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昨日在郑州逝世。
萦回在脑际的《花木兰》唱段还是那么动听,韵律还是那么优美,然而,它的演唱者,被人们早已印在脑海中的那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却如一缕兰香翩然而去,永远地离开了她魂牵梦萦和一生挚爱的舞台。
昨天上午7时零6分,常香玉大师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
常香玉先生1923年生于河南巩县,原名张妙玲。她9岁登上戏剧舞台,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旦角。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常香玉先生始终表现着炽热的艺术追求。她视豫剧艺术为生命,“戏比天大”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她广征博采,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她刻意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把风格不同的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创立了豫剧的主要流派“常派”。她的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多彩多姿、雅俗共赏;她的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个性鲜明。其代表作《花木兰》、《拷红》、《白蛇传》、《大祭桩》、《漳河湾》、《红灯记》等久演不衰,很多已成为豫剧经典作品。有的已经在舞台上演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常香玉先生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奉献之心。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香玉剧社在西北、中南和华南等地义演,以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被誉为“爱国艺人”。1998年初,75岁高龄的她携弟子在河南人民剧院登台义演,所得6万多元收入全部捐给“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她再一次拿出一万元钱捐助我省的非典防治工作。今年4月,虽然病情恶化,但常香玉先生仍然关心着我省的建设事业,在病榻前完成了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文艺晚会的拍摄工作。
常香玉先生为我省及中国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予她崇高的荣誉。1952年,文化部授予常香玉、梅兰芳、周信芳等七人荣誉奖。1959年,常香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她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她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委员。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常香玉先生为人民、为戏剧奉献了毕生精力,人民永远怀念她。(记者陈 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