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朱德庸
为后儿童时代代言
漫画家朱德庸,25岁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炮制出了《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
朱德庸的经历和许多人的轨迹是类似的,“学的是一样,做的是一样,爱的又是另一样”,朱德庸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抱怨多多——幼儿园里做什么都要集体行动,吃点心要排队,下了课要去抢数量有限的玩具……后来上了班,他又一直在想办法跟“制度”作对,他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把每个人当做完整的个体对待”?于是,他很快就辞职回家,终于发现“画画”可以令自己快乐。
朱氏的童心表现为他只愿意 “用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朱德庸说:“当人跟自己童年的距离越来越远,某种程度上也就越来越失去自我。所以很多现在看起来麻烦的事情,用小时候简单的办法都能解决。” 迷失是成长永恒的主题,而所有人性都是在成长中泯灭的。“不想长大”的朱德庸,其实是在为整个后儿童时代代言。
朱德庸的孩子气事件
事件一:吃儿子的醋
朱德庸坦白他自己就是小孩,所以很怕其他小孩,哪怕是儿子,因为“同类相斥,也不想多个人来分享太太”。跟儿子玩,朱德庸从没想过“要让着他”,经常把儿子的玩具弄坏惹得他大哭。于是有一天妈妈告诉儿子:“你看你爸爸个子很高,其实里面住了一个比你个子要小的小孩。”
孩子气点评:要这么个爸爸有什么用!
事件二:不用上学
有一次朱德庸跟太太都睡过头了,就跟儿子说“干脆你今天请假,不要上学算了”,谁知道儿子早就穿好制服背着书包站在他身边,哭着说“我要上学啦”!
孩子气点评:要这么个爸爸,个别时候还是有点用的……
像“花儿”一样的大张伟
我不是装嫩 我就是嫩
提到花儿乐队,谁都会想到《嘻唰唰》,想到他们的各种搞怪造型和搞怪言论,但当记者质疑他们“贩卖天真”“装嫩”时,大张伟抗议:“我不是装嫩装天真,我就是嫩!”
大张伟说很多人误解他不想长大,其实他真的想长大,但是长不大。过去“长大”就意味着结婚生子负责任,但现在“长大”的概念变了,从无忧无虑变成圆滑世故、什么事都端着、不懂装懂了,所以他不想这样 “长大”。
大张伟自认为他的行为方式不是天真、童心,而是娱乐。 “美国的埃尔顿·约翰,都50多岁了还穿那么花,换成刘欢,他敢穿成我这样吗?中国人就希望大家20岁时是周杰伦,30岁立马变成费玉清。”
“也许我有点偏激,但为什么大家非要到六一戴上红领巾去找童年?就跟过年才能吃肉似的!累!干什么事高兴不就得了!”他抱怨着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如此,好像成年人就不能听《嘻唰唰》,否则就会被认为幼稚。所以对“歌迷年龄偏小”的看法,他一点都不承认,更不气馁。他说:“很多大妈伴随着《嘻唰唰》《化蝶飞》的音乐跳老年迪斯科,非常棒,非常不装!”
对于90后,大张伟没什么好感,他甚至搬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话,表明“对自己事业永远有追求的人才是最年轻的”,所以目前生理年龄尚小的90后们没啥看头,相反张艺谋、赵本山这样的才叫年轻。“不是你天天去夜店就叫年轻,不是你整容整得比韩国人还好看就叫年轻,所以我不爱跟90后混。”
大张伟的孩子气事件
事件一:过六一吃肯德基
大张伟记忆中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无甚特别,因为从小就是合唱队成员的他每逢儿童节都要演出,他说那是在“给别人带去欢乐,给我自己挣钱”,回家后他就跟妈妈去吃肯德基。“但是我现在也经常吃肯德基啊,这算孩子气吗?如果我50岁还吃肯德基,就是孩子气?如果有人40岁还听花儿乐队,就算孩子气?凭什么啊!”
孩子气点评:怎么能把自己和肯德基比呢,这也太不谦虚了……
事件二:想干嘛就干嘛
大张伟说如果“孩子气”是想干嘛就干嘛的话,那美国人都有孩子气。“我认识很多女孩,交了美国男朋友,吃饭的时候把自己不喜欢吃的就扒拉到旁边,这在中国人看来多任性啊,多像小孩啊,但美国人都这样。”
孩子气点评:哎呦,我要13岁我得崇拜死你——太有想法了。可我都快30岁了,但还是崇拜你——但愿世界和你的想法一样简单。
为什么要为童心买单
消费者代表:“童话大王”拥趸、“哈利·波特”粉丝、手绘本爱好者、机器猫达人、玩具狂、动漫先锋……以及沉默的大多数
年龄:年龄起码以数字2开头
气质:小清新、小白领、小卡哇伊,或者哪怕就是一副普通的外表以及一颗小闷骚的心
出没场地:90年代出没于西单、世纪之交游走于论坛、新时期隐藏在CBD的西服套装之中
经济越低谷 就越需要撒撒娇
唱着《刷牙洗脸歌》的上世纪范晓萱、“艳照门”东窗事发前的Twins、睁着大眼睛假装没心没肺的“小样儿”王珞丹、还有骨灰级的小燕子……这些文化样本的成功,不仅是一次集体儿童化的本体演绎,更因为他们唤起了社会潜在的低龄心态。
是谁在消费他们?是谁在为这些“没心没肺”的表演买单?除去少数极端分子,大多数肯定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成人”概念不断萎缩,审美趣味向低龄化看齐,大批高龄玩具控、高龄动漫迷、高龄“卡哇伊”不断涌现。
这的确是一种反动,尤其是在面对经济低谷的处境下,工作职场普遍要求所有人刚强、有效率,不允许任何失职的软弱情况出现。换句话说,现代人软弱的一面均无处发泄。而社会齿轮的运转越迅速,各个零部件承受的压力越大,而被大机器甩出的离心力就越强。所以,无论是杨千嬅对歌艺的马虎态度,还是阿娇“很傻很天真”的宣言、张震岳大唱“妈妈我要你的钱”的坦荡、或者大张伟干脆说出“我不是装嫩,我是真嫩”这等豪言……与其说各位在倚小卖小、装傻充愣,不妨说,人家在集体撒娇。而这种撒娇的心态,更是暗合了在这个高压社会中,渴求温暖、逃避责任的更普遍诉求。
为什么女明星喜欢装嫩?
刘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演艺圈,尤其是女明星身上,“装嫩”比较明显,比如30多岁的林志玲的娃娃音,那是因为她出道晚,这样才能再多红几年;刘晓庆就更不用说了,快60岁的人,还在保养上无所不用其极,妄图让别人忘记她的真实年龄。但对普通人来说,“装嫩”有利有弊。
大部分人装嫩是因为潜意识里拒绝长大,逃避现实,不敢承担责任。或者说他们在追求一种童年期的安全感,期待能像孩童时期一样得到别人的保护。这和某些家长的溺爱有关,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却不给予孩子磨难。这种做法会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生活只是由玩具、零食和拥抱组成的。长大后,一旦现实与想象不符,成人就会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
而有些人的装嫩只是一种心态,在言行上年轻化、富有朝气,既能让自己快乐,也能令别人舒服,倒值得提倡。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是好事,但要注意把握“度”。
如何正确“装嫩”?如果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你还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正视错误,这就是健康成熟的心态;反之,如果你总想逃避,总以“我还小”当挡箭牌,就是一种要不得的装嫩了。
童真当道背后的年龄政治
撰文/阿美
纵贯线的4个老男人互相说自己是听着对方的歌长大的——这说明:时代真的变了!以前,中国人的习惯是充大辈等于占了便宜,侮辱别人时说的是“叫爷爷”;而今,都生怕被当成长辈和前辈,因为那意味着你老了。迫不及待地把别人叫做叔叔或阿姨,冒死也要扮演后生和晚辈。此种世态至少意味着两件事:第一,青春和童真是最炙手可热的消费品;第二,社会的权利已经移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中。
中国社会的传统是尊老,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是年长者掌握着最高权利,因为年长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阅历、经验和资源。儒家的理论也一直强调尊老,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同时病了,得到优先救治权的肯定是老人。所以,鲁迅在那个年代发出的呼唤是:救救孩子!
我们有幸迎来了这个孩子的黄金时代。
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发展像一辆高速翻滚的过山车,无论是生产技术、价值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富和权利也被重新分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奇妙的“年龄政治”。因为年轻人天然地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所以社会的权利渐渐移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中,这个过程是如此的迅猛,让一不小心就成了“叔叔阿姨”的一代措手不及,甚至只能通过看《奋斗》这样的电视剧来了解年轻人。不年轻,不了解年轻,就意味着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这就是今天的残酷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价值也快速地贬值,你敢不年轻吗?你服老了?那意味着你放弃了话语权,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所以50岁的麦当娜穿上了女儿的衣服,快50岁的刘德华越来越讳言自己的年龄。面临老去的70后执拗地不想长大,而迫不及待要登台的90后硬要管他们叫叔叔。以短短的10年为界的“代”的概念,是中国年龄政治的关键词,一代誓要把另一代赶下台,80后和70后还在互相看不惯,90后已经和80后剑拔弩张。
在享乐时代,代表着美和性的青春,注定是最炙手可热的消费品,老去的人被迅速地边缘化了。谁又敢轻易地老去,年轻人在老之前就已经感到了恐惧,所以宁可蹲在童年的梦里绝不醒来。中年人,只能把花白的头发染黑,甚至染黄,拉平皱纹,去掉赘肉,穿上女儿的匡威鞋,去努力适应这个年轻的时代。
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能够像郑渊洁一样童真到底、和大张伟一样永远鲜嫩的人毕竟是少数。老去,也是自然的事,谁都会有老去的那天,当老人成为社会中彻底的弱势群体时,我们就该反思一下这童真当道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