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从艺40多年,由演员到导演,再到武汉楚剧团团长,邱长元称,自己这一辈子都是在“歪打正着”中,在艺术的殿堂里求索的。
邱长元的父亲邱宝山,是新洲的一名唱楚剧的艺人,为了生计,他一叶小舟,将全家从阳逻渡到了汉口,并以他的亮嗓子,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出生在汉口的邱长元,从小就在父亲的戏台边,看着楚戏长大。
少年邱长元考取武汉戏曲学校后,他觉得自己的演艺生涯,就要“扬帆远航”了。但从登台那天起,他的舞台形象就一直是“反派”,没有演过一天“好人”。苦恼不已的邱长元,为此多次找领导“扯皮”。
1973年,团里排小戏《龙塘桥》,领导让不愿继续“做坏人”的邱长元,做一回导演。这部反映女游击队员炸日寇碉堡的故事,搬上舞台便引起轰动。在团领导看来,邱长元是块导演的料。
邱长元被“逼”到戏曲导演班学了一年。回团后,他借鉴话剧的手法,执导了无场次楚剧《泪血樱花》、《炭火融融》等,这些剧都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做导演,喜欢改别人的本子,这让作者很不舒服。有人说,你喜欢改,为什么不自己写呢?我仔细想想,不能写还是因为自己的底子薄了。”
不服输的邱长元开始埋头读书,读《四书五经》、读历史、接着又上了一次编导班。底气足了,邱长元动手写起剧本,由他编写的《养命的儿子》、《你是一条河》及《穆桂英休夫》、《西楚霸王》等,荣获了文化部“文华剧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银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
正当邱长元的编导事业干得红红火火时,上级任命他担任团的负责人。当团长的邱长元给楚剧团定下规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抱成团找市场,艺术上突出“葛麻风格”,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没想到,这个笨办法,又是歪打正着,让楚剧团从最困难的境地,慢慢重又走向兴旺!”
问邱长元,下一步是否还要“歪打”时,他说,得找接班人了,只有一代代人传承好,戏剧才有生命力。 (记者朱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