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恋片的模式兼谈《一声叹息》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0月11日18:53 新浪娱乐
新浪网友右岸
上次我在论坛里说冯小刚是个从王记杂货店里贩零碎的主,在看完《一声叹息》后,觉得这个说法需要修正一下。
冯小刚的前三部影片,都有很强烈的王朔式的幽默。但到了《一声叹息》里,这种成份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进步,值得肯定。《一声叹息》是一部真正冯小刚自己的电影,不过也给我一个感觉这是部主题先行的电影。
剧本可能是这样写出来的:
冯小刚觉得再搬王朔的段子搞贺岁片不一定能获得商业成功,但表现婚外恋这个题材目前的影片国内还不多,于是就决定拍一部放映婚外恋的片子。
首先设计一个男主人公,他应该有个在别人眼里很完美的家庭,有个相互之间已没有什么激情但相处还算融洽的老婆,还要有个可爱的孩子(最好是个女孩,这样撒娇起来也显得楚楚动人)。
同时他要有不错的经济实力,外貌也得说的过去,性格中还不乏善良、幽默的闪光点,这样就具备了被另外一个女人爱上的条件(所以编剧这个职业就非常适合,可以说是“有点艺术有点钱”,并且“文艺圈里挺乱的”,接触漂亮MM的机会也多)。
至于情人,条件是年轻、美丽,有几分执着和泼辣,还要不失天真与纯洁(冯大导通过养鱼、跳树和上吊这些细节来表现她的性格)。
而妻子呢?最好是稀里糊涂地满以为对丈夫牢牢把握,不注意打扮自己,把一腔的心事放在家庭琐事和孩子的身上(就像徐帆全身心地投入到装修新居上)。
当矛盾公开后,三方处于一种僵持状态时,这就需要外力来打破这种平衡(于是,情人的父母来了,以长者的身份(其实也可看作代表社会舆论)对张国立施加压力)。
天平开始不平衡了,在将要倾斜的关头,妻子遭到了突然的变故,处于一种极端的弱势状态。此时丈夫与妻子十几年的感情感情开始发挥作用,丈夫不顾一切地回到妻子身边尽自己的全部义务(看到三分之一时,就估计到接下来徐帆要出车祸或者生一场大病,要不就是孩子发生意外。但徐帆爬上扶梯时,俺差点笑了出来)。
经过长时间的近距离相处,使冷落已久的爱情又慢慢升温了。于是天平开始往妻子这头倾斜。此时情人与妻子之间必须来一次短兵相接了,在面对面的较量后,胜负立分,负者至少在表面上是心甘情愿地退出这场角逐(按照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念,获胜的必然是妻子)
以上就是婚外恋电影的基本模式,冯小刚是很严格的按照它来拍了《一声叹息》。倒不是说这样不可以或者不好,但至少这反映了冯小刚现在拍的依然是模式化商业电影,性格过于分明的人物某种意义上是另一种高大全。
从导演的角度来看,《一声叹息》几乎没有什么电影语言,冯小刚很老实地讲了个婚外恋的故事。唯一有点电影语言的一段就是张国立和情人拿着摄像机起舞,可我又觉得这一段纯属多余,与影片总体风格格格不入,很有些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情人扮的王菲造型倒是很像)。
影片中张国立、徐帆和情人(一下子忘了名字)的表演都是比较精彩的。现在才去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本来我对张国立能演好这个角色很怀疑,但事实证明他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处于妻子与情人夹缝中的角色。徐帆的演出很生活化,俺都怀疑她是否有切肤之痛。情人的气质也与这个角色吻合。所以我认为演员就应该不停地接戏,不要怕拍烂片,当演出的量积累到一定时间时总会发生质的变化。香港的优秀演员如张曼玉、粱朝伟、张国荣都是这样诞生的,张国立、徐帆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这一点。
片中的配乐实在不敢恭维,特别是片尾的一段,好好的故事片弄个侦破片的配乐来结尾干啥(这也是冯小刚吸取好莱坞元素却消化不良的证据之一).配乐也是主流国产片的老毛病了,比如表现悲伤总是用段加上大提琴的弦乐,好象特别悲情似的。喜悦的主题,愤怒的主题也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陈腔滥调。真不知什么时候国产片的配乐才能与影片融为一体,至少是让人不难受。
总体上《一声叹息》拍得还算精细,有不少地方值得夸奖。不过以冯小刚目前的定位和实力,限制了影片探讨婚外情这个社会问题的程度。我想冯小刚如果不用戏剧化的方式处理情节,片子完全可以拍的更深入很多。
不过估计这个论坛里80%的人现在还没资格谈婚外恋,所以我们的很多说法可能都是隔靴搔痒,就算是胡说吧。还有,一辈子的忠贞是否可能?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影视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