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记者 唐晓诗) 昨天下午,陈红在上海为即将出版的新书《一望无极》举行了海报签名会,看到500多名等候已久的影迷,陈红笑称“签字签得手都快断掉了”。很像做制片人在剧组最后一天签报销单的感觉。”
签售之前,记者通过电邮对陈红进行了采访,她透露自己由演员改做制片并非想争得事业上的成功,而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的支持。提到陈凯歌,陈红说他们是“同志般的夫妻关
系”,平时在一起谈的多是电影。而当记者询问她送给丈夫什么样的情人节礼物,陈红虽没有回答,但立刻乘飞机赶回北京的安排已经把她对陈凯歌的爱表露无遗。
关于新书——这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
记者(以下简称记):用三年时间制作《无极》,你和陈凯歌一路走来最难的经历是什么?
陈红(以下简称陈):最难的是怎么坚持。对一部电影保持一年的兴奋很容易,三年保持同样的热情和兴奋,则很难。
记:《无极》的收尾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陈:还在制作中,因为导演要求比较高,非常苛刻。以配音为例,《无极》从第一天配音到现在,加起来接近两个月,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完全没有过的。
记:这个书是你亲自执笔还是找人代写?
陈红:这本书肯定是我自己来创作,写的是我亲身的经历,只是现在还没有完成。这本书绝不是普通的讲述我由一个演员到制片人蜕变的过程,同时也讲述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影的诞生故事。
记:对你出这本书,陈凯歌有没有给你一些建议或者帮助?
陈:他会写一篇非常深情的序言。
关于转行——这是妻子对丈夫的支持
记:当演员时,你都是以清纯、乖巧的形象出现,近两年,转变成了一个干练的幕后制片人,这个过程是不是特别辛苦?
陈:也不是特别辛苦,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当演员的时候很被动,拍摄《大明宫词》,很冷的天穿很薄的衣服,见不到孩子和先生,于是想追求更主动的权利。另外,转而做制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帮助先生陈凯歌。他是一个对钱没概念的人。为了影片,他甚至会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投进去。做制片人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的支持。并不是想成为多么成功的制片人。
记:做《无极》制片人的日子里,最快乐的和最困难的是什么?
陈:最快乐的事情,是片子获得成功;最困难的,是《无极》这样一部投资三亿五千万的大片,要协调各种人事关系,心情紧张的时候,甚至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各种事情很多,手机铃声一分钟要响一次,听到铃声快崩溃了。只能不停地换另一种铃声。
关于身份——最喜欢的角色是母亲
记:现在你是制片、演员,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著名导演的妻子,这中间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如何协调自己的生活?
陈:我最喜欢的身份是母亲,因为这个角色最真实,最没有压力。当我看到两个孩子时,心情很放松。做制片人需要你拿出来性格中没有的东西,不过也蛮刺激。我跟凯歌是同志般的夫妻关系,在一起都是谈电影,仅次于电影的话题是孩子。以后我演戏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很珍惜每一个角色,拍《无极》时,总觉得演一场少一场,像张柏芝说的那样:真希望戏永远不结束。
记:陈凯歌的公众形象是贵族式的精神气质,不食人间烟火,他在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也不管油盐柴米?
陈:恰恰不是,陈凯歌烧一手好菜,两个孩子曾说,烧菜手艺爸爸排第一,妈妈第二。孩子弹钢琴,他有时会坐在一旁看,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对家庭的事情他不会不管不顾的,两个孩子写周记,他每次都会看。在我眼中,凯歌是追求完美到极致的人,身上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关于儿子——未来的路让他们自己选
记:你说过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对你曾有过怨言,孩子们怨你什么?
陈:孩子经常会有怨言,但我看成是甜蜜的怨言。亏欠他们最多的是时间。但我希望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工作的状态,从中吸收到更多的东西。虽然我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但我和凯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星期至少有一个下午陪伴两个孩子。或者弹钢琴,画画,或者出去到公园玩。
记:儿子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陈:小儿子今年五岁,大儿子八岁。我每天晚上都能和孩子见一面。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他们放松地发展。一次我们在东京时,小儿子跟着陌生人走开了,他长得非常可爱,那个陌生人说,他好像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我看见了,马上把孩子拉了过来,告诉他这是我的儿子,怎么会是送给你的礼物?
记:对将来生活是怎样设计的?两个孩子希望他们成为演艺圈中的人吗?
陈:我不是一个对将来生活有设计的人。我和陈凯歌注重手头工作。到目前没有什么计划,我们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做什么。凯歌一直都在看剧本,手头目前有七八个剧本在看。我并没有打算让孩子成为演艺圈中人,两个孩子平时会学钢琴,学画画,尽量让孩子有自由的发展空间,将来具体选什么要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相关链接:组图:陈红推新书《一望无极》揭露新片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