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 乐坛鬼才黃霑因肺癌在香港病逝专题 >正文

黄霑笑别香江 一代词人昨日凌晨因肺癌去世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0:53 南方都市报

  谭咏麟:他突然离去,我很不舍得。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才有现在的我。

  刘德华:知道他离去的一刻,我心中响起了一首歌,“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我失去一位良师,少了一个朋友。

  蔡澜:他本身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死处之泰然,所以我也不会为他的离去悲伤。

  雷颂德:我从小和父亲的感情不是很好,感觉上他就是我的半个父亲。偏偏我这几个月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看他……

  张敬轩:《Blessing》的粤语版是他最后的作品,但他却从没听过这首歌。

  本报讯 香港乐坛再传噩耗!著名词人黄霑因肺癌引致肺炎并发症,于昨日(11月24日)凌晨零时46分在香港大围仁安医院病逝,享年64岁。

  在霑叔安详离去后,其长子黄宇瀚与主治医生召开记者会。霑叔主治医生表示,霑叔早在2001年发现患上肺癌,在接受化疗之后康复情况良好,但今年3月癌症复发,再次接受化疗医治但帮助不大,直至上周六出现恶化被再次送院治疗,最终宣布不治。

  霑叔死讯传出后,香港各大报章均用大篇幅进行报道,电台、电视台等纷纷推出特别节目悼念这位香港词坛泰斗。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对黄霑逝世表示可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对黄霑家人致以慰问。黄霑生前的亲密“战友”顾嘉辉对黄霑逝世的消息感到十分突然,正在温哥华的顾嘉辉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会作一首歌纪念黄霑。

  “希望永远记着霑叔的笑声”

  昨日凌晨2时30分,黄霑的长子黄宇瀚、主治医生及黄霑的一友人召开记者会,神情哀伤地宣布一代词人黄霑病逝的消息,一个多小时前赶到医院的黄霑的女儿黄宇诗并未出席。记者会为时20分钟,主诊医生、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解释黄霑发病经过:2001年4月霑叔被证实患上肺癌,当时他没有向外公布病情;霑叔病情于2002年5月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到2004年3月发现其右肺功能转差,再次接受化疗,但病情继续恶化,最后连余下的左肺亦受到感染,黄霑临终时十分安详。身着灰色衣裳的黄宇瀚含泪表示,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着霑叔的笑声。

  患癌症三年昨日凌晨病逝

  黄霑是在2001年4月证实患上肺癌,在玛丽医院接受化疗和手术后,病情一度稳定。后来霑叔的身体情况一直很好,去年他在“狮子山下演唱会”上精神矍铄,丝毫未有恶化的迹象。到今年3月,突然发现其左边的肺部有癌症复发的迹象,于是霑叔又再次接化疗医治,可惜帮助不大。为免家人朋友的担心,黄霑直到去年6月才公开承认患上肺癌。上星期六,黄霑因严重气喘,由救护车送往玛丽医院接受治疗,随后转往仁安医院深切部。直至23日晚上,霑叔传出病情恶化的消息,大批香港传媒记者随即赶往医院守候。24日凌晨1时15分,女儿黄宇诗突然出现在医院,神色紧张,一言不发径直冲入病房。及至2时30分左右,其长子黄宇瀚召开记者会公布父亲死讯。

  各界纪念活动频繁

  昨天香港各大报章都以黄霑的死讯作头条,由于死讯于凌晨证实,部分报馆要临时改版或出版号外,令报纸较原定的清晨时间押后出街。在港岛中环的报章批发区,数十名报贩一早就到场等报纸,但头版要至早上7时许才运到。而在各大小报摊都将黄霑离世的消息作头版的报纸,摆放于当眼位置,吸引读者购买。电台和电视台纷纷播出昨晚记者会的情况以及邀请黄霑的生前好友缅怀一代英才。而黄霑生前的采访片段也纷纷重现,纪念节目不断接力。商业电台于网站上设立“留给霑叔的说话”留言版给听众留言。顾嘉辉原定明年初的“辉黄”演唱会可能取消,但他也表示会作一首新歌给老朋友。而CASH则会于明晚的颁奖典礼上增设纪念黄霑的环节。至截稿时为止仍未收到出殡消息。

  “他的生命,欢笑多于唏嘘”

  圈中好友、后辈忆黄霑

  最后的合作者

  张敬轩:他还没有听过《Blessing》

  张敬轩刚刚推出的《a.m/p.m.》香港版中,收录了《Blessing》的粤语版,其词作者正是黄霑。歌词写于10月底,按照时间推算,这是他最后的作品。采访张敬轩时,他正在前往深圳的路上,接电话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他昨晚凌晨1:45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情就没有平静。对于黄霑的逝世,他更多是觉得遗憾,因为“《Blessing》的粤语版是他最后的作品,但他却从没听过这首歌”。

  他说:“他的歌词很正义、气势磅礴、很有深度,广东歌的歌词要做到这样,非常难。当初找人写《Blessing》粤语歌词时,因为这首歌本身很大气,就觉得非黄老师莫属,也只有他能做到。我们通过一次电话,就跟我印象中一样,他非常豁达,嗓门很大,接电话就是‘喂,喂,张敬轩你好吗?’因为是跟大师接触,当时我很紧张,但他鼓励说‘怕什么,大师23岁时写的还没有你好。’然后还谦虚说自己没能写好这首歌词,比起国语的歌词,弱了很多。其实他填词过程中完全没有跟我接触,但却能理解那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感情,这点已经让我非常吃惊。当时他就有些咳嗽,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本来我们说好专辑出了以后,我会带着专辑去见他,当时还跟他说要他保重身体,他回答我说:‘你放心,我还想活下去’。”

  三大才子之一

  蔡澜:不要为黄霑悲伤

  作为三大才子,蔡澜曾经与倪匡、黄霑一起主持《今夜不设防》。对于黄霑的去世,他的表现相当豁达:“我们以前在邵氏的时候就认识了。他本身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死处之泰然,所以我也不会为他的离去悲伤。若讲到他的成就,我想说的是‘不文悲’,他直接表达了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已经成为香港文化的一种。”

  多年合作者

  谭咏麟:我尊重霑叔

  早在温拿乐队时期,谭咏麟就曾经跟黄霑合作过。温拿各自单飞之后,黄霑也曾经为他写过一首《不可以逃避》,已经成为他的招牌歌曲。谭咏麟说自己更多的是对他的尊敬和感激:“他突然离去,我很不舍得。我刚出来做广告时,霑叔也在做广告,所以我们那时就认识了。他很开朗、直率,同时也很认真、很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在温拿的时候,经纪人要改霑叔的歌词,但他坚持说一个字都不能改。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我一直唱英文歌,后来唱粤语歌时,霑叔就说我咬字不准,帮我纠正,才有现在的我。”

  刘德华:

  霑叔教我如何填词

  拨通刘德华的电话之后,他表示前晚就知道了这个消息,直到现在还非常难过,不知该说什么。“霑叔对我来说,是亦师亦友,今日我失去一位良师,少了一个朋友。”

  “知道他离去的一刻,我心中响起了一首歌,‘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他已脱离痛苦,我相信在天国的霑叔是‘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并不希望我们为他难过。”

  刘德华还回忆说,他与霑叔相识合作了多年,去年在《如果有一天》唱片中,《真爱是苦味》这首曲就是霑叔写,刘德华填词的。本来霑叔希望创作一首歌,写给新一代的歌手听,放在2003年辉黄再来的演唱会中,歌写出来之后,大家感觉很有古装味道,大家就决定用在《神雕侠侣》卡通片的主题曲中。

  刘德华表示:“多年来我填词,霑叔从说我填出来的文理不通,到赞我愈写愈好,这位良师,私下一直都会给我很多意见,指导我应该如何去写,让我获益良多。”

  李克勤

  霑叔让我好好珍惜生命

  李克勤前晚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难过,他希望霑叔已经到了一个很快乐的地方。 

  “霑叔为他自己创下了辉煌的一生”,克勤感受最深的是一次跟他吃饭,霑叔跟他大谈人生观。“霑叔当时对我说:‘很多人从来只是不停工作,没有好好停下来欣赏过身边的花草树木,每天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没有好好享受人生。’他(霑叔)也是其中一个傻瓜,一直到60岁才领悟到,忙碌的工作让他失去太多享受身边事物的时间。” 

  那次畅谈之后,李克勤领悟良多:“听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那一刻我感受很深,由那天开始,我不再让工作填满我的时间,我学会人生是享受每一刻的过程,工作之余,平均分配时间,跟家人,身边朋友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霑叔写的歌一样,‘放开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像霑叔一样,令生命‘欢笑要多于唏嘘’,这才有意义。” 

  李克勤还说,黄霑当年是他们所有男生的偶像,记得读书时,黄霑写的《不文集》简直被男生视为人生必读课本,他们全班同学一起凑钱买了这本书,轮流传阅、研究,至今他家中还有多本霑叔著作收藏,当然少不了《不文集》,并且亲自叫霑叔签了名给他留念。

  香港乐评人、合作伙伴

  冯礼慈:他是个很包容的音乐人

  知道这件事情后觉得很难过,黄霑无可否认是香港乐坛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作为一个乐评人,我对他的歌词提出过异议,而他也对我的评论表示欣赏,这种创作人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得,他认同我的意见,觉得我言之有物,而我也不时会给他的作品提出意见,他很包容。

  后辈词人

  陈少琪:他的作品可以展现一种生命的宽度

  黄霑不仅是一个填词人,而是一个全面的传媒人。他在演艺界有全面的才华。我小时候也是看翡翠剧场听很多他的歌长大的,好像《狂潮》、《明星》、《狮子山下》都是很能代表香港人精神的。在今天没有任何人的作品可以取代他代表香港的集体回忆。所以他不仅是鬼才填词人。他的作品可以展现一种生命的宽度,从《沧海一声笑》的豪迈,到《狂潮》、《明星》的唏嘘,无论题材大小都能处理得好,有粗犷的一面,也有心细如尘的触觉,这是我们很多后来的填词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达到的境界。

  徒弟雷颂德:

  感觉上他就是我的半个父亲

  (对雷颂德的采访是在最后泣不成声中结束的,他坚持要求记者把本报刊登的,黄霑谈到他的专栏文章发给他。)

  我很小读中学时已经认识霑叔,他对我很好,从做音乐到做人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在我的事业里,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给了我很多机会,除了音乐上的帮助外,他还教会我怎么做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做人的方式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怎样去做一个伟大的人。在当今的香港娱乐圈内外,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他一般率直乐观。他在电视上说的每句话、写的歌词和他的性格是一样的,没有为了任何事假装去讨好别人。

  我从小和父亲的感情不是很好,感觉上他就是我的半个父亲。我昨晚上也有听到记者打来问的消息,但都不愿意相信,他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想很多人看着他离开难过(哭)。从未试过有亲人离开自己,觉得很可惜,很不开心,而偏偏我这几个月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看他……

  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

  他一点架子都没有

  霑叔最大的特点是歌词贴近百姓生活,这作为一个创作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的为人也很豪爽,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前辈。我和他曾经有过几次碰面,他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可爱。别人叫他“不文悲”,其实他的“不文”不是无厘头,“不文”的后面有渊博的学识和对社会的关照在里面,这是一个非常高超的境界。他的去世我想和香港乐坛的衰落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整个华语乐坛现在都在剧烈的改变中,香港的流行工业其实还是很生机蓬勃的。

  梁文道

  他们这代人陆续辞世,不代表香港流行文化工业衰落

  梁文道(香港著名文化人):我觉得从他的身上是能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独特的价值观的。他在香港流行文化工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赶上了本土粤语歌曲在香港兴起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且他的散文、歌词、编剧、电影中深厚的中国文学的根基,他的遣词造句的能力都是一般人达不到的,也是现在这一代填词人不会去也没有能力去尝试的。但他的时代其实早就过去了,他那样的风格也早就消失了。还有一点我觉得他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从来都标榜自己是“真小人”,标榜自己的“真”。前不久去世的填词人林振强也曾经给《壹周刊》题词:“不求高深,只求留真”。这其实反映了他们那代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工业黄金时代的人的一种心态:不要什么大道理,不要追求什么终极真理,你可以很下流,可以很好色,但最重要的是要真。他们的这种态度对香港非常重要,对香港的流行文化也影响很大。但有时候黄霑的一些价值观是在左右摇摆的,他也不介意别人因为这个指责他。这其实也是香港文化人的悲哀,因为他们以“真”为借口,拒绝了更高的追求。他有时候在自己专栏里面引用很多古诗词,但却嘲笑别人有些东西写得过于严肃,这其实也是他这个人蛮有意思的一个方面。

  而他们这代人陆续辞世其实并不代表现在的香港流行文化工业走向衰落,因为他们的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他们已经不是主要的创作力量。现在香港有一帮20多岁的年轻一代很值得期待,比如黄耀明“人山人海”厂牌下面的年轻人、林一峰等等,他们不论是作词还是作曲都很好。他们是香港的现在,也昭示着香港的未来。

  本报娱乐大手笔编辑回忆与黄霑的合作

  一周前,他还挥笔写下七页纸

  请霑叔写专栏,实在是有缘。当初我们并不相识,我冒昧打了个电话,留言给他,结果他就回复我。来回几个电话一谈,就此定了写专栏的大事。记得当时霑叔说,香港有周刊出8000元一篇请他写专栏,他没答应。甘愿“屈就”片酬较低的本报,一来因为我们百万大报读者多,够吸引他,另外则是因为我们言谈甚欢,十分投机。这一写就是一年多!今年元旦的时候,我们报纸七周年庆典活动中办了读者见面会,接到邀请后他欣然来广州与读者见面。他是很想听听读者意见的专栏作者,可惜那次活动安排得不够理想,他未能如愿。本想来年还有机会满足他这一愿望,不想竟再无机会!

  霑叔写专栏最令人放心之处,是你无需担心他会不交稿。他的勤力助长了我的懒惰,慢慢也就不再每天都追他交稿,通电话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但仍旧会十几日便通一次电话,不然便会很想念他,想和他聊天。

  听他的医生说,今年3月霑叔的肺癌复发,但我是在今年10月才知道。就像2002年他被查出患肺癌时连子女和好友都不告诉一样,今年他再次向朋友隐瞒了病情。直到今年的9月30日,我们的十一长假前,他发来传真给我,告诉我们他实在需要放假,所以想从10月1日起告假一个月,11月再恢复写专栏。当时未作他想!十一期间,我打电话给他,秘书台告知他不在香港。长假结束后,他来电话,问他去哪里旅行,他说并没有离开香港,只是身体不好,不想朋友打扰。当时他咳得很厉害,不忍心跟他多聊,请他安心治病,他则嘱咐我保密,因为不想朋友知道后都上门看望,那样反而不利于自己休息。

  之后,仍旧经常通电话,每次都问及他的病情,他每次都说恢复良好,但也承认这病已经没有治愈可能,只能延长生命,但治疗的过程很痛苦。

  听到这番话之后,心里很难过。又隔几日没有收到他的电话,便传真给他,告诉他我们很担心他,他则时时回电话感谢,并告诉我下周就可以正常写稿。

  上周三(11月17日)晚9时多,接到他的电话,刚一开口说话便咳个不停,他挂断,说等一下再打。两分钟后,再次打来,他跟我聊起我们报纸前几日刊登的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然后又对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聊起音乐,说起华语音乐界对音乐有很多误解。比如认为音乐人都是全才,什么都要会,这完全不科学。兴之所至竟然聊了20多分钟。听到他在电话里气喘得厉害,不忍心耽误他休息,嘱他早休息,下次再聊。他也意犹未尽,说下次找时间好好好聊。我告诉他第二日要去香港采访,他则邀请我去他家见面。第二天因采访耽搁,没有打电话给他,第三天(11月19日)上午,我两次打电话留言给他,都没有收到他回电,我误以为我不停穿梭于大厦和地铁里,以致电话信号不好,所以没有接到他的电话。因有事在身,匆匆赶回广州。不想,我竟就此错过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

  回到广州,才发现他17日晚与我通过电话之后,竟又挥笔写下七页谈论音乐的文字传真给我。可以想像,他当晚的谈兴有多浓!那七页纸也就成了他传给我们的最后的文字!今日捧读那几张纸上的文字,仿佛看到他仍在眼前谈笑风生。但,一切成空……  -泊明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伍洁敏、曾岁春、袁蕾、蔡丽怡 新京报记者 贾维 特约香港记者 马向新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