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二人转向小品的转变,宫庆山认为这是赵本山扬长避短的结果:“赵本山的小品是脱胎于二人转,但是它取代不了二人转。我觉得很多人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赵本山最早流传于市场音像资料中,那时候大众传媒,电视也没有这么火的时候,赵本山真正火就是通过磁带。他的磁带有这么几个:《十三香》、《麻将豆腐》、《1+1等于几?》、《摔三弦》,包括和潘长江的《大观灯》。他这些东西原来都是二人转的拉场戏,都是带唱的,他演拉场戏可以扬长避短,一个是他的冷幽默,挺搞笑。再一个赵本山嗓子条件不好,他过去录磁带,很多伴奏都是吉林吉剧团和省民间艺术团的乐队,有时候他正唱呢,乐队自然就停了。它不像民间,你唱我就拉,稀里糊涂就过去了,很不专业。后来他进了中央电视台,演小品就把唱完全取消了。直到现在,赵本山小品里都带着二人转拉场戏的特点,比如,说的时候都是四六八句带押韵,都是惯口。话剧小品和电影小品不是这么说话的。这些年给赵本山创作小品的作者,他们本身过去就是二人转的作者,张超和崔凯,包括我们吉林的张庆东,都是二人转作者。”
至此,二人转转型成小品,几年后,它被赵本山带上央视春晚,从此脱胎于二人转中的小品开始了长达20多年统治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现象,与此同时,其他带着东北口音的演员——潘长江、巩汉林、黄宏、范伟、李海、小沈阳……都成为央视春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东北口音,最初还有人质疑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为北方人办的,现在南方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实际上也是接受了东北文化。
乔杰举了一个很直接的例子:“最早刚出现‘忽悠’这个词的时候,央视春晚或央视其他晚会导演都会提出来,不要用这个词,怕人听不懂。现在南方人也在用,包括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有。《蜗居》是典型的上海剧,都有这个词,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理解了,接受了,不自觉地使用了。”类似这样的很多东北方言土语,逐渐变成全国性的“普通话”。
那么,为什么是铁岭这个普普通通的城市走出了这么多喜剧小品演员?二人转主要活跃在吉林省,无论从哪方面讲它的水平都是最高的,四平地区的梨树县是二人转之乡。而四平、梨树、开原、铁岭从地理位置上讲非常接近,正好是辽吉交界地区,京哈线将它们串联到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当辽宁省在二人转不景气的时候,铁岭地区的二人转非常活跃的原因。宫庆山说:“铁岭的二人转受梨树的影响非常深,梨树可以追溯三四代人,李财、徐广财那些老艺人,就在铁岭开原和四平周围活动,他们现在的传人吉林有一个叫董孝方,这个人赵本山非常尊重,抛手绢儿就是他发明的,抛出去还能回来,凤还巢。赵本山和潘长江演那个《大观灯》就是董孝方一口一口教出来的,赵本山身上那种幽默,那种表演,有很多都能看到董孝方的影子。在那个地区、那方水土,辽河边上,就产生了这些人,从演员到创作、导演、作曲。”
《乡村爱情》导演、曾为赵本山创作过春晚小品的张猛告诉我们:“我父亲(张惠忠)那一代,都有样板戏,但不懂什么叫戏剧,可是就有一个神奇的老头给他们讲,包括给崔凯、张超、乔杰他们讲,那老头是从上海电影制片厂下放到铁岭话剧团的,那个人鼓动我父亲、乔杰等很多人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当时这个人写给金山一封信。后来知道这个人是上海特别牛的一个演员,受到江青迫害。那个阶段恢复高考后突然铁岭出来一批人。在这个老头鼓动下,一批人从戏剧学院学成回到了铁岭。我父亲、乔杰、张超,这都是中坚力量,所以出来的好多东西不一样。”
无法复制的本山传媒模式
虽然赵本山在春晚一露面就被观众接受,但观众也仅仅接受了他这个人和他的表演方式,并没有接受东北文化。但是架不住每年赵本山都出来跟观众见一面,作为中国最稀缺的喜剧型演员,赵本山的舞台空间太大了。这也为他日后进行商业实体操作铺平了道路。当赵本山通过春晚的平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时代的标志之后,他知道,该发挥他身上的另一面才能了,从商。
赵本山应该感谢何庆魁和高秀敏,是他们给赵本山出的主意。当时在吉林市和长春市,林越的剧场和徐凯泉的和平大戏院,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平大戏院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演员,三家剧场。赵本山很认真地看了两家剧场的演出后,决定开设剧场。
赵本山是从黑土地上长大的,他汲取了这片土地上的营养,靠电视、电影走到了今天,他也因此尝到了甜头。当他有一天回头一看,发现东北民间还有这么多跟他当年一样的人,如果这些人都变成今天的自己,价值会是多少?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因此,他必须有一个实体,来完成他这个愿望。
2003年,辽宁省专门为他成立了辽宁省民间艺术团,最初的艺术团就以他的班底为主。此时他已经收了很多徒弟,以这个班底为主,他拍摄了电视剧《刘老根》。《刘老根》的成功让赵本山吃了定心丸——下一步还可以走得更远。而在此之前,他发现,东北三省的二人转剧场非常火暴,他必须让演电视剧的二人转演员有个栖身之所,同时还要继续投资拍电视剧,这就需要大量演员,又能在剧场演出,又能拍电视剧。所以,他连续搞了两次“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将东三省的优秀二人转演员吸引到这个大赛上,在比赛中,赵本山发现了一批人才,然后,他通过个人魅力和任何一家剧场都不具备的出演影视剧吸引力将这些演员挖过来,使他在人才配备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时,赵本山开始收徒弟,不让他们随便演出,开始组织自己的演出队伍,一方面演员可以在刘老根大舞台演出,一方面出演电视剧,电视剧带来的明星效应可以让演员回到剧场后立刻变成明星,让剧场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是任何一家二人转剧场所无法达到的。
“本山杯二人转大赛”搞了两届,到第二届,林越不参加了,徐凯泉只派了二线演员参加,因为他们都担心自己的台柱子被挖走。事实上,大部分好演员都被赵本山挖走了。
乔杰说:“这些演员在舞台上,没有传统动作的演出,多是适应观众口味,把说单拉出来,专业术语叫‘说口’。原来是在表演中借用人物插科打诨,表演一些幽默笑话什么的,逗观众一笑,它把这部分强化了,没有太多传统段子,又掺杂着一些绝活。因为二人转演员非常有本事,学什么像什么,模仿什么像什么,现在小沈阳就是这样,加上自身有一些形体上模仿动作,反正都能逗观众开心,他们把这部分强化了。现在冠名叫二人转演出,其实专业二人转不太承认。但这也不在于承认不承认,市场化后就看市场,市场需要,现在发展越来越快,二人转演出团队一年创收几个亿。”
赵本山的胆子比较大,团队剧场化以后,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他先从沈阳开起,扩大到辽宁几个城市,后来扩大到吉林、黑龙江、天津、北京,在几年内先后开设了8家“刘老根大舞台”,又拍摄了电视剧《马大帅》、《乡村爱情》,通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平台,让这些演员都成了明星,它形成的剧场与电视剧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任何一家造星企业都做不到的。
在赵本山带领他的徒弟以正规军的方式走出东北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东北二人转演员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全国,宫庆山说:“最早走向全国的是和平大戏院,2003年进京汇演只是集中的一次展示,零散的一对一对到外地做节目演出的就一直没断过,从湖南到重庆到海南、深圳,和平大戏院演员的足迹遍布全国有20多个城市。前些年在北京方庄,有一个二人转人才市场,天天晚上夜总会老板就到那儿去找人,有一批二人转演员就在那儿等着,刚出道的专业剧场没人用自己又没有经纪人的,都去那儿等活儿,然后进夜总会去唱。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二人转艺人,不在和平大戏院、东北风和刘老根大舞台,这些人都在南方唱夜总会,而且收入很高。这些人数量不多,都是在南方夜总会单打独斗。”
乔杰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现象,东北统称是关东文化,实际上原来并没有太突出的作品被全国接受。现在是时代变化,我们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商品时代,人们在高节奏运转中寻求放松。现在人们活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强调时尚、个性化,越强调这些就越寻求开心。在国外色情这块是主要的,在中国不允许,所以二人转可以打擦边球。二人转能把生活中的现象,用东北特有的语言,大实话,给你提炼出来。二人转现在实际上不光是黄河以北传播,黄河以南也在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