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永远爱你在心里--纪念邓丽君逝世10周年(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09:54 现代快报
永远爱你在心里--纪念邓丽君逝世10周年(图)

邓丽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中国的流行音乐其实已经走过了不太短的道路,近百年了,循着路上步履匆匆的足迹,你无法绕开这样一个名字———邓丽君

  今天是邓丽君逝世10周年纪念日,回顾她的一生,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疑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演唱的歌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十
亿个掌声依然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再见我的爱人,Good-bye,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Good-bye, My love,相见不知哪一天。我把一切给了你,希望你要珍惜,不要辜负我的真情意。

  Good-bye,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Good-bye,My love,从此和你分离。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在心里,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我永远怀念你温柔的情,怀念你热红的心,怀念你甜蜜的吻,怀念你那醉人的歌声,怎能忘记这段情。我的爱,再见,不知哪日再相见。

  思“君”十年今日同祭

  今天是邓丽君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香港和台湾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这位一代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将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组织来自各地的歌迷前往金宝山筠园拜祭。此外,基金会还将在桂林规划一个邓丽君的纪念专区,预计明年5月开放。

  台湾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突发哮喘去世,时年42岁。转眼间,邓丽君已经离开我们10年。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将集合众歌迷前往金宝山邓丽君的墓地“筠园”以及邓丽君“芦洲”故居拜祭。主办方准备了邓丽君生前最喜爱的美食,当晚7点还将在台湾君悦酒店举行怀念“邓丽君演唱会”晚宴,应邀演出歌手包括蔡依林梁咏琪蔡幸娟动力火车等。目前,已有400多名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歌迷报名参加。

  桂林要建邓丽君音乐花园

  记者昨天联系到邓丽君内地歌迷会的副会长加林,他表示,从5月5日开始,全国各地邓丽君的歌友就陆续自发地前往上海参加纪念活动。加林称,大家平时都比较忙,所以把纪念活动定在五一长假期间。

  据悉,此次上海的纪念活动,全国各地的邓丽君歌迷到场近百人,主题活动是:6日下午前往青浦的福寿园,向邓丽君纪念像鲜花致词,之后返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参观黄国祥先生的“邓丽君老唱片收藏展览”。当天晚上,举行了“思君十年———‘芳华十八’邓丽君金曲上海演唱会”。三天主题活动昨天全部结束。

  另外,中国台湾邓丽君基金会执行长、邓丽君弟弟邓长禧透露,目前桂林正在规划1个邓丽君的专区,区内有1座邓丽君音乐花园,以及仿照香港邓丽君故居与内部陈设的建筑,预计明年5月就能开放。

  香港上演舞台剧《感受邓丽君》

  香港的邓丽君歌迷会将展开一系列活动,首先是投资100万制作费,邀请曾在舞台剧上扮演过邓丽君的香港艺人曹众及玛利亚、石修、蓝奕邦等,于6月9日开始在文化中心公演大型舞台剧《感受邓丽君》。

  还有旅行社将举办四天的“感受邓丽君之旅”,届时曹众将同邓丽君的歌迷一起前往台湾,参观邓丽君墓地和故居。5日,歌迷会为了这次追忆之旅举行了记者会,嘉宾除了曹众,还有与邓丽君从小就认识的歌手颜福伟及邓丽君管家金美。

  凤凰卫视中文台从5月2日至6日,播出了一部长达150分钟的《邓丽君十周年祭》纪录片。香港亚视前天晚上也播映了《倾城怀念邓丽君》特辑,特辑中首次播放了邓丽君生前从未面世的歌曲《无奈》。这首歌曲是环球唱片公司先前在整理邓丽君母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后证实是邓丽君在1985年翻唱徐小凤的经典名曲《无奈》的国语版。

  她改变了国人的抒情方式

  许多人都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流行乐坛对邓丽君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如果只是把邓丽君定位为一个吹开内地流行乐坛流行风的启蒙人物,那么你就错了。在评论界乃至整个文化圈,大家都把她看作是一个丰碑式的人物:正是由她开始,现代人才学会表达自我感情,从过去单一的宏大式的叙述方式,过渡到重视个人之情的表达上来。

  她让现代人学会表达自我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对流行文化颇有研究的潘知常教授戏称,邓丽君是一个“偷渡者”,这是因为当时邓丽君“不请自来”,在内地私下里走红起来。“但是,她的走红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的抒情方式,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潘知常说,在这之前,只讲革命情、战友情,但是当邓丽君的歌曲伴随着当时流行的“三洋”牌录音机飘进千家万户后,大家才发现,个人的爱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可以抒发自我感情的,“所以,她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现在的情歌唱也唱不完,她应该是倡导的第一人。”

  她影响了文化的走向

  流行乐坛流行风一茬接一茬,但是,已经去世10年的邓丽君却一直长盛不衰,知名评论家李建军认为,这正是因为邓的歌曲抒发情感的方式暗合了东方人内在的审美气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很温情,哀而不伤”。而李建军和青年评论家刘川鄂也都认为,在邓丽君之前,中国内地长期以来都是硬文化(如政治歌曲、红色歌曲等)占主导,但是邓丽君却用她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上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的文化走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是硬文化走向软文化的标志,它是休闲型的,轻松型的。”刘川鄂认为,从邓丽君开始,人们也发现,深刻不是文艺的唯一要求,轻松的文艺也一样能达到表现美、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爱在心头口难开

  一位铁杆邓迷的当年情

  记者昨天联系到一位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迷恋邓丽君的铁杆邓迷王先生。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现在明星驾到万众瞩目的情况当年想都不敢想,喜欢邓丽君要偷偷摸摸,爱在心头口难开。也许,王先生的口述能够引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些共鸣吧。

  我听邓丽君的歌还算是比较早的,大概是1979年吧。那个时候都是听收音机,电子管的,好像是“五灯牌”的,特别大也特别笨重。当时南京有一个澳大利亚对中国广播的频率(RadioAustralia),播放的都是一些海外比较走红的音乐、广播剧等,就是从这里,我接触到邓丽君的《香港之夜》、《甜蜜蜜》、《南海姑娘》等歌曲,另外还有琼瑶的广播剧《心有千千结》等。

  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我都惊呆了,歌曲还有这么唱的啊?从来听的都是进行曲、美声音乐,像这样的流行歌曲以前想都不敢想。因为白天都要上学,没有时间,所以晚上我都守着收音机等着邓丽君“出现”。

  到1980、1981年的时候,录音机开始出现,当时商店里卖一种CONIC牌的录音机,试音的盒带里都是邓丽君的歌。随着录音机的流行,邓丽君也逐渐在大众中流行起来。一些有海外关系的人,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个录音机,当然录音机里都是邓丽君的带子,这要比商店里的试音带中的歌要多,自然这样的盒带令人羡慕。

  能买得起录音机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听邓丽君的歌,都是从收音机里。1981、1982年的时候,电台里播放邓丽君歌曲的节目逐渐多了,不再是一个澳大利亚对中国广播的频率了。许多人听的时候,还边听边抄歌词,一次听不下来抄不全,等下次再听的时候,再抄,反复几次,才把歌词补全。这个时候,手抄本的歌词也广泛流传起来,歌词都是油墨钢板刻出来的。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街上有一种常见的街头景,一个小青年,留着披肩发,大鬓角,戴着麦克镜(蛤蟆镜),穿着喇叭裤,手里拎着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的歌曲,一路走过去,真的是万众瞩目。不过,那个时候思想毕竟还比较左,有很多人都写文章骂邓丽君,说她唱的歌曲不求上进,是靡靡之音。还有个人写文章,说《小城故事》怎么庸俗,“城”却写成了“陈”,文章也照样登出来了。

  我只在乎你

  今天是邓丽君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她,环球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张名为《天国的情人》的纪念专辑,让各地歌迷可以重温邓丽君甜美的歌声。这张专辑还首次让邓丽君的《无奈》和歌迷们见面。

  这么多年来,虽然邓丽君已经走了,但她的歌依然陪伴着人们。谈起邓丽君,无论是歌迷还是娱乐圈中的人们,都认为邓丽君是唯一的,无可取代的。

  刚出道,就被封“后”

  邓丽君12岁出道,她年纪虽小,但扮相清秀可人,一张圆圆的小脸配上大眼睛,歌艺又好,早已成为卖座的保证。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包括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厅、七重天歌厅等首屈一指的登台地,都纷纷重金礼聘,邀请她拔刀相助。才念初中的邓丽君,小小年纪名号就被排到海报最显著的位置,被封上“娃娃歌后”的称号,只要有她登场,现场绝对座无虚席。

  虽然其他歌星一度眼红邓丽君,加上邓丽君一直是歌厅的头牌红星,一度遭到同行排挤,但邓丽君还是靠自己扎实的歌艺与人气,渡过这段刚起步的难关。甚至还在歌厅的要求下,一晚连赶多场。

  邓丽君的魅力已经开始蔓延,不但在台湾北部的歌厅纷纷要求她挤出时间助阵,台湾南部高雄等地的大歌厅,同样也是对邓丽君礼遇有加,希望凭借她拉抬声势。

  15岁上电视,忘了歌词

  1968年,邓丽君获邀在台湾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这也是邓丽君第一次上电视表演,当时她15岁。

  邓丽君首次登台时,也有几位新兴歌手与她一起登场,因为过度紧张,小邓丽君第一次上台就忘了歌词,由于当年没有先录像后播出这回事,现场节目发生这等糗事,让制作人慎芝急得猛拍额头,不光彩的经历让邓丽君被冷冻了好一段时间。

  后来邓丽君的突出唱腔还是让她成为“群星会”节目的固定班底,这意味着邓丽君的歌艺表现已被台湾最权威的歌唱节目肯定,虽然她的年龄还小,但已经算是“硬底子”的红牌歌星。

  成为明星,不忘感恩

  孩童时代的邓丽君曾一度因为父亲总是骑着叫卖大饼的脚踏车载她上学,而感到相当尴尬,因此哭闹着不要父亲再载她上学校。经过老师的开导,邓丽君对父亲的辛劳与工作开始感到相当自豪。

  邓丽君幼时的经验,也让她在长大成名后长存感恩的心,经常参加慰问活动,即使在半退隐之后,惟一不缺席的就是参加义演。此外,从出道起,她总是坚持慈善活动绝不缺席。而且邓丽君所办的慰问晚会打破传统慰问活动沉闷枯燥的刻板模式,使她成为“义演皇后”,享有极高的声望。

  风靡大陆,十亿掌声

  邓丽君第一次获悉自己走红大陆是很偶然的。在美国,有一天晚上,邓丽君照例出门上课,只有妈妈留在家中看电视。守在电视前的邓妈妈突然看到洛杉矶第五频道新闻节目播出邓丽君的歌声和照片,邓妈妈听不懂英文,只是记得这么一段画面,于是兴奋地转述给女儿听。一时之间,邓丽君突然火了起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虽然没有访问到就在洛杉矶的“泰丽莎·邓”,却是争相刊载有关邓丽君的消息。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邓丽君的歌曲由于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与轻快的青春感,迅速地抢占了市场,占据了青年歌迷的心。几乎是到了有录音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地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随处都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

  1981年初,邓丽君将《小城故事》和《你怎么说》等脍炙人口的中文歌翻成印尼文,不会说印尼话的邓丽君,凭借马来语的基础,用拼音唱出80首印尼歌曲,出版了首张印尼文专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身价已是水涨船高。据当时媒体报道,吉隆坡夜总会以每场5000美元的价码和来回十张机票与她签下一纸合约,这样的天价经得起考验,因为歌迷抢购门票、将夜总会挤到寸步难移的画面,在大马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在港推出首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广受好评之后,1981年4月,邓丽君再到“伊利莎白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门票在两天内抢购一空,而且一连七天唱了九场,创下“伊利莎白体育馆”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的纪录。此时的邓丽君,在香港掀起旋风,各种报刊抢登邓丽君的消息,广告商也争相邀请邓丽君代言,街上处处可见她的广告海报。这一年内她获得五张“白金唱片”,创下香港历届“金唱片”纪录。

  红白大赛,一鸣惊人

  邓丽君在日本发展多年,尽管得到许多荣誉,却从未进入“红白对抗”。由于《爱人》雄踞排行榜榜首已达15周之久,年度销售量也突破150万张,媒体因此不断猜测,邓丽君很可能成为“红白”的受邀对象。果真于1985年12月2日,邓丽君接获唱片公司通知,确定入选为当年20名受邀歌手之一。邓丽君是“红白大赛”史上第五位受邀的外国艺人,也是第四名打入“红白”的华人歌手。在此之前,欧阳菲菲翁倩玉陈美龄均曾受邀。

  1985年12月31日,第36届“红白歌唱大赛”,邓丽君被安排在第3位出场。在众人引颈期盼下,邓丽君身穿白色旗袍与众星亮相。演唱歌曲《爱人》时,她改穿桃红色露肩古装长裙,围上纱质披肩,将头发往后梳,留了长辫子,插了头饰,演唱结束,她还用中文向观众道“谢谢”。

  来大陆演唱,成终身遗憾

  邓丽君在以《偿还》、《爱人》和《时光自身畔流逝》连续三年蝉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及“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双冠军后,1987年在港台推出《我只在乎你》专辑,而且尝试填写三首歌词。虽然她仍不时出现在港台地区、东南亚、美加和法国各地演唱,但鲜有参加商业性活动,大体而言,已呈半退隐状。1988年中她开始住在香港赤柱别墅,已绝少在台湾露面。

  由于两岸开放探亲后,人民交流频繁,邓丽君的歌声又早已风靡全中国。邓丽君在15周年巡回演唱会之后,有了在大陆举办不售票户外演唱会的想法。她想以敦煌壁画为背景,结合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图像,连地点都挑好了,就在天安门广场,但随后又因多种原因,打乱了邓丽君的计划。在天安门广场举办演唱会只是“留”在她脑海中的梦想。后来她移居法国,在当地购屋置产,减少演唱活动,过起隐居般的生活。

  他们眼中的邓丽君

  程琳:我曾邀请她来大陆

  很早以前,我初次听她歌时吓了一大跳,因为一直以来我以为非要李谷一这种高音才能唱歌,原来这种好温柔的声音,只要把灵感灵性唱出来也能打动人。我从13岁开始唱歌时,风格就受了她的影响,虽然现在听起来我们真的不像,但当时我唱歌用的就是她的那种自然的唱法。那个时候大陆只有三种唱法:民歌、美声和戏曲,没有人用自己本来的声音在唱歌,所以别人就会觉得我和邓丽君唱得很像,把我叫做“小邓丽君”。

  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有记者问我想不想和邓丽君见面,我就说好啊,就给她写了信,说大陆有很多喜欢她的人,希望她能来大陆和我一起演出。当时我是第一个邀请邓丽君到大陆来的人,但是她没能来。不过,她接到信以后就给我回信,并刊发在香港的报纸上,有朋友把我的录音带送给她,她听了后说唱得非常好,也希望将来能同台演出。我们素未谋面,但却互相喜欢。

  王菲:从没想过超越

  王菲小时候的偶像是邓丽君,这个无人不知,而阿菲于邓丽君离世的同年,推出翻唱邓丽君旧曲的《菲靡靡之音》,马上风靡全球,被喻为邓丽君的接班人。甚至有乐评说,王菲有望超越邓丽君。不过王菲说:“我没有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她是我从小的偶像,我喜欢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1995年初,王菲计划翻唱偶像邓丽君的歌曲,当时她只是单纯地对偶像致敬,却没有想过唱片录好后不久偶像便传出死讯。这张唱片一度成为多个月的唱片销量之冠。

  阿菲并不认识邓丽君,视邓丽君为偶像,是因为小时候在北京,就是听邓丽君的歌长大的,邓丽君的歌声就等同她的童年记忆。每次唱这些歌,就让她记起曾经走过的日子。假如别人说她的偶像是邓丽君,阿菲会认为不如说她比较欣赏这位歌手更好。

  对于偶像的别离,阿菲当年除了震惊、惋惜外,没有太大的感伤,对这个世界的生离死别,阿菲的歌曲中,早已唱给大家听,“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

  韩红:歌如其人纯净美好

  虽然现在很多人翻唱她的歌,模仿她的唱法,但仍然无法取代她。因为她不但传递歌声,更是传递美好,用纯净的心灵去演绎歌曲,这样的歌手现在实在太少了。我有个朋友,曾经在巴黎是邓丽君的邻居,他说邓丽君那时候发了唱片都会签上名送给他,真的好幸福,让人羡慕。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流行歌曲,就是邓丽君的那张《香港之夜》,印象太深刻了。我能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她不是现在这种“献技派”,炫耀声音和唱功,而是用心灵来交流。我猜想这也与她待人接物有直接的关系,她真的是歌如其人,人歌统一。我的制作人告诉我,邓丽君总是能自己把歌曲吃透背熟,把握好。进录音棚,无论唱几遍,感觉、位置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这说明她之前做了很多功课,对音乐的态度非常认真,用心去感受,不像现在很多歌手要在录音棚里磨来磨去弄很久。

  甲丁:她的歌声改变我们的生活

  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界的里程碑,没有人能超越她的地位和影响,因为她是一个启蒙者,她的出现让大家知道了流行音乐。邓丽君没来内地演出是一大遗憾,是她一生中的遗憾,也是我们歌迷的遗憾。她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流行歌曲或是一个流行歌星带给社会的影响。她用她的歌声甚至改变了大的社会思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比如她歌曲里的真实表达,让很多人在恋爱中、在相识中能选择一种真实。在1979年前,彼此交往沟通中,不是现在这种语言和生活方式,她的歌彻底改变了我们,说她是五百年出一个也不为过。

  卞留念:她举世无双

  上世纪70至80年代,是邓丽君的年代,她是举世无双的,没有人能够超越她!她的演唱是用内心、真情在唱,她很全面,闽南语、日语、法语……现在的年轻歌手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她甚至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邓丽君的歌是“靡靡之音”,我就偷偷摸摸地听她的歌了。一直到现在我还听她的歌呢。

  -音乐履历

  14岁前———1953年1月,邓丽君出生在台湾一个贫穷的农业区,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天赋。她幼年唱歌时,不但歌词很快就会背,曲调更是听过就不会忘。渐渐地,她成为村里的“小歌星”。10岁那年,邓丽君就以一首《访英台》反串梁山伯的桥段,在“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一鸣惊人获得冠军。同年,她参加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地方小调《采红菱》一举打败了比她大许多的竞争者,获得了第一名,正式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

  14岁至26岁———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首张唱片《凤阳花鼓》,正式以唱歌为职业。

  1968年,15岁的邓丽君获邀在台湾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这也是她第一次上电视表演唱歌。

  1969年,只有16岁的邓丽君前往东南亚巡回义演,开始在国际乐坛的耕耘。1972年,邓丽君确立了她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1973年,20岁妙龄的邓丽君赴日本发展歌唱事业。直至1979年,经历挫折的邓丽君暂时放下最爱的歌唱事业。

  27岁至34岁———1980年,东山再起。

  1981至1987年,是邓丽君的全盛时期,她的作品“攻陷”东亚大半区域,“十亿个掌声”是对她的成就最贴切的形容词。

  34岁之后———虽然她仍不时在各地演唱,但鲜少参加商业性活动,已呈半隐退状。在日本广岛和平演唱会中演唱;在“亚视”选美节目中获邀演唱《戏凤》;在日本推出《难忘的TERESATENG》专辑。

  1994年,赴日本歌谣义演会演唱;参加电视台《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公开演出;出版邓丽君巨星珍藏专辑;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代表曲目

  《甜蜜蜜》《夜来香》《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评论星光无限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邓丽君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