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不到头的队伍在缓缓行进,望不到边的白玫瑰伸向远方。陈逸飞,一个中国人心中平和而亲切的名字,死后却被无数敬仰者以如此厚重的礼遇送往天堂。
今天上午十点,艺术家陈逸飞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众多名家和数千名陈逸飞艺术的爱好者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为著名美籍华人、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先生送行。
简洁典雅的告别大厅玉色纱幔环绕,逸飞先生宁静安详地躺在百合与玫瑰的花丛中,陈逸飞生前最喜欢的大幅黑白照片依然向人们绽开着他灿烂的笑容。花圈、花篮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唁电唁函,排满了大厅内外。入口处的巨幅电视屏幕上,持续播放着陈逸飞人生之路的影像资料,而回响在人们耳边的正是他导演的《理发师》的音乐。
人们默默地走向陈逸飞,把手中的白玫瑰轻轻放在艺术家身边,为这一生从事美的事业并带着无数浪漫梦想而离去的杰出艺术家做最后的送行。在悼念的队伍中有陈逸飞熟悉的老同学、老朋友,也有来自海外诸多喜欢、欣赏陈逸飞艺术的人,更多的是上海的普通市民,人们为他不断追求艺术、追求美的精神所感动,在他的遗像前深深鞠躬。
一位衣衫朴素的老妇人告诉记者,她没有见过陈逸飞,但他知道他是很敬业的人,他做事很负责任,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位上海港务局的老工人说:“我喜欢陈大师的画已经几十年了,我曾经把他的印刷画送给我认识的年轻人,他们都喜欢的不得了,我觉得,他画的女性多彩而丰富,真正体现了各个时代女性的美,这对我们是有许多启迪的地方”。
一位说着流利中文的瑞士年轻人对记者说:“陈逸飞对中国艺术很重要,他给很多的艺术家开了一条路,他的作品虽然很贵,但他让中国艺术在世界上有了真正的价值。”
一位老者哽咽着说,“陈先生是非常爱美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美有关,他是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用画的理念来改变所有的视觉印象,他提出了大视觉、大美术的理念,这是他的思想精髓,是艺术的突飞,他是中国艺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今后像他这样的艺术家越多越好,这样,中国艺术就更有发展了。”
解放日报的美术编辑回忆说:“我和陈逸飞七十年代做过三年的同事,他当时的“金训华”、“黄河颂”等画作都是在我们《解放日报》画的,他为人非常谦和,当时我们都是小弟弟,但他对我这样画技很差的人也很尊重,所以,我觉得他是非常完美的人。”
一位曾经在十多年前在陈逸飞的电影《人约黄昏》中当过群众演员的女孩子主动告诉记者,她当年见到的陈先生就是和蔼亲近,她觉得能认识陈导演是她一生最荣幸的事情。
代理陈逸飞画作的玛勃珞画廊老总也专程从英国赶来参加陈逸飞的葬礼,他认为,陈逸飞是相当优秀的中国画家,他不单属于上海,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他认为,他的画廊和陈逸飞签约以来,陈逸飞的作品都是世界上很好的、很珍贵的作品,他也相信有很多收藏家会在逸飞先生逝世以后更加珍惜这些作品,逸飞先生在艺术上的意义随着他的去世会更加清晰起来。
记者在人群中走过,很多人看到话筒便情不自禁的走来和记者攀谈,他们说对于陈逸飞的钦佩和爱戴是藏在心里很久的,此刻想用这样发自内心的赞誉和手中的鲜花将陈先生送入天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