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幸福时光》编得离谱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16日15:45 天津日报
本报讯:张艺谋能编,拍《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时制造了不少伪民俗,现在转了戏路导描写现实生活的片子,时下最引人关注的是《幸福时光》。不看不知道,看了真是吓一跳,想不到他编造的功夫居然“更上层楼”。
《幸福时光》的故事还是挺感人的。一位退休工人想娶媳妇,于是为了安置对象前夫的孩子--位清纯美丽的盲姑娘,又开旅馆,又开按摩房,虽然全是骗人的,可是心地善良。最后,退休工人的媳妇没娶成,借工厂车间伪造的按摩房又被拆了,为了安慰孩子,他不得不继续骗局,给孩子读他代其父亲写的一封信。
如果真是在感人上做文章,这部影片也许会获得成功,但张艺谋没有。他要突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活困境中的苦涩。可是,就是在他这种感觉支配下导演完成的《幸福时光》,却是部每一情节都无法唤起观众社会责任感的影片。
非但情节设置失败,盲女角色的塑造也是失败的。首先,张艺谋自己就不熟悉盲人的生活习惯。盲人看不见东西,但是嗅觉与听觉较常人灵敏得多。在片中,老赵回家取东西,吴颖听不见他开门进屋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干别的事受到干扰,可近在咫尺却觉察不到则是不可能的。
还有,退休工人们用牛皮纸裁的纸片当五元钱骗吴颖,而吴颖竟然没有摸出来。怎么可能,谁不知道钱币上面有数字,纸币上面有盲文。而且,用录音机录了大街的声音来放,以营造现实环境,这可以骗自己,却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任何一位有生活经验的盲人。吴颖小学六年级失明,长到18岁,能够咚咚咚地跑下楼,却不能听出录音机的声音和现实声音的差别,可能吗?
总之,张艺谋在《幸福时光》中编造了许许多多细节以达到让自己把故事讲圆满的效果。孰不知,那是自欺欺人,观众的辨别力不至于差到谁讲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