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当上老板,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工作室大致趋同,似乎都是为了转型到幕后当制片人而成立,但其实并不尽然。本报近期探访的5家明星工作室,每家侧重点大多不同:任泉(微博)侧重打造全产业链,李冰冰(微博)经营个人品牌,林心如(微博)投资电视剧,黄渤(微博)力捧新人,最近才成立工作室的苏有朋(微博)除了进军图书业,还把“分店”开到了台湾……
纵览明星工作室,有挂靠在大公司旗下的,有单打独斗自立门户的,也有投资人幕后操控运作的,在光鲜亮丽的演艺事业背后,明星们集合团队,利用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运作资本当老板,为自己规划另一份崭新的职业蓝图。
背靠大树好乘凉
明星在签约的经纪公司旗下开工作室,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模式。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用公司的资源进行个人整合,而效益也与原公司分成,这是明星工作室的雏形。合作双方都熟悉娱乐产业操作程序,也不缺乏资金,使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化,实现双赢。这种模式往往只适用于大牌明星。因为“大咖”的知名度高,粉丝群庞大,更容易有针对性地生产娱乐产品。
在娱乐圈里,这样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例子并不少见。李冰冰、苏有朋、姚晨(微博)的工作室都在华谊旗下,苏有朋经纪人郝晓楠说:“华谊鼓励艺人多方面发展。公司优质的资源与强大的平台给艺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服务。”还有李宇春在天娱旗下的工作室,范冰冰在博纳旗下的工作室,都采取了“强强联手”的方式。
一方面,最大程度上回避风险,另一方面,双方借助彼此的资源达到“1+1”总和大于2的效果。当然,这样合作的形式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调整公司对工作室的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怎样保持默契、寻求平衡点?都必须面对解决。
单打独斗有风险
以个人名义开创的明星工作室,通常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赚钱。不少明星与原公司经纪约满后,觉得自己足够支撑,于是独立出来。另一部分人是揭竿而起独闯天下。这种形式自主性相对更强,能够迅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执行过程中阻碍较少,通过服务于自己的品牌,吸引到优质的娱乐圈资源,施展商业才能。但承担风险也必然更大,成本也相对增加不少。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涌入个人工作室行列。任泉、郝蕾(微博)、陈坤(微博)等索性自己当上了老板,发展趋势颇好。这也让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如何由被动的身份转变为主动?此前,只需要等公司安排工作,剧本上门,现在要换做自己去主动出击,寻找剧本,安排行程,这无疑为他们加大了难度。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工作室创办初期,明星大多会遭遇一系列难题。对于工作内容、性质、流程的不熟悉,导致最初处处碰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宣传人员也向记者证实,她所处工作室刚刚开办时,由于老板不熟悉业务,导致公司一度陷入亏损状态。但这并未阻止开创明星工作室成为趋势,毕竟,它的诱惑远远大于风险。
开源节流有推手
随着明星纷纷自立门户,一个神秘的角色也逐渐浮出水面——明星投资客。作为投资人,他们看中明星的品牌效应与娱乐产业的活力,负责资金注入。而明星利用自身资源在圈内寻找编剧、导演等合作对象。
在圈内闯荡多年,大多明星都累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在选择项目上有天然的优势;由于有亲身体验,明星们在剧本挑选、服装设计、挑选演员等专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在选择项目上有天然的优势。也因此,明星工作室成立之前或成立之初,常常就有投资商闻风前来洽谈融资事务,热钱流入明星工作室,令明星们在资金方面少了许多负担。
对于投资的回报率,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结果,但已有投资人从中尝到了甜头。例如北京贺盈时代影视文化公司总经理张珺涵,首次投资明星工作室——林心如的《倾世皇妃》项目,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般投资回报率有30%到50%已经很好,这部戏的投资回报率有100%。”
明星也有亏本的
艺人工作室一定就代表吸金吗?No!
一些运作良好的工作室为艺人带来了非常高的收益,也将明星的事业推向了巅峰,但不可否认,依然有部分艺人工作室并不能盈利,甚至有亏损现象发生。尤其是在音乐圈,这种亏损传闻更为严重。
此前盛传资深音乐人小柯(微博)曾因一时冲动成立自己的公司,打造旗下艺人,但创办公司后的小柯并没有成功将艺人推向市场,反而让自己负债累累,陷入困境。不过这一消息已被小柯否认。
吴奇隆(微博)就曾勇敢承认,他工作室初期投资失利,2010年他曾给两部电视剧和一部动画片投过资,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赔了钱。最近为了筹拍《新白发魔女传》,吴奇隆足足攒了3年的钱。有过之前赔钱的教训,吴奇隆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明星与老板的身份之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的转身蜕变。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甚至盲目投资,凡事不能亲力亲为等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另一方面,相关行业的不景气也可能会影响到明星工作室的盈利。
明星工作室抢了“经纪航母”的饭碗?
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竞争
很大程度上,明星工作室其实更像一个小型的公司,他们的业务经常涵盖管理艺人本身的经纪事务、投拍影视剧、制作音乐、包揽电影后期制作,甚至工作室自己也会签约新艺人。如此一来,像华谊、橙天、博纳、海润这样的明星“经纪航母”会不会感到威胁?
业内人士都知道,明星工作室最初是华谊兄弟(微博)公司的明星在公司内部成立,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品牌运营总监纪翔透露,工作室与经纪公司的关系与其说是微妙,不如说是创新,“内地有内地的土壤和文化,不能把港台、国外的模式搬来照用,内地工作室与华谊兄弟合作的文化、形式不只是局限于电影的部分,还有延展性的投资、培育新导演计划等等,更多的是合作,补充,而非外界所传的‘竞争’。”而这种模式的分化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减弱了公司的风险,弱性的一面是,同一公司不同明星的工作室之间彼此的合作少了,竞争加剧。”
本报驻北京记者林树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