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新报:挑刺帝王戏(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2:36 生活新报
挑刺帝王戏 秦始皇(张丰毅 饰) 李世民(唐国强 饰)和长孙皇后(韩再芬 饰) 安康公主 (张澜澜 饰) 这几年,中国古代的皇帝们不知交了什么好运,作古多年的他们被纷纷从坟墓里拉出来,在荧屏上“复活”,排场、威风不减当年。前几年是清宫“秘史”,现在除了大唐的《贞观长歌》(blog),还有央视热播的《秦始皇》。细数起来,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出了200多个皇帝,这为众多的编剧、导演们积累了让老外们望尘莫及的丰富素材,多拍点帝王剧也未为不可。 与一些主旋律的影视题材不同,帝王剧主要是由社会机构赞助,或是商业资金投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讲求收视率,追求经济效益,就成了它们的主要目标。把野史当作正史来说,甚至在历史的大框架里胡编乱造,离奇无稽地“戏说”,总之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编导们就如何去说。基于此,《秦始皇》里,张丰毅扮演的嬴政最忙的就是和六国公主谈恋爱,而千秋功业则被放到了第二;《贞观长歌》中,李世民的风华正茂变成了唐国强的老态龙钟,开明贤惠的长孙皇后被塑造成了无知的深宫怨妇…… 让人生疑的秦始皇和安康公主 秦始皇,一直都是折腾中国导演的一个主考官,是他们幸福和痛苦的源头。陈凯歌拍过《荆轲刺秦王》,周晓文拍了《秦颂》,张艺谋不仅拍了《英雄》,而且还和中国在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家谭盾一起,策划了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歌剧《秦始皇》。 然而这些艺术作品就和两千年前的那个秦始皇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就连是否挖掘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都一直是考古界争论的焦点。近段时间,这个折腾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始皇帝,又在CCTV深夜档跻身于电视剧,在雪藏了6年之后得到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秦朝是伟大的,这种伟大的含金量就如同亚历山大的伟大一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中国人就可以完成武器的标准化制造,就可以统一度量衡,可以达到极高的生产技术水准,而在两千年之后的清朝,我们在电影《圆明园》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仅就金属冶炼而言,中国的技术比两千年前还倒退了。据说电视剧《秦始皇》删减了大量“血腥”的战争场面,而保留了大量类似范冰冰(blog)之类女星的洗澡和脱衣服镜头。我始终认为,秦始皇的军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而谁听说过秦朝有什么著名的美女吗?为了保全几个不入流的所谓美女和感情戏来牺牲那支最强大的军队的镜头,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如果真如该剧导演所说的,历史剧就是得拿女人戏来糊弄观众的话,那我觉得他不应该拍《秦始皇》,最能发挥他才华的题材肯定是《金瓶梅》。 折磨中国导演的另一个名词,当然就是《贞观长歌》所歌颂的盛唐了。但是同样可惜的是,从《十面埋伏》和《天地英雄》之类的大片到今天的这个电视剧,都只是对那个朝代的一种亵渎。爱德华·吉本在其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罗马帝国拥有人类历史上公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段时光。那是西方人的标准而已,要按国内的标准来看,唐朝时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肯定不会比当时的罗马低。但是如果请一个拥有当时长安户口的居民坐到今天CCTV晚8点的黄金档的电视剧前面的时候,他肯定会一脸迷惑:这是唐朝吗?怎么服装款式都充满着前卫的色彩?怎么20岁的李世民变得那么老?怎么那么多的历史事件他不知道?最重要的是,那个四处留情,什么重大历史事件都要插上一脚的安康公主是何许人也? 我们或许只能这样安慰这位长辈:这就是两千年后的中国主旋律艺术家们眼中的唐朝,在他们眼里,唐朝和满清没什么区别,唐朝最美的美女都得像扮演安康公主的张澜澜那样,这样的美女不让她好好发挥一下余热,岂非浪费? 我觉得历史剧是否该让女人来挑大梁是个学术上的问题,应该让国内的主旋律电视剧专家们好好讨论一下。不过从国际流行趋势来看,这种处理方法是不被看好的。当年《泰坦尼克》靠虚构一段不靠谱的爱情就能名利双收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近几年几部妄图以感情戏蒙混过关的大制作,如《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甚至《金刚》里无法免俗的大猩猩,这些影片在西方引起的反响说明了用感情戏来投机取巧是死路一条。 《蓝猫红兔七侠转》已经被腰斩了,我真诚地希望,《贞观长歌》之类的电视剧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 秦始皇 千古一帝忙恋爱 《秦始皇》在引发收视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议论。鉴于帝王剧有着为中国当代年轻人恶补“历史课”、重塑一种更加美好、善良的历史观的功绩,强烈建议历史剧、帝王剧放弃“走帝王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假彪悍态度,建立“历史就是谈情说爱”的真彪悍人生观,于是秦始皇成了吕不韦的私生子,而且这位千古一帝除了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外,还恣意地谈了一回恋爱。 史实·叱咤风云统一六国 东周历史,在司马迁看来,值得一提的器具只有一样:九鼎。《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最后的赧王之亡,只有寥寥数语:秦昭王怒,使将军攻周。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与春秋战国并行515年的东周,自此(前256年)消亡。取周九鼎的秦昭王也是急性子,早就想把自己头上的“王”变成“帝”。林剑鸣的《秦史稿》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八卦:“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在宜阳自称西帝,并派相魏冉到齐,尊齐?王为东帝。这样,秦、齐两国就洋洋自得地称起‘帝’来了。”然而秦昭王从称帝到取消帝号,总共只有两个月,终究难以“一言九鼎”。 秦昭王寿终正寝后,重病中的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王,并立庶出的公子异人为太子,即秦始皇的父王。秦始皇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被立为秦王,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也留下了为后人津津乐道了两千多年的各种传说,成为各种影视题材书之不尽的千秋一帝。 秦昭王自周取来的九鼎没于泗水,秦始皇使千人求之,未得。《史记》中的这一记载,似乎印证了秦始皇对于这一传说中的宝器的敬畏,但对于周朝国家构建的重要方式——分封制,却断然废弃之。自此,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制度结构——郡县制开始施行。《剑桥中国秦汉史》称,“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的典范(但又稍加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实行的省县制”。谭嗣同也因而感叹,“两千年之秦政也”。除开创“两千年之秦政”,秦始皇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此外,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皇陵,也足可见当时之盛。 戏说·千古一帝竟是私生? 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千秋霸业比起来,投资3000万元的33集历史剧《秦始皇》,命运就要坎坷得多。该剧于2000年7月开拍,张丰毅、高明、宋佳(blog)、刘威、宋春丽、范冰冰等众多“腕级”演员联袂出演,其制作班底由200多位专业人士组成,但2001年杀青后却一直被尘封起来。 据制片人靳雨生透露,由著名作家张天民担纲总编剧的《秦始皇》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展现秦始皇一生的电视剧,光创作剧本就用了两年时间。为了与港版《秦始皇》有所区别,该剧除了重新解读历史外,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上下工夫,同时也着力表现了六国佳丽情爱史和战国枭雄智谋史。而该剧之所以迟迟未能播出,据说,就是因为秦始皇这个人物在史学界有争议,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秦始皇是否是私生子。为此剧组进行了三次大幅修改,对秦始皇是否是私生子这一细节进行了模糊处理。 电视剧从筹拍开始就多灾多难,剧本创作时间长达两年,经过反复修改于2000年7月开拍,期间还传出“下马”的消息。2001年《秦始皇》终于杀青,但此时等待这位“秦始皇”的又是长达五年的“冷宫”。如今好不容易熬到“解冻”,虽然被安排在央视所谓的“垃圾时段”播出,但从网上沸沸扬扬的争议之声就可以看出,收视率还是不可小觑的,“秦始皇”终于熬出头了。 挑刺·天天忙着谈情说爱 《秦始皇》开播以来,网友热议情爱戏过多,张丰毅装嫩等传闻也此起彼伏,下面是记者觉得最为不妥的几个地方。 吕不韦调教嬴政:老吕野心勃勃地将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秦公子嬴异人,并且“买一送一”,把赵姬肚子里的孩子嬴政一同送进了秦王宫。后来,吕不韦野心勃勃地把嬴政这个“邯郸小子”,从一个街头野孩子活生生地调教成了一个独断专行的千古第一君,上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秦代版。 嬴政和他的女人们:《秦始皇》除了要建立他的千秋功业之外,还要从头至尾和一些公主谈情说爱。其中渲染最多的,是与赵国公主敏代(张静初(blog)饰)、楚国公主阿若(范冰冰饰)和“发小”黎姜(许还幻(blog)饰)三人的感情戏。用导演阎建钢的话说,电视剧少了女人不好看,并且皇帝本来就有妻妾成群的特权,三五几个佳丽还算少的。 荆轲刺秦:荆轲在接近秦始皇时,趁机以割鸡脖子的经典姿势把匕首放在了秦始皇的脖子上,王公大臣们一片慌乱。“秦始皇”张丰毅以运动员的矫健身手逃脱控制,而荆轲却在追杀的过程中将头撞在了大殿的钟上,结局自不必说,两千多年来,所有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最后,秦始皇站在群臣之间,以单挑的姿态走向荆轲,而这个人所共知的杀手也极阿Q地留下了一句千古遗言:“如果不是想生擒你,你早就已经没命了。” 评述·装嫩装得令人抱憾 作为影片的男一号,张丰毅当之无愧地成为剧中的绝对男主角。对于网上争议最多的“装嫩”一说,张丰毅坦言的确有这个问题,因为秦始皇很多戏份都是20岁左右的样子,但张丰毅当时已经40多岁,因此本来应该一口一个“我20岁了怎么还不加冠”,也被模糊处理了。“我演秦始皇的青年时代不太好,有点‘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的感觉,当时拍的时候也感觉累,老得端着,故意找年轻人的劲儿,这是最大的遗憾。但是我尽力了,秦始皇是我正儿八经演的第一个皇帝,整整9个月的拍摄时间我是完全沉浸在戏里。而且我不是‘皇帝专业户’,到现在为止就演过刘邦和秦始皇,今年会在吴宇森的《赤壁》里演曹操,这也是个有帝王霸气的人物,但是感觉还是秦始皇对我最重要。”张丰毅还表示,自己当初希望找个年轻的演员来演这段,但是导演不同意,只好硬着头皮上了,等到“秦始皇”一结婚,赶紧把胡子粘上了,尽量想让他早点成熟。 《秦始皇》拍摄的时候,范冰冰还是个18岁的小姑娘,大家对她的认识也仅仅是《还珠格格》中那个大眼睛丫鬟金锁。前日,出现在媒体面前的范冰冰不时地指着张贴着她剧照的海报,笑着对记者说:“这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范冰冰告诉记者,现在她自己回头再看这部8年之前拍摄的作品,也觉得自己当时很幼稚,就是一个小孩。范冰冰还曝料称,自己当初在片场,最怕的就是张丰毅,因为张丰毅特别严肃。刚说到这里,阎建钢马上见缝插针地打趣说:“他当年就表露出了‘戏霸’特征。”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句玩笑话。 昨日记者致电正在忙于两部新戏的赵姬扮演者宋佳,宋佳在登机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一听记者提起《秦始皇》,宋佳马上笑着表示这个戏过去那么久了,现在被人问起来,感觉很有点不习惯,“我都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好多东西都记不得了”。对于自己扮演的赵姬,宋佳自己也非常满意,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最大的遗憾就是被动,基本都是按照编剧和导演的意思去表述,没有多少自己发挥的空间,但自己尽心去演绎了,观众看到了,这就足矣。 唐太宗 贞观长歌胡乱编 据央视索福瑞的权威调查数据表明,《贞观长歌》全国平均收视率已经超过5%,有的城市甚至高达17%,这是继《乔家大院》和《汉武大帝》后古装题材片中最高的收视率。热播带来热评,关于这部戏的诸多争议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贞观长歌》开播的时候就宣称“没有唐史基础看不下来”,这部“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无疑把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等到分集介绍下来,就有观众大呼上当,怎么战争与和平的雄伟史诗变成了六条爱情主线了? 史实·贞观媲美文景之治 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炊,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称羡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几乎成为唐宋以后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因年号“贞观”,故有此称。李世民即位初始,惩隋亡之鉴,顺应天下思治的民情,“抚民以静”(《资治通鉴》卷191)为施政的出发点,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增殖人口、广设义仓等措施,使隋末战乱一度凋敝的社会生产又呈现生机。 从谏如流,选贤任能也为“贞观之治”的明显特点。太宗本着舍短取长,兼明优劣的用人方针,充分发挥贤者能人的德才之长,亲君子、远小人,士庶并举、新故同进、汉夷并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马周、秦叔宝,或以善谋、或以善断、或以忠直、或以干练、或以文才、或以武勇,各尽所能,效力于太宗,以至人才济济,文武荟萃,成为贞观之治实现的重要因素。另外,太宗极为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亲民,执法务求宽简,提倡节俭,抑制旧士族势力,并大兴学校,盛开科举,宠络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庶民地主广开参政之门。太宗致力于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降众,广以羁縻府州,缓和了西北、北边的边患,民族间的交往得到加强,因此,北方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并开辟“参天可汗”道,以加强羁縻府州同中央的联系。太宗在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民族思想指导下推动的和亲、团结、德化的民族政策,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汉藏友好史上意义深远。贞观年间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效果显著,“贞观之治”所造就的盛世升平景象,史家经常将其与汉代的“文景之治”相媲美。贞观后期,太宗屡兴营建,日趋骄逸,又连年用兵,亲征高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纳谏、用人、执法等方面不如前期。当然,这在唐太宗和整个贞观时期,只占次要位置,并不影响唐太宗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和“贞观之治”是封建社会著名治世的历史地位。 戏说·长歌让人忍无可忍 82集的超长集数、6000多万元的投资、中央电视台的倾力奉送,使《贞观长歌》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唐朝热”。 就在这股“唐朝热”席卷全国的时候,一些“耐心”网友则来了劲,他们俨然是《贞观长歌》最忠实的观众,播一集,批一集,热情持续高涨。本来这年头的戏说唐剧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小绵羊版的武则天和圣斗士版的李世民都可以忍,可《贞观长歌》实在让人忍无可忍。纷纷指出剧中情节、造型与史实不符:“贞观长歌是住着汉王朝的宫殿,穿着不知哪个朝代的服饰,表演着清宫廷内的斗争戏,俨然一部穿越历史的搞笑剧”,“请不要打着历史正剧的幌子,污蔑历史二字,看完该剧后李世民不像是唐太宗,倒像是戏说乾隆。”凑热闹的不在少数,刻意讥讽也大有人在:“有人就《贞观长歌》号称大牌云集,我对这个提法没有丝毫意见,如果这个‘大’指的是年龄的话。唐国强的太宗、韩再芬的长孙,两人加起来超过一百岁,拜托,小李死的时候都没唐大爷现在的年纪大!”同时剧中虚构了不少没有详细史实记载的内容也让观众无法接受:比如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记载的安康公主变成了唐太宗最为疼爱的掌上明珠,太子的年龄也从几岁的孩子变成了青年。网上也有指责说,开明贤惠的长孙皇后被塑造成了一个无知的深宫怨妇,走了“戏说”的路子。 挑刺·李世民变老态龙钟 《贞观长歌》中大事模糊,人物史实不符是观众最津津乐道的诟病。观众们对剧中主要人物的诟病总结如下: 李世民“早衰”: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在以后的3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励精图治……在电视上展示出的李世民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足有50多岁。而史实是李世民18岁起兵反隋,24岁平定天下。武德九年八月八日,李渊被迫让位给儿子秦王李世民,27岁的李世民登基称帝,贞观之治也由此开始。英俊潇洒、意气风发是李世民当时的真实写照,剧中的扮相与历史严重不符。 太子们早熟:在《贞观长歌》的前几集中,李世民的两个看似20多岁的儿子李承乾、李恪就开始为了权力互相争斗……而史实是公元614年,李世民娶13岁的长孙氏为妻(登基后称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生子李承乾,武德九年李承乾仅9岁。史书云:李恪生母为杨氏,史称大杨妃,隋炀帝之女。李恪比李承乾小一岁,当时仅8岁。两个年龄不足10岁的孩子如何为权争得你死我活? 安康公主很大牌:此公主的爱情故事可谓波澜起伏,一咏三叹。安康公主美好的初恋在皇权干预下夭折,为了大唐社稷,她远嫁北方,又遇阴谋算计,死里逃生。安康公主最终听从了父皇和母后的安排,嫁给了自己爱不起来的大功臣之子。而安康公主在史书《新唐书》上只留有十几个字:“安康公主,唐太宗第14女,下嫁独孤谋。” 长孙皇后太小气:当敌人已经兵临城下,长孙皇后竟然还在为丈夫不爱自己而大哭大闹。剧中她是一个爱吃醋、小心眼的妻子,溺爱儿子的母亲形象。而在史书上的长孙皇后是一位十分贤德的皇后,她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长孙皇后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 电视剧戏说的成分可谓炉火纯青,要说艺术加工成这样情有可原,但常识上的错误同样让不少网友晕倒。天涯社区挑错的头条可谓精辟之极。笔者特意挑选了颇具网友代表性的留言: 1、第一个镜头,老唐坐的那把龙椅款式就不对。唐初皇帝是不可能坐椅子的,那时候一般坐的东西称之为“床”,比如“胡床”。 2、李世民和武将们、士兵们的装束完全胡扯。 3、文官服饰也是胡扯。纹饰的乱用就不说了,就连有些下级官员几品该用什么颜色也没搞清楚。 4、连当时皇帝服装要用什么颜色都没搞清楚。唐代皇帝朝服不是明黄色的。 5、宫殿建筑规格形式的错误。 6、小人物的服装和女演员的服装大概也没有导演能够做到不出错,忍了。 7、道具兵器,好像一开始就看到了很多的戟。要知唐代不流行这种兵器,戟魏晋时就退出战场了,主要作为仪仗保留着。剧里还多次出现很多的弯刀。唐初不流行弯刀,唐初最流行的单兵配备的是直刃的横刀(刀刃弯曲是贞观以后到开元年间逐步演变成的。从贞观永徽时代死的李世民的大臣亲戚的陪葬墓的壁画来看,当时用的战刀都还是直刃的)! 8、还是兵器。步兵能射一百步,骑兵能射一百五十步,骑兵比步兵射得远一半,完全没常识。 9、罗艺一张嘴便是“李世民手下都是乌合之众”,搞笑。罗艺不过是隋末一割据幽州的地方豪强而已,也亏他竟然能对一群征战天下的谋臣猛将说出“乌合之众”这四个字。 10、罗艺太强悍了,李世民都送子入质,居然把自己的嫡长子拿去入质,就好像要亡国了一样。说真的,这情节放在北宋末年挺合适。史实是,罗艺其实一造反,很快就挂掉了。 11、岑文本成了阴险小人,还是封德彝的门徒?《贞观长歌》也太抬举封德彝了! 12、老房给“啥也不懂”的李世民谋划军事,李世民听得头头是道。 13、不知道这个范兴是个什么家伙。人才济济的贞观一朝不会无人可用到要用范兴这种人。 14、贞观年的三省六部,与大清朝的军机处没啥区别了。吴子牛不如直接挂上辫子拍辫子戏得了。 另外,剧中台词读音的错误也被网友们乐此不疲地收集,许多网友认为,如此大胆地“创造”历史,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戏称“一个电视剧出一个bug(漏洞)不难,难的是几乎全是bug”。在史实面前,《贞观长歌》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那么,贞观之治的真相又是怎样呢? 评述·收视就是最后评价 “收视就是最后的评价,有人挑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质疑,这位被称为历史使命感极强的导演回答也掷地有声。“我们请来了包括中国唐史研究会会长在内的7位北大、人大的唐史专家做历史顾问。”而为何请唐国强来演不到30岁的李世民,导演的回答似乎显得目光长远,称“只有看完82集之后,你们就知道,这个李世民非唐国强不可。”至于长孙皇后爱吃醋,女一号是安康公主,导演的理由似乎更加戏剧化:“宫里的女人也是女人啊。在剧中我们希望长孙皇后更加人性化。”对于高阳公主大家太熟悉了,“我们就选择了安康,给她虚构了一些故事,她有那个时代公主的代表性。”相信这样的回答对于部分观众来说过于牵强,那么《贞观长歌》到底唱的是哪出戏? 说到底,《贞观长歌》争议的焦点在于它贴的标签是“历史正剧”,而事实上,在导演看来,这是部“准许有艺术加工的空间的历史故事”,更为主要的是,它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吴子牛毫不避讳地表示,《贞观长歌》对历史素材进行了有目的的取舍,舍弃了唐太宗“玄武门兵变”、晚年穷兵黩武等情节,“我们想通过电视剧让大家回忆起这段灿烂的时期,想表现民族崛起的华章。”毕竟历史剧不等同于历史,在这部剧本有40集、拍出来有82集、审批却只剪16秒的贞观史诗中,我们更多嗅到的是商业味道,除了唐太宗辉煌的一生、复杂的感情外,儿女将领一箩筐的感情故事也耐人寻味。只不过,这和导演口中所说民族崛起同时发生而已。首席评论员 张京徽 本报记者 陈丽 李青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