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选择丈夫是一个女人审美能力的体现。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杨丽萍
杨丽萍用三年时间编排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将于4月10日到17日在保利剧院上演。这位被奉为“舞神”的白族女子一向处事低调、寡言少语,人们除了对她的舞蹈留有鲜明的印象外,对她私生活和内心世界却知之甚少。昨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冷美人”,了解到了她的婚姻生活、爱情观和人生观———与众不同,跟她的舞蹈一样。
不找麻烦
记:您先生是做什么的?
杨:他是一个台湾人,后来去了美国,然后又来到北京。他是自由商人。
记:你跟先生是怎么认识的?
杨:我们是在一个聚会上认识的,没有刻意做什么,一切顺其自然,我们很幸福。为此我感激生命、感激世上的一切,
记:为什么选择他?
杨:选择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女人审美能力的表现,比如选择流氓做丈夫,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记:你怎样维持你们之间的关系?
杨:人要明白事情的真相。在相处中,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强求。我们族里有一首歌唱道“河里的水总是会流走的,石头总会留下来”。爱一个人就是要让他快乐,你爱别人人家不爱你,就不能强求,否则就是找麻烦,大家都痛苦。不管是选择配偶还是处理家庭关系,都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不能识别他人、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人,是一个无知觉的人、一个盲目的人,必然四处碰壁。
我是农民
记:有人形容你“冷艳孤傲”,你自己怎么认为?
杨:可能是我的舞蹈给人这种感觉吧,个性也有一点关系,我不是爱闹的那种人。
记:听说你刚进歌舞团的时候,因为“不练功”,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杨:我确实不曾按照学院派的那一套“预备、开始”来练功,原因是,我没受过这种正规训练,更重要的是它不适合我。我跳的是原生态的舞蹈,需要的是跳大沟、追逐猎物的那种爆发力,需要的是能表现生存的欲望的激情,而不是走形式。我的舞蹈不是炫耀技艺,而是发自内心的生命需要。
记:怎样看待学校教育?
杨:我没上过学也不喜欢上学,只是一个农民,我认为有用的知识来自于生活。学校里的教育死板而且灰色,它会抹掉人的个性、独特视角和品位。
控制体重
记:能不能透露一点美容秘诀?
杨:跳舞的人是不能胖的,体重要刻意控制。我通常只吃个七八成饱,饥饿感有利于精力的保持,吃太多容易早死。面部没有什么特殊护理,饮食营养均衡,生活有规律就好。保持一个好心态是最重要的,跳舞也很养人。
记:你的头发和指甲一向都留这么长吗?怎么护理?
杨:头发在拍《射雕英雄传》的时候都长到膝盖了,后来觉得不方便就剪短了一点。长发、指甲都是跳舞的需要。长发可以梳很多发型,另外我的舞蹈中还有一些甩发的动作,长发反而更方便。指甲可以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延伸长度,从舞台上看,更有一种虚幻的表现力。跳孔雀舞、表现雨丝,必须要有指甲。
记:什么都是跳舞的需要,那什么是你的需要呢?
杨:跳舞!
即兴发挥
记:怎样评价你的《云南映象》?
杨:《云南映象》现在已经是一个品牌了,它将会像《大河之舞》《猫》等名剧一样,同时有很多团队在世界各地演出。
记:为了创作《云南映象》,你在云南采风三年,是怎样度过这段时间的?
杨:三年里,我不是全部都呆在云南的,因为团里(中央民族歌舞团)有定期的演出,所以要经常回北京。我先生也经常去云南看我。采风的时候我通常跟老乡聊聊天、跳跳舞,感觉很快乐。
记:《云南映象》自去年8月份首次公演以来,共演出了129场了。听你的老师贾作光介绍,你的每场演出都不同,在临场的时候会做一些发挥,而且改得越来越好了。
杨:不只是《云南映象》,我的《雀之灵》等舞蹈都是这样,边跳边改,每场都不同。表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兴发挥的成分很多。我不停改动的原因是希望大家不要墨守陈规。而且我相信,舞蹈改得越来越好了;越改越坏,那是无能的表现。本报记者赵璐苹
《京华时报》 (2004年4月8日第A2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