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刘晓庆文集惹争议 专家称媚问题名人应有底限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4:18 新闻晚报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出名的女人,难乎其难”。刘晓庆这一看似无奈心则喜之的自白,十多年来已经成为众多名人的口头语。

  就是因为顶着“名女人”的头衔,因偷税漏税案而再次名噪一时的刘晓庆除了在影视剧方面频繁出击外,与她相关的边缘“圈钱”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和蔓延。单是从跟刘晓庆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图书市场,就可以看出她一路走来的痕迹:除了刘晓庆本人、
自称刘晓庆前经纪人的王建中、刘晓庆的税案律师先后出书之外,在刚刚结束的200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一套“刘晓庆文集”即将推出的消息,更加引起了众多文学评论家和出版界人士的非议。

  北京文学评论家白烨明确指出,“刘晓庆文集”的说法,已经影响到了出版界的形象,并且让目前横行的“媚问题名人”越发失去应有的底限。而中国电影出版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套书是否叫“文集”,其实还没有最后确定,需要待出版社与刘晓庆本人洽谈后才能最终决定,并不排除有改动的可能;但是,他们也认为,刘晓庆以前出的书虽然名声在外,但年代已经久远,在很多图书馆都未必能找到,因此出版“刘晓庆文集”自有其文化价值。

  “刘晓庆文集”只是新瓶装旧酒

  中国名人出书的历史本来就不长,刘晓庆可算是“创始人”之一。据中国电影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透露,“刘晓庆文集”主要收录了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我的路》和1995年出版的《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两本书,另外还有刘晓庆以前在《大众电影》杂志上连载的谈如何做女人的随笔性文章,资料相对比较陈旧,并没有读者更为关注的刘晓庆牢狱生涯的文字。

  至于这套“文集”的出版原因,该编辑表示,这里面收录的,很多都是刘晓庆10年前甚至20年前发表的文章,并不为当今的读者所熟悉,中国电影出版社是电影专业出版社,今年更是中国电影百年,刘晓庆是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出版她的文集对中国电影而言有很大的文化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文集的宣传标语也非常醒目,号称展现“是是非非的刘晓庆,风韵犹存的刘晓庆,波澜不惊的刘晓庆,才艺双绝的刘晓庆”。

  “媚问题名人”应该有个底限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是最早对“刘晓庆文集”的说法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明确表示,刘晓庆出书本身并没什么特别,但让他感到诧异的是居然用了“文集”这两个字。“必须承认,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文集’意味着作者的某种‘规格’和‘档次’,是该作者文字的某种总结性发言,这种概念,是潜移默化的。我想象不出来,刘晓庆只写过两三本书,有什么资格出‘文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出版社在对作者和选题的判断、选择上,已经没有了基本的规范和规矩。早些年,我们的图书市场是‘媚名人’,现在则更进一步地‘媚问题名人’,而且问题越大越受瞩目,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限。”

  白烨曾是前两年“钱钟书作品集”的参与编者之一,他告诉记者:“钱钟书把作品集结成书时,我们也曾想过用‘文集’两字,但老先生不同意,他说,第一,自己不够资格,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那么好,既然收不齐全,就不要用‘文集’两字;第二,他并没有封笔,以后还可能要写,所以这套书只敢取名为‘钱钟书作品集’,后来的杨绛作品集也沿用了这个做法。越是大作家,对自己的文字越是谨慎,倒是一些非文学圈的人士,开始搅乱文学圈,这不是很可悲吗?”

  晓庆入作协被旧事重提

  有意思的事,因为“文集”一事,刘晓庆在十多年前加入中国作协的陈年旧账也被提了出来。

  据悉,加入中国作协,需要至少出两本以上有影响的书,在省级以上有影响的刊物发表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然后经专家审读、咨询等等,程序非常严格,刘晓庆以电影演员的身份加入中国作协,其实资格还是基本符合的,这点白烨等评论家也表示认可。但刘晓庆出“文集”,仍然被专业作家认为是“盲目无知的越界行为”。

  “名人书”不是这个做法

  其实,“文集”引发的争议,早在1992年就有过。如今以做明星书著称的黄金搭档金丽红、黎波当年推出了“王朔文集”,遭到了众多老作家们的“敌视”,很多老作家都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一个年纪轻轻的作家居然敢出文集,这简直是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蔑视!但是,因为王朔小说本身的号召力,让这套文集销量一路走红,也成为金丽红、黎波第一轮做成功了明星书,由此也才有了随后的白岩松、崔永元、余秋雨和冯小刚等人的书。黎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出了一大批明星的书,但是真正畅销的也不过是那么几本,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版社对‘名人’的理解还不到位。是不是每个明星都适合出书?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选择出书的名人,都是那些读者对他们有某种文化期待的,比如,我们认为,读者对朱军的文化期待,可能就比周涛等人高,所以我们先做朱军,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朱军的《时刻准备着》去年卖了二十多万册,其他主持人像鞠萍、董浩等人,就没有这么火。”

  对“刘晓庆文集”的市场潜力,黎波表示他本人并不看好,因为“刘晓庆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可以吸引当今读者的看点,非常有限”。“‘文集’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说法,就一般读者的理解而言,确实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才适合出‘文集’。现在出版社受经济利益驱使,必须挖空心思想选题,像刘晓庆出‘文集’,就是出版社路数不清的一种做法,名人书不是这么出的。” 晚报记者孙立梅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刘晓庆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