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模特、硕士、公司老板-姜培琳制造紫色传奇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15:55 北京青年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作为一个出道五年的职业模特,作为公认的中国首席女模,姜培琳却一直未把模特当作自己的挚爱。她说她与模特的缘分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8000米的长跑,模特是她跑到4000米时碰到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它给她的生活、事业以及价值观带来了很多变化。但是她不会停下来。就像她跑到6000米时去读研究生,跑到7000米时做了现在的公司“紫色传奇”。姜培琳说她会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跑下去。对于今天的成绩,姜培琳很清醒:“今天你站在这个舞台上是焦点,明天你不站在这个舞台上,还会有别人站在那里,这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LG寻宝 好运连连!
个舞台永远不会属于你一个人。”

  T台上的姜培琳高贵、典雅、性感、冷艳,还有一点捉摸不定。

  生活中的姜培琳是人们好奇的。

  有了自己的公司,当了“老板”的姜培琳更让人探询。

  姜培琳的公司在一间写字楼的26层,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紫色传奇”。

  但走进办公区,并未感受到“浪漫”,满眼是一片的忙碌。姜培琳风风火火的出来,一身随意的装扮,温暖的笑容。她把我们领进一间不大稍显凌乱的会议室。她说她很少呆在自己的办公室,最愿意坐在这里,抬头就能看见所有的人,叫谁都方便。

  姜培琳不习惯有人叫她“姜总”,她觉得自己不像一个老板的样儿。她喜欢跟大家坐在一起,喜欢跟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她买单。

  采访中,不时有人进来谈工作,她的手机电话也一直在响。姜培琳的“忙”显而易见。

  对于即将到来的“时装周”,姜培琳不是像往年一样忙着健身、做美容,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在T台上展风采。今年,她的公司接了“时装周”40场“秀”中24场的创意、统筹及演出。

  姜培琳是这24场“秀”的总监。

  从名模到老板

  因为离“时装周”越来越近,姜培琳不免着急上火,牙痛,还患了感冒。体会到现在的忙,她越发觉得以前单纯做模特时的轻松。“以前是被人家安排得舒舒服服,现在要把别人安排得舒舒服服。第一次接了这么大量的项目,很多事情都是我亲历亲为,毕竟我对这行比较熟。”

  说到棘手的事情,姜培琳笑言“接的场次太多了,忙不过来。”另外,她也觉得分配模特比较麻烦,“以前我跟大家都是朋友,现在由我决定让谁演这场,不让谁演这场,很难取舍。”更多的时候,姜培琳会情不自禁地站在模特的立场,比如有时预算不够,通常给模特的费用就会减少,但姜培琳坚持不让步,然后跟人家吵。“我会不自觉的为模特们争取利益,希望所有的模特都能演出。”

  姜培琳不讳言,许多客户让她承办活动的同时,希望她能参与走秀。“反正我都答应了,到时再说吧。如果食言?那肯定是我精力有限,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的。”说完,姜培琳顽皮地笑起来,有种小女孩的“赖皮”。

  但她同时一本正经道:“这次跟平时不一样,通常商业演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在时装周上‘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好的品牌我才会演。”

  “时装周”每年一次,有人戏称其模式已近审美疲倦。但,姜培琳坚信这一次会与众不同。“以前的‘秀’太单调,模特就是走,非常呆板。这次,我们借用了戏剧的形式,有情节,有情景,有布景,有表情,有表演,我们特意从中戏请来了导演。”

  看来,姜培琳真的要制造一种“传奇”。

  姜培琳坦言很喜欢“传奇”这两个字,当初给公司起名字时她先想到的是“传奇公社”和“时尚传奇”,但不巧,都被人注册了。于是才有了“紫色传奇”。“当时我是不经意起的,心想如果紫色不行就红色,红色不行就蓝色,总之‘传奇’两字不能丢。”

  “一开始没想做这么大,只想做一个工作室。后来得到很多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就做起来了。我们这个团体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

  姜培琳不否认一个新公司能承担这么大的活动,有她个人影响的作用。“所以压力才大,这次一定要做好,否则砸了自己牌子。”姜培琳语气坚定。

  如今,模特转型并不鲜见。做模特这几年,找姜培琳拍戏的就没断过,但她都回绝了,因为她对自己演戏没信心,怕给剧组添麻烦。至于唱歌她连想都没想,“我天生就缺这根弦,从小唱儿歌都跑调。”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从模特到设计师,这似乎更顺理成章,而且没有风险。“我一直觉得模特和设计师是可以兼顾的。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可能做设计师的前两年我会有兴趣,但它毕竟不是我的理想,也许过几年就觉得没意思了。”

  姜培琳觉得做公司挺“刺激”的,因为这让她时刻有“学习”的欲望。

  比如,现在她对“赚钱”就有了不同的认识。以前,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自身收入不菲,姜培琳从没觉得自己缺钱。但是现在她经常让公司的另一个负责人时刻提醒她预算。“不能做到最后,光为了艺术创作,反而赔了。我必须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如果人都养不起,那不如不做。”

  最大的梦想是开一个心理诊所

  姜培琳做模特纯属偶然。学运动心理学的她,大四那年跟两个同学去上海玩,她们被满街的时装节广告所吸引,报名参加了模特大赛。没想到初试就全遭淘汰。但是过了几天后,组委会却给姜培琳打来电话让她参加决赛。“我当时特别惊讶。后来才知道,有一个巴西选手因违规不允许参赛,才让我成为替补。”姜培琳现在的英文名字Shirley,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名字。

  那次比赛,没有任何模特经历的姜培琳得了亚军。得奖的当天晚上,她就跟上海一个比较大的模特公司签约了。“没考虑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就是觉得模特这个行当挺新奇的,另外也想换换生活环境。”那一年是1999年。

  所以,姜培琳对上海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前几天她刚刚去上海领了一个“上海时尚贡献大奖”。

  但是,姜培琳的父亲一直反对她做模特。“我爸一直希望我能学个一技之长,他当时最想让我学计算机专业。”

  “听说我决定留在上海当模特,我爸跟我僵持了一星期,直到我答应他一年后回去。有意思的是,第二年那一天我爸果然给我打电话,没想到我没回哈尔滨却来了北京。”

  姜培琳说虽然她现在已经成为“名模”,但父亲对此仍是不反对也不很支持。“我们家是山东人,观念特传统。我现在去我爷爷奶奶家都不敢化妆、擦口红,更不敢让他们看我在电视上‘走秀’。”

  姜培琳自己从未后悔做模特。“如果当时回哈尔滨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再读两年书,一个是当老师。做老师我根本不适合。”

  姜培琳坦言模特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环境,也改变了她的个性。“我从小性格特别内向,很倔。现在已经开朗很多。”

  在模特界,姜培琳一直被称为“才女”。因为她不仅发表过习作,出了两本书,还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

  “写东西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上中学时父母让我记日记,后来我跟他们商量,能不能写周记。到了高中,又商量写十天记。现在也是十天或半个月写些东西,已经成为习惯了。我读学位也是被我爸逼的,他让我回哈尔滨读书,我来了北京,前提就是答应他在北京读书。”

  在北京的三年,姜培琳是半工半读过来的。有一点她还是违背了父亲的心愿,就是她没有选择计算机,而是继续选择了心理学。因为在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五年之后开一个心理诊所。“什么模式我都想好了,我想装饰成国外牙科医院的感觉,然后去国外聘请华人的医生……”

  在姜培琳看来,心理学才是她的正业,模特始终是兼职。

  都说模特是吃“青春饭”的,但姜培琳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她经常跟她的同学说心理学这个专业越老越值钱。

  问她学心理学对自身的影响?姜培琳笑答,“更自信,更理性,更果断”。

  “也让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身处名利场,每天每人都说你漂亮说你好,其实这种东西很大程度是‘包装’的结果,卸妆后没有人觉得你是明星。但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这时能不能清楚认识到卸了妆之后的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点我做得挺好,我能够坦然面对浮华。”

  生活中的我才是真实的我

  熟悉姜培琳的人会觉得生活中的她跟T台上的她反差较大,姜培琳自己称是“完全不同”。她觉得生活中的她才是真实的她。“台上的我只是在工作,人家给你化了那么漂亮的妆,穿上那么华贵的礼服,你还能那么松松垮垮吗?”

  但是很多人觉得T台上的姜培琳更有魅力。

  “那不是真正的我啊,那是太多人工做出来的结果。”

  姜培琳很少在电视上看自己“走秀”。她觉得自己怎么那样啊!挺难受的。

  跟大多数模特在T台上“冷酷到底”不同,姜培琳经常以笑容示人。“我不赞同模特只是衣服架子的说法,我从第一天做模特开始就不这么看。那么漂亮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你一点感受都不反馈给观众,太愧对这些衣服了。”“其实在T台上,灯光一打,观众看到的有关衣服设计、面料上的东西是有限的,更多是看到模特穿上衣服之后的感觉。所以,我希望模特能表达个人的感受,毕竟衣服拿到市场上是给人穿的。在这次时装周上,当我有能力掌控演出时,我就想把风格改变。”

  舞台上穿惯了太多华丽的服饰,姜培琳戏言生活中她经常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她不会穿颜色花哨款式累赘的衣服,通常是越简单越好。

  在大多数年轻漂亮的女孩把购物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姜培琳却把买衣服看成工作。“我不经常买衣服,通常是换季的时候一次性买够。基本上一年买三次,夏天一次,春秋各一次。买之前,我会了解明年流行什么设计,买的时候很自然会注意到这种流行元素。我买衣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最好的品牌,品牌概念和设计师概念是我很重要的一种购物意识。”姜培琳不否认她的收入花在衣服上偏多。

  做了模特,姜培琳发现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了,但她很少让周围的人感觉自己突兀。

  “我最好的朋友都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一年我们要聚好几次。跟他们在一起,我尽量会随人家,不会让人觉得特殊。如果有另外的要求,我会选择跟现在圈子里的朋友一起去。这一点我做得特别好。”

  “可能是学心理学的吧,我比较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

  “不过,也容易吓到人家。有时我什么都没想就是望着天花板发呆,人家也会觉得我在盘算什么。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

  姜培琳似乎也被自己的话逗乐了,跟着我们一起笑。

  “我自认比同龄人早熟,就是比别人心眼多。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该退。”

  问她这种优势是否对谈恋爱有所帮助?

  她一个劲儿地摇头:“一点帮助都没有,恋爱中的任何人都没心眼,智商都是零。”

  姜培琳并不回避自己曾经的恋爱经历:

  “没谈过恋爱我也不正常啊,那也太小看我了。”姜培琳一副小女孩的娇嗔,煞是可爱。

  “前两次分手都是距离的原因,他们在哈尔滨,我在北京。在北京的这次恋爱不是因距离而分手,而是时间原因,聚少离多,做模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忙。”

  选择男友,姜培琳不喜欢找南方人,也不会以“金钱”作为取舍的标准,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傍大款”的必要。“我爸爸就挺大款的,我傍我爸就行了。”

  虽然有过爱情挫败的经历,但姜培琳永远相信爱情的美好,也笃信缘分的存在。因为一直接受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姜培琳说她会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小孩儿的时候生小孩儿。(封面、本文摄影/李征)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