就是愿意为蒙城县的父老乡亲服务,到那里就是尽义务,现在终于找到这么一块让我尽力回报喜欢我的老百姓的地方。我真的不要任何回报,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曾想做《名人》的法人记者问:壮阳药“牛哥”广告播出后,有消息说,你得到了那家公司的部分股权,是这样吗?
牛群说:现在还没有,将来也许有可能。
现在牛群是演艺、摄影、出版工作者、官员四重身份,难道不会顾此失彼?
牛群说:人的精力的确是有限的,就看你怎么统筹。不是说,功夫在诗外吗?
“最近《名人》杂志也在和我谈重新合作一事,我当时对他们说,先把所有主持人的钱还了再说。我对《名人》的感觉,就是孩子总是要回到自己生身父母身边的,还是父母说的算。我是曾要求过担任《名人》的法人,但……毕竟曾经合作,还是让我们记住美好的东西吧。”
“你看,现在美好的事情这么多,我要抓紧充电,现在的一切,对我是太有吸引力、魅力、诱惑、挑战了。”
在牛群风风火火的一年中,有两个人跟他关系密切,一位是《名人》的主要负责人张振邦先生,一位是他在《名人》的合作伙伴流冰。
张振邦《名人》主要负责人
祈盼牛群吃回头草
记者电话联系到张振邦时,他不在哈尔滨,而在北京。张振邦告诉记者,本月12号,他就到了北京,为的是恳请牛群继续当《名人》杂志主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经济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
牛群对《名人》的贡献是谁也比不了的。最初《名人》不过是一个黑白版印刷的小刊物,邮局订阅,发行五六千册,牛群当主编后,试刊号就发行了6.5万册。后来的10期杂志发行量也都在7万册左右。出版社每本能净赚5毛钱,11期杂志也就赚了个二十五六万。纳完14万元的税后,出版社连工资都不够发,账面上真的一点钱都没有了。我出差就住大车店、地下室、澡堂子,你能想象一个杂志的管理人,每天晚上和贩夫走卒挤在一起吗?白天和我谈合作的人住在中国大饭店,从富丽堂皇的酒店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这种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们单位已经两个月没开支了,到北京出差都是自己付住宿费。今年11、12期合刊的杂志因为没有钱,一直没有制作。我今年52岁了,做《名人》杂志已经7年多,我觉得我就是他的生父,牛群也说《名人》是他的孩子,我说,他最多是个养父。我希望我死在《名人》前面,而不是让《名人》死在我的前面。所以我四处奔走,只要有一线生机,绝不错过。
聘牛群为主编时,我们曾举行了很隆重的颁发证书仪式,当时牛群和我们签了5年的合同,可他干了一年就辞职了。没和牛群合作之前,《名人》一年总共印7万册,一期的收入总有六七千元,够付稿费了那时每篇稿子的稿酬在50到80元。我们对与牛群合作寄托了太高的希望,一下子贷款20万改版,结果全赔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对方会中途不干,我们也是受害者。
流冰《名人》执行副主编没想到牛哥说不干就不干
流冰是《名人》的执行副主编,也向记者大倒苦水:
我和牛哥是北大作家班的同学。1998年开始,我就给《名人》撰稿。后来,还动员牛群配合。我写文字,他出图片。再后来,他们想把原来以文字为主的杂志改为以图片为主,我和牛哥都全力参与了。牛群在《名人》今年第5、第6期的时候,正在搞“牛哥”壮阳药的宣传,对《名人》就不是很上心了。因为黑龙江方面一直欠钱,牛哥说,不想干了。我说咱们应该通知他们一下,坚持到年底,好歹有一年的感觉。在牛哥跟我透露他的意思之后,我也打电话提醒了黑龙江方面。我说,牛哥想退,明年你们得提早准备。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选择那时候走。当时牛哥突然在第10期杂志上的《主编寄语》中,表明要从此和《名人》以及读者再见,我也是那时才知道这个消息,和《名人》杂志社几乎是同时得知。
有种说法:钱全让我赚了。我可以明明白白地说,我这里现在都是欠条。我把《名人》的账算给你听:牛哥当主编、杂志改版后,一本杂志卖10元,黑龙江的杂志社方面每本毛赚七八毛钱,印刷费、“腕儿们”的稿费由他们承担。我们这边,每本杂志赚1.5元到2元,每期的总计收入大概是9万元。这9万元要支付我们这边的人员开支,还有发行费、房租、办公室的电话费、上网费,以及宣传费什么的。牛群拿多少?工资3000元,外加报销手机费、电话费、修车费、汽油费等等———人家也是为了工作,总不能让他自己全负责。去掉开销,剩4万元就不错了。但这笔钱我们不能分配,还垫付了4期杂志栏目主持人的稿费———每期稿费就要七八万元。当然用这样高额的稿费追求明星效应是比较奢侈的,但为了踢开前三脚,迅速打开市场,也只有这么做,这个杂志才能有今天的名气。我们的策略是逐步减少主持人,后来几期的《名人》也的确这样做了,如果稳稳地办下去,主持人虽然还拿高稿费,但主持人数量减少,就不会成为杂志社的负担。
《名人》杂志社现在还欠我们80万,是垫付的印刷费和稿费如果还了,我和牛群可以每人分得40万。牛群违约,要不要这笔钱是他的事,我是得要,我的律师已经同法院接触,元旦前后可能就会立案。应该说,和《名人》的合作,经济上是不成功的。但从杂志的无形资产看,又是成功的。牛哥是成功的,不仅能说相声、摄影,还能办杂志,现在又当了副县长。我是失败的,现在就是全力打官司。
回想当初,主要的问题就是认为《名人》是国家的买卖,总会有人投钱,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不管。还有,没想到发行量上不去。本来我们预计每期发行量在10万-20万之间,这样,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文/本报记者梅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