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背景:
12月11日,《手机》剧组所有主创人员亮相北京。虽说是北京发布会,但也来了不少外地媒体捧场。通常在这种发布会上都是摄影(像)记者的天下,因为随后会留给文字记者足够的专访时间。
虽说这是惯例,但仍旧有特例发生,《手机》就是如此。各家媒体的干将们为了在众人面前崭露头角,都在不留余力的抢夺着话筒,本报记者也是如此。但由于位置不佳,话筒始终没有落在记者手中。当主持人向全场宣布“只有最后一个问题了”,记者终于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捡到了这最后一问,“冯小刚先生你好,我是《欢乐城市周刊》记者,请问《手机》中诸多情景都很贴近生活,那么……”还没等记者把问题问完,冯小刚先生便轻轻抬起左手,堵住了记者的提问,“我可以回答所有在场记者的提问,就除了《欢乐城市周刊》,”记者随即问道“为什么?”“因为你们有一篇文章报道失实!”记者刚想继续追问下去,工作人员立即拿走了话筒,并且宣称“媒体提问到此结束!”
记者发布会完毕后,所有媒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本报记者身上,并且问题都是“你们《欢乐城市周刊》怎么冯小刚了,他竟然这么说!”“你们是不是商量好了在互相炒作?”“我们给你做个访问吧!”等等,伴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报记者艰难的从发布会现场走了出来。
随后,旅游卫视《娱乐无极限》等节目和网站分别就这一事件做了专题报道。(图/本报记者 孙海滨)
附:《欢乐城市》致冯小刚导演的一封信
就“冯小刚导演在《手机》发布会上拒绝回答本报记者提问”事件的几点申明
冯导:
你好!
首先,作为一份致力于“理性关注城市娱乐业发展进程”的专业娱乐媒体,我们《欢乐城市周刊》必须就您在12月11日《手机》新闻发布会上拒绝回答本报记者提问的事情做几点说明,以回应所有关注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所有媒体和受众。
本报曾于2003年11月15日出版的第15期《欢乐城市周刊》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冯小刚:希望〈手机〉卖到10亿》的专访文章,而冯小刚先生觉得文章的报道失实,曲解了他的意思,在出刊的当天,冯小刚先生就将电话打给了本报记者,并且就此事对本报记者提出疑义。而作为一份新生的媒体,虽然我们还有许多并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的基本原则从未动摇,希望还所有关注娱乐的受众一个纯粹而真实的娱乐事实。所以本报对于娱乐名人的真实感受和语言非常重视,经常是以直接引用名人的谈话作为基本的报道形式,而将其中最为重点的语句作为文章的标题,但我们首先一定会确定这句话肯定是对方亲口说的!所以,本报可以因为编辑在对过激语言或措辞的处理上欠妥向冯小刚先生道歉,但是对于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我们始终认为是无庸质疑的。
其实,自《欢乐城市周刊》本年度8月18日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独家、性感、尖刻、幽默”的报道风格,特别是非常关注国内艺人和娱乐从业者的动向,总希望可以借这份报纸的力量给国内娱乐圈里有实力、有个性的的人们开拓一个媒体宣传的平台,让所有关注他们的受众能更直接沟通、交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以此促进娱乐业健康向上的发展。
但是,毕竟这份报纸还很年轻,需要社会的宽容、关注和娱乐圈的认同、配合,发生这样让“冯小刚先生不满意的报道”绝非我们的初衷。我们希望冯小刚导演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一个新闻从业着的社会价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妥当的方式把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我们希望提醒冯小刚先生,在《手机》新闻发布会上对我们的态度是否欠妥,并希望冯小刚先生能足够重视到因为在数百记者面前一句看起来不经意的话而对本报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只有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才可能真正的为中国的娱乐业发展做更多的事情!
在此,再次就本报的报道对冯小刚导演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歉意,同时也对所有关注这件事情的人做一个交代:《欢乐城市周刊》对一切娱乐圈发生的事件都会以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手法、时尚的理念去报道,我们尊重你们,希望你们也尊重我们!
本报总编助理 陈杰
2003年12月16日
冯小刚希望《手机》卖到十亿 称现在已稳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