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朱哲琴在月亮和面具中飞扬(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28日09:06 中国青年报
 唱歌时的朱哲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名字“达达娃”。“达娃”,藏族里的意谓如“月亮”。2000年的岁末,她在北京的夜空里等到了生命中最皓然如月的三个晚上。
唱歌时的朱哲琴总像是一半唱着,一半冥想着的。这样听上去,歌声每次都仿佛源自比喉咙更高的地方。它纯朴如幕布后悬着的新月,却分明是人工的意匠。
很多人把朱哲琴的演唱会当成是流行乐的又一个热闹的亮相。可是我注意到演出前还在前几排舞动过几下的荧光棒几乎应着歌声就消失在黑暗中了,并且从头到尾没法派上用场。因为尽管也有干冰渲染出的云烟氤氲,可其间却没有一丝烟火气。“天唱人间”,那份仿佛从半空中洋溢起的声音静谧地经过我,然后到达你,这时的掌声也是晦明之间的那种颔首会意,再多一些热烈就成了市井的鼓噪了。
 演唱会前我和朱哲琴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只有三四人的聊天,她是唯一准时到达的。那天她说了很多话,我以为遇到了一个智慧而美丽的女策划。第二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只有她姗姗来迟。面对那么多镜头拘谨得很,不知是不是那身太复杂的行头闹的,离场时还险些跌倒,紧张得有些没来由。演唱会上也没见她趁幕间向观众挥挥手,说说话,这才知道朱哲琴是不会作“秀”的。
我注意到北展剧场里没有通常的演出横幅,也许是因为朱哲琴自己就不喜欢关于她的音乐的任何流行的命名。她说过,音乐是创作者的一厢情愿,高雅还是不高雅只有别人才分得清,“古典音乐不是也有非常俗气的吗?”
远离流行的喧闹,朱哲琴似乎并不寂寞。“当你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感觉到孤独。”
问她成功的感觉,她想了想后说,“我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很短暂的,我也知道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就会和不如意的现实相遇,如果生命有轮回,我不寄望这个时候会比另一个时候更好。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实地活过,你的生命由此伸展了,你是不是能够让你周围的人,那些爱你的人,他们因你的存在而骄傲,并且快乐。”(文/本报记者邵延枫;摄/本报记者卢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