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王刚:我说话快成文言文 一口港台腔是没出息的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3:08 北京娱乐信报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9日和20日北展剧场将举行《“血与火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经典作品演诵会》。这场演出,集合了王刚濮存昕、杨立新、刘兰芳、田连元、张家声、李野墨等多位演诵名家。他们朗诵的作品则包括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历史的天空》选段、戴望舒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艾青诗歌《我爱这片土地》以及评书《津门传奇》《陈毅过江》等选段。昨天,王刚、濮存昕、李野墨等演诵名家纷纷与记者们见面,为演出预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刚不仅将自己的影视表演归功于深厚的广播功底,还对当前内地娱乐主持人的港台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王刚:我说话快成文言文一口港台腔是没出息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王刚

  王刚

  一口港台腔是非常没出息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这次演出为什么选择了朗诵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片段?

  王刚(以下简称“王”):一提起“哈尔滨”我就像找到了初恋的感觉。1982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我每天晚上6点半都要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地溜达,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开着窗户,而且家家都在收听我朗诵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我骑车溜一圈儿就能把当天的故事听完。那时候“哈尔滨”的收听率竟然达到了30%,这放在现在可是不可想象的。

  记:这次演出您会朗诵哪个片断,和20多年前的朗诵会有什么不同吗?

  王:我会朗诵《玉旨一郎之死》,现在重听20多年前自己的朗诵,感觉那时候声音很干净,但很单薄,现在我年纪大了,目睹了很多亲朋好友的突然去世,对死亡的理解深刻了,声音也比从前苍凉了。

  记:这次演出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您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吗?

  王:我是东北人,我的父母长辈都做过“亡国奴”,那段历史是绝不能忘记的。有些人把日本军旗装穿在身上还浑然不觉,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

  记:您曾经说过,朗诵是您表演的“根”。

  王:没错。有声语言是我的强项和主打手段。我知道有些演员因为普通话等不过关,要请个“御用”配音,十几年如一日地为他配音。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我们很多娱乐主持人,放着好好的普通话不说,非得一口港台腔,这种对自己文化没有信心的盲目崇拜真是非常没出息。在这里我特想请教有识之士:普通话到底该怎么说?我们过去说“你到过北京吗?”可现在的年轻人却说:“你有到过北京吗?”连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都给变了。我现在就非常担心,再过几十年,像我现在这样说的话都要变成文言文了。

  记:您平常比较喜欢观看或收听哪个娱乐节目?

  王:我非常喜欢北京交通台。这几个年轻的节目主持人幽默而不低俗,让人听着特解闷儿,我看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都应该向交通台好好学习。

  记:广播、朗诵艺术正逐渐为受众所生疏,您能否预测一下这次演出的效果?

  王:演出效果还是要看现场的。现在有些电视剧做宣传,非得在媒体上鼓捣出几件事情不可,等宣传做足了,演出、表演本身似乎都不重要了,有的电视剧嚷嚷了两年都不见得能播出。所以我想现在对演出最好的宣传就是什么都别说。
王刚:我说话快成文言文一口港台腔是没出息的
濮存昕

  濮存昕

  听觉时代就要到来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这次在演出中将朗诵艾青和戴望舒的诗歌,和牟云、方明这些专业的朗诵家在一起演出,有没有感到压力?

  濮存昕(以下简称“濮”):我不是专业的播音员,我知道我在专业上不如他们,但我也有我的优势,我是个演员,我会表演,我到舞台上会撒欢儿。我不光要在台上读诗,还会在朗诵中进行表演。

  记:王刚对当今娱乐主持人盲目模仿港台腔的现象进行了抨击,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濮: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港台腔”主持也算是主持风格的一种吧。这就像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黑头发的人有很多,染黄头发的人也有很多。

  记:您曾经说过,一个听觉的时代就要到来了;您是演话剧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濮:我父亲苏民曾经演播过长篇小说《红岩》等,现在我的台词、朗诵中还受着父亲的很大影响。我记得当初我在空政话剧团当学员时,第一次在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真的非常兴奋。听觉的空间比视觉的空间更大,听广播更接近于阅读,需要听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我自己特喜欢听谈话类节目,这类节目能让我的大脑旋转起来,还能让我增长知识;可我要是听着音乐开车,脑子里就是一锅粥了,要是再加上堵车,我非烦死不可。
王刚:我说话快成文言文一口港台腔是没出息的
杨立新

  杨立新

  我们的舌头怎么也捋不直啊?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这次演出中将会朗诵哪个作品的片段?

  杨立新(以下简称“杨”):我会朗诵《四世同堂》中《小妞子之死》的一段。

  记:你在朗诵过程中会融入表演的成分吗?

  杨:这个片段中有8个人物,其中6个是要说话的。我着重表现的是每个人看到小妞子濒死时的心理过程,等到片段最后祁老太爷抱着小妞子尸体朝日本人走去的时候,我真是会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

  记:您平常喜欢听广播吗?

  杨:我开车的时候听。时代真是挺奇怪的,转了一圈又转回到广播上来了,这也是“回归自然”吧。我记得一则新闻,说是法国一个小岛上的电视转播塔被雷电击坏了,居民们一年不能收看电视。可是等一年后转播塔修好的时候,大家反倒不高兴了,因为在这一年时间里,人们又重新开始了收听广播和阅读。

  记:现在娱乐节目,包括很多舞台演出都越来越低俗化,你对这种倾向有什么看法?

  杨:这好像不是我能管的事儿。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迷茫的艺术阶段,很多演出都在探索、在试验。

  记:王刚提到了娱乐节目主持人盲目模仿港台腔的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杨:我对这个问题也感到挺奇怪的。人家的舌头捋不直,我们怎么也捋不直啊。我周围的人都挺反感那种腔调的,也不知道是谁告诉那些主持人他们这么说话会讨观众喜欢,不会想坑他们吧?这种娱乐化的主持方式你可以用,但你起码应该具备做主持人的综合能力吧!别到时候告诉我们,我就只会这么说话,只会主持这种节目。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演艺界也存在这个问题。做演员就是要学会塑造不同的角色,可现在有些演员就只会演一个类型的人物。我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说,某个演员的某个角色没演好,因为这个角色不适合他。什么样的角色才最适合你?最适合的恐怕就是你自己了吧,这种演员就只能演跟自己一个类型的人物了。

  信报记者 王菲/文 毛千/摄
评论星光无限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