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干,就得干出点儿名堂来!
由著名演员唐国强主演的20集电视剧《张伯苓》正在央视热播。记者通过发行方对唐国强进行了电话专访,唐国强表示,《张伯苓》是他从事影视表演以来投入情感和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他认为这个角色的塑造比过去他演过的“雍正”等荧屏形象更好。
演《张伯苓》先吃透这个人物
为了完成《张伯苓》,唐国强推掉了两部重要的电视剧,当记者问到他时,他对此却轻描淡写,“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人没有分身术,一部电视剧没有完成肯定就演不了别的。”可是一说到张伯苓的创作过程,他立刻兴奋了起来,唐国强说,在拍摄《张伯苓》之前,他看了大量关于张伯苓的历史资料,他说:“开始时,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把张伯苓这个人物吃透,他的许多心情和性格我不能透彻地理解,最主要是在思想上的差距。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是个有真正追求的人,他不仅是教育家,还是第一个提出要中国申办奥运会的人,这个人物的性格非常丰富和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样的角色是每个演员都想得到的。”说到张伯苓为人处事的特点,唐国强的概括很是精要:“第一是‘为人师表’,第二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唐国强说,在他扮演张伯苓的过程中,他才慢慢体会到了这两点看似简单的语句背后所蕴藏的深意。
演《张伯苓》比“雍正”更好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这个角色曾经被称为是唐国强的“翻身之作”,因为这个角色,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奶油小生形象,成为了中年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后,他在《长征》中扮演的毛泽东又让他的戏路更广。而唐国强说,他认为这次他在《张伯苓》中的表演,不比这两个角色差,很多地方甚至更好。“我觉得这可能首先要归功于张伯苓这个人物。从我的表演来讲,相比对雍正塑造,现在的我多一些成熟;相比对毛泽东的塑造,这个角色会显得更丰满一些。他对办学的执着,对外辱的仇恨,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值得今天的人去学习。”唐国强说,他从接触剧本开始,就被张伯苓这个人物所感染,甚至很多地方被他同化。这个角色带给他的是“先做人,后表演”,“先学英雄,再演英雄”。“我在《张伯苓》中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演员和角色之间心与心的交融。”
演《张伯苓》主动剃光头
《张伯苓》的拍摄过程是非常苦的,在采访的时候,许多演员都说过天气和季节的原因、场地的原因等。而唐国强说到这些又是“轻描淡写”,“是有不少困难,挺麻烦的……比如台词,该剧可能是我遇到的台词最多的一部,还有就是场景转换多、涉及的人物多、故事历史背景也多,这就是演人物传记的难度所在。不过还好,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并不是每一个演过的角色都是自己喜欢去演的,而如果演员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角色,就一定会百分之百地投入。”在拍摄《张伯苓》的这段日子里,唐国强每天工作16个小时,早上5点起来化妆,到晚上8点左右才会结束一天的拍摄。最让剧组感动的就是,剧里有一段清朝的戏,当时剧组很犹豫,要不要让唐国强剃光头,结果唐国强主动要求剃了光头。他说,他在演《雍正王朝》的时候,都没有剃头,一直戴的发套。唐国强说,这部戏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比如我会经常和编剧、导演交换想法,寻找最好的表现人物的方式,白天连续拍摄没时间,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就想,可能每天就睡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唐国强说,现在剧中开头采用的倒叙方式和表现张伯苓被要求去当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两难境地的一句台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都是他提出来的,采用后的效果也不错。“拍《张伯苓》,我付出了比以往其他任何角色更大的感情、热情、激情。”
演《张伯苓》被授予教授头衔
因为出演《张伯苓》,唐国强被授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的头衔。对于这个荣誉,唐国强坦言,他非常惊喜,“我一直就想上大学,后来虽然上了电影学院,可对南开这样的综合大学还是有一种梦想。”唐国强说,他知道自己这个教授头衔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沾了张伯苓老先生的光,要是没有扮演这个角色,他做这个教授不会这么容易,但南开大学给了他这样一个荣誉,他也非常高兴。“前一阵有一个中国书画家排行榜,我稀里糊涂地上了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实我自己无所谓,我是个想得开的人,做这个教授也一样,我不是靠书画吃饭的,也不是靠教书为生的,在心态上就很平和,这样的心境也可能做出些事情来。”
唐国强说,他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他这个教授能名副其实,“我会和同学们在影视上做交流,如果能做出点成绩,和学生交流得好,也许能做更长时间的教师。要是没有什么‘动静’,就自己先写辞呈。总之,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首先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信报记者 任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