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接下来的路都顺利吗?
Z:也不是,在拍完《笑太极》的第二部片:《情逢敌手》的时候,我就决定不拍电影了,就回美国了?
M:为什么?
Z:我在国外成长,性格用他们的话说比较老外化,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电影圈,当时香港电影圈还是比较保守的,不象今天,不用说香港,到处都很开放。
M:那些“不适合”都表现在那些方面?
Z:我是比较美国化的嘛,喜欢有话直说,习武的性格更是喜欢直来直去。比如一些人与人交往之间的,那些潜在的规矩,就是影视圈的那一套嘛,现在也还有一些。经过二十多年我才学会一些,学会怎么待人,怎么周旋,掌握一些技巧,当然也没有完全学会。当时那个年纪的我觉得:我不买那套!我就回美国了,继续探索,去找我练武的路。
M:你离开影视圈多久?后来怎么又重新回到这个圈子的呢?
Z:大概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回来,但那三年,我一直关注香港的影片,我发觉太多的功夫我都看不上眼,他们打的那么差,我一定得回香港做一点事,就回去了。
M:想告诉大家标准是什么?
Z:倒不敢这样讲,但有那种心态,所以在我大概24岁的时候就回香港开始确定了今后的发展:要在功夫片上有些作为,做些事情。
M:你热衷武术,又发现可以通过表演作为表达方式,是不是让你觉得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Z:是啊。曾经我想过要成为一个最高境界的武术家,也不断的去探索,去寻找。我发现了电影这个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平台,透过这个平台,我可以跟大众交流,沟通。武术和表演我自己还是分的很清楚,先把电影拍好,有余的时间和机会,会通过电影加入我对武学的思想进去跟大家分享,比如我去年的那部《导火线》,表现的是欧美最流行的混合格斗,那么我就研究了差不多二年的混合格斗。
M:面对目前功夫片演员青黄不接的局面,你有何看法?
Z:难度很大,功夫片演员不是说搞几个活动,包装一些就能轻易培养出来的。另外整个工业都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给那些新人,我认为不乐观。
M:在这样的状况下,你对市场有什么建议吗?
Z:希望我们多拍一些功夫片,冲击一下市场,影响一下流行。比如去年有一部叫《功夫熊猫》的卡通片,很流行,大家看了好几遍,小孩子看后会讲,“哎,我要去学习武术,要去打打拳,舞舞刀,弄弄棒”啊什么的,就象这样,多一点这些的电影出来,才可以引起一阵风潮,从中影响一部分人,更能带出一批专业的人来。
M:“绅士”是由西方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你具备武学精神,那生活中的你会是一个绅士吗?
Z:我觉得还不错!
M:能说说你心中对“绅士”的标准吗?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