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笑傲江湖》即将在今晚曲终人散。它虽未能如愿以偿笑傲荧屏,但比高奏凯歌更重要的或许是它引发的种种争议。《笑傲江湖》有许多缺憾,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漠视它为创造一种“内地模式”的武侠剧所做的努力。它在剧本改编、导演手法、演员表演、武打设计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我们欣赏这种“本土化”的大气与恢宏,同时不得不面对它落后于时代的笨重,以及遭遇港台模式引发的尴尬。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笑傲江湖》“退出江湖”之际,让我们再次倾听圈内圈外人士的高论,为《笑傲江湖》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剧本改编
马军骧(编剧):编剧方面有几点让人最不满意,第一内地版把金庸有点神奇的一面写成了腐朽,把金庸跳跃式的想像力给改得太实在;第二导演的意识陈旧,把武侠片拍得像战争片,一出发就一群侠客齐步走,一休息就一群侠客集体卧倒。总体而言,内地的编、导、演过于追求人物的来龙去脉和细节,过于想在武侠剧中拍出点“文化味”。
陈墨(金庸小说专家):《笑傲江湖》剧本改编的成功比率是“六成半”。电视剧毕竟不同于小说,它让令狐冲、任盈盈提前出场,以确立男女主人公的地位,这一思路完全成立。任盈盈的出场旨在表现她性格中“狠”的一面,与绿竹巷中的婆婆形成对比。如果说这个亮相还说得过去,那令狐冲和岳灵珊去福建开小酒店,就此出场则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令狐冲的性格不适合当侦察班长,也不会看到林家灭门惨祸见死不救;深谋远虑的岳不群本意是让岳灵珊去福建接近林平之,不可能让她跟着旧男友去会新男友,也不会不考虑他“君子剑”的名声,让年轻的徒弟与女儿千里同行。“金盆洗手”一场戏也有问题,我觉得让令狐冲偷听莫大先生与刘正风的谈话是全剧最糟糕的改编,偷偷摸摸不是令狐冲的性格。
细节暂且不提。我认为剧本改编扣分最多之处在于编剧过多地考虑了令狐冲的剑客身份,而忽视了他的音乐家身份。剑客身份象征令狐冲要在正邪冲突、权力斗争的主流社会中作出选择;音乐家身份则蕴含着令狐冲的精神成长与自由信念。《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全剧在“音乐家”这一寓言层面上缺失,我想,一方面可能是电视剧这种形式本身有局限,另一方面,是编剧对此考虑得不够充分。
导演手法
韩刚(导演):《笑傲江湖》我粗粗看了几集,对整体故事推进不好妄加评论,但可以肯定黄健中导演在摄影方面下了功夫,画面非常讲究,镜头运用很流畅,看得出是电影导演拍出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令狐冲飞上半空用剑在水面上划出一个圆的镜头,视觉效果十分出人意料,很漂亮。如果说有不足的话,还是我们内地电视剧拍摄的共性:节奏有点慢,讲故事的手法不新颖。拍电视剧也讲究方法,故事结构也有技巧,可能电影导演第一次拍电视剧有点不适应吧!
骆玉兰(《北京晚报》记者):《笑傲江湖》一亮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内地的武侠剧在服装、化妆、道具方面的进步显著。此外,电影导演黄健中拍电视剧在画面感觉上十分讲究。我们的《笑傲江湖》在场景选取上高于港台不知多少倍,他们只是在室内搭棚,在几百米地方拍来拍去,而我们多是在真山真水中实景拍摄。
演员表演
李成儒(演员):我觉得从根上说拍《笑傲江湖》就是个错误,金庸的作品在内地应该歇歇了。我非常同意王朔的观点,金庸的东西就是个“语言毒品”,填补一下80年代时的“文艺空白”还可以,现在拍这种低俗的作品就是浪费钱财。至于演员的表演就更不值得评论了,那种挺胸、昂首、瞪眼、挑眉、撇嘴的表演方式哪里是表演,简直是做小品呢。如果这种电视剧繁荣起来,就会歪曲历史,丑化人物,破坏艺术感。
向兵(《人民日报》记者):《笑傲江湖》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演员表演不好,许晴和李亚鹏搭档确实有年龄差异上的别扭感。而剧中给岳不群的戏分太多了,所以每当岳不群露脸时剧情立刻不精彩了。此外,小师妹、林平之的扮演者由于演员出道时间不长,没什么表演经验,所以也不太成功。
武打设计
刘国辉(中华武侠学会会员):武侠剧最困难的就是武打设计,它不像读小说时可以通过想像予以弥补。港台剧中的电光火药玄得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范围,而内地影片一些真刀真枪的打斗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笑傲江湖》努力在港台的玄虚与内地的朴实之间寻找中间道路,这种介于虚实之间的思路是可取的,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剧中的电脑技术破绽太多,有的还能看见钢丝,制作比较粗糙。文/本报记者 罗劲松尚晓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