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享受当下生活:千万别把我当符号(2)

2014年07月28日11:11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倪萍(资料图) 倪萍(资料图)

  长久以来,倪萍因刻板的、意识形态化的教育者姿态,被一些网络青年构建成一个象征国家道德的符号。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吕新雨曾撰文批评倪萍在春晚舞台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敬一丹更有体会,“有人拿我跟倪萍的风格对比,批评《感动中国》也煽情,煽情其实不准确,我们都属于情感表达。只是现在观众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社会思潮也在变化,我们媒体人也会更加注意不要用一些人为拔高的词汇,更多是大白话、人话。”什么叫不要人为拔高?“就是精准。”

  本能的人生底层把式

  离开主持人岗位后,倪萍的魂回到了戏里。在戏里,她实现了儿时的愿望——做大自由天地里的农民。

  2003年,她凭第一部戏《美丽的大脚》拿了第22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汽车颠簸着驶往宁夏西海固,倪萍看着窗外说,这越走心越凉,啥也没有怎么拍?导演杨亚洲想,形式没了,就只能走人物内心。但当他在镜头里看18年没演过戏的倪萍,还是吓了一跳,“老一套的演法。明明是近景,她的动作幅度却好像在拍远景。”但他很快发现,技术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倪萍“非常聪明”。

  “真听真看真感觉,你所有的表演技巧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只有观察理解了生活,你的表演才有足够的说服力。”相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倪萍容易“人戏不分”。漫天黄沙成天吹着,太阳灼烧着,她越来越像乡村教师“张美丽”,以至于回到北京都找不到自己。

  演《泥鳅也是鱼》的泥鳅,她一个月没洗头,挠都挠不动了,全身都馊了,人还没影呢,剧组人都知道倪萍来了,她才找到绝望的感觉。“这部戏我最喜欢,这时她演戏的痕迹已经很淡了。”杨导说。戏里两个孩子在北京城丢了,泥鳅没哭。男朋友倒在了医院,泥鳅没哭,她眼神甚至有点空洞。

  著名娱评人何东被打动,“她已经脱离了当初在央视时的煽情,完全退回到当年《雪城》时单纯安静的眼神里。”

  有时倪萍想哭,杨亚洲要她笑。有影评认为,在杨亚洲压抑、沉默的镜头里,倪萍多了悲悯和柔情,不再只是哭泣式的煽情。

  一位电视策划人曾告诉何东,倪萍真正该去做的节目最好跟最基层的老百姓沾边。何东觉得这个判断太对了,“倪萍早年那种本能、熟悉的人生底层把式在《泥鳅也是鱼》中被完全抡开。”

  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颁奖礼上,倪萍凭《雪花那个飘》获最佳女主角奖,穿一袭黑色长裙缓缓上台,评委瞪大眼睛,这演员还是职业的?不应该就是个农民吗?

  日常她就擅长跟底层的人打成一片。“看,中午这饺子用的就是菜市场阿姨给送的,家乡磨的花生油。怎么说她都不要钱。”

  一次央视内部举办六一晚会,倪萍带上了《美丽的大脚》里一群当地小演员。节目开始,这些孩子挤成一小垛坐在前排,忽然一孩子哭了,跟着所有孩子哭了。一个高大的影子快速闪过,伸出两只大长手,从后头抱住他们。“倪萍当时,就像一只母鸡护着一群小鸡。唉,我也特难受。她真的会为草根动心。”敬一丹的大眼睛红了。

  倪萍会给戏带来点子。比如《大浴女》里追求自我、发生婚外恋的章妩,“特别怪”,她在戏里养花,“让角色落地”。

  纪念“5.12”地震一周年的《大太阳》有场戏,倪萍演的银杏要从收养中国孤儿的美国人手里抢回奶娃子,有一句词是“家在汶川,根在中国”,“一农村妇女,怎么像个新闻发言人呢,太不真实了”,她演不出来,加了一句,“你把这个孩子领走,日后这个孩子是奶奶的腿、奶奶的眼睛……”

  拍戏的倪萍有狠劲。在大西北拍《雪花那个飘》,零下十几度,有个镜头要她走进冰河,怕剧组几十号人冻着,什么保暖措施也没做,她咚一声往下跳。遭罪的是身体,她在剧组曾经跑第一,如今只能跑最后了。

  杨亚洲清楚,重复是演员一大禁忌,但他和倪萍就爱“积极向上”的角色,“太黑暗对社会没用”。从下岗的母亲到智障儿童的母亲,再到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倪萍给观众留下“苦难母亲”的记忆。

  电影不卖座是现实,她知道原因之一就是“太传统”。再有人找倪萍演戏,她问,还有更苦的吗?观众烦了,她自己也烦了。她也想演演“坏人”,但没人信。

  平衡力和分寸感

  倪萍逐渐远离舞台中心,早年烙在她性情里的率性、鲜活反而进入人们视野。她写书,《姥姥语录》崔永元特喜欢,“简洁又明白”。画画,在大浴缸的木板上“乱涂乱抹”,一幅画曾拍出150万高价。不时在电视露个脸,幽默得让人惊讶。

  她在第16届金鸡奖上调侃人:李冰冰[微博]没得奖不要像去年一样哭鼻子啊。冯远征[微博]得奖了,发表获奖感言说这个奖等了20年,倪萍说这得怨你妈,谁让你叫远征呢?叫近道早得了!她还在各个地方台节目中跟周立波[微博]、吴宗宪[微博]斗嘴。7月她在西藏拍电影,微博上传的MV里一副藏族老太太的装扮,摇摇晃晃抖长袖,自嘲“没吃药就出来了!”

  半年前她回到央视舞台。在这个警惕“流泪”、反感“煽情”的时代,节目组不再把“情”当作卖点。《等着我》节目制片人杨新刚说,“我们不要煽情,节目的服务性强于叙事性。”帮人,绝不煽情——倪萍也立了规定。但这节目都是眼泪:一位母亲手拿价值几百万的房产证,想找离开她10年的儿子;还有服刑8年的儿子,求助寻找失散14年的母亲……现场的男人们哭得不行,她哪里忍得住。

  什么时代都需要情和眼泪——如刘铁民的判断,《等着我》保持连续两个月来10点半档最好的收视率。

  观众看到的倪萍确实变了。她本来就不喜欢裙子,嫌它们不利索。现在自在了,常常一件布衣加一条麻裤,话语在山东话、陕北话等各地方言间跳来跳去。

  央视综合频道节目统筹部主任张国飞最欣赏倪萍“平视人的能力”。“她问那位老兵:你一个男人给女人寄一双球鞋什么意思啊你?问得多自然啊,换我早尴尬了。”

  一次倪萍直接把嘉宾写着寻人启事的纸牌捧在胸前。“完全没把自己当腕。”在《等着我》嘉宾、著名媒体评论人春蔚看来,倪萍是“平民智慧”。“她在台上说很家常的话,比如安慰失去独子的家长,我们家就女儿好,什么都我做。”

  她想改掉一些“毛病”,比如不扯嗓子喊了。直爽、犀利也没再藏着。一位家暴的丈夫找妻子,她的基调是“不是所有错误都能被原谅”,男子离开前,她不客气地摆摆手,“去,回去反省去。”她还很逗。一位老兵问,您怎么称呼啊?她说,“哎我是多没名气啊。老爷爷,我叫赵忠祥!”观众大笑。

  事实上她一直说话不饶人。她叫崔永元“火星”,火得莫名奇妙。在人群里总是热衷于损赵忠祥老派又抠门。敬一丹说,跟白岩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相比,倪萍更“艺术化”,总惹得人哄堂大笑。她的玩笑有时也会刺伤人,宋丹丹[微博]抱怨,在外头炫耀她是好朋友,她来一句,我刚认识你几天。

  “倪萍最大的特点是,对不熟的人忍,对身边人特不忍。”她对你呢?杨亚洲又咪咪笑,“对我比较特殊吧,很宽容。”

  问倪萍,你变了吗?“骨子里没变。”

  “本质上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本质上也是个有规矩的人,拧巴了一辈子。”她曾在书里写。她从不是领导,却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个角色。识大体又自我,高冷又谦虚,豪气还实际,柔软和强硬,有些许狡猾但不圆滑,还有一点模糊的天真,这些都混杂在她身上。

  时代变了,一些观众期待她毒舌、快人快语,舞台也鼓励她复杂。

  不爱接受媒体采访,也觉得人太复杂,谈不清楚。“你千万不要夸我,用你的智慧写我。”吐一口烟,她眼睛像要看穿你。

  在个人跟大局之间的平衡力,用她的话说,就是天生的。她适应不同情景的角色扮演,知道不同的平台要什么。还是在1992年,她和姜昆去台湾参加《龙兄虎弟》,她一会儿损张菲,“我艺名叫江慧(张菲当时的绯闻女友)”,一会把费玉清叫成“叶玉卿”。“我做过调查工作啊,知道台湾那边爱玩什么。”当时台湾主持人爱抢词,她耍了心思,把话筒揣兜里,他们说拿出来,“我就不,就揣兜里了。嘿,现场反而注意到我。”

  不变的还有她敏锐的分寸感。6月16号,央视老台附近的酒店,倪萍跟《等着我》节目组聊片子细节。她的姿势几乎跟家里一致:右腿盘椅子上,手不离烟,语速极快。说到某个故事主人公,她声音洪亮,“这孩子真冤,偷两次钱,毛也没见着就被关12年。这个我们不能对着镜头说,真他妈二百五。”接着她语调沾了同情,“没有办法,孩子没上过学。他跟弟弟感情为什么这么好,这男孩的父亲是被害死的,这里边有仇恨,但我们就不往外拐了,拐了就节外生枝了。”

  “这我的老地盘了。”她眼神望向窗外,有点唏嘘。一切今非昔比了。当年央视的主持人只有七八个,她当然受重视,现在台里主持人就近四百个。那时台里连服装部都没,她和杨澜换着衣服穿,即便如此也是全国最好的电视台,她从来没想过去地方台,今天地方台条件是赶上了,但她对“电视”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

  下辈子自己玩

  自称天才的倪萍不是没遇过“天黑”。她过往坎坷的婚姻在网络上有很多版本。

  “还看重对方的才华吗?”“嗯。价值观要相近?嗯。”

  “不说了吧,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还是怕影响别人,她想年老时再把那些故事写成书。

  在之前一次采访中,她说,我不谈婚姻,没有资格谈。接受许戈辉采访时,她说,“如果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犯那样愚蠢的错误了。人年轻时非常盲目,也非常贪婪,总希望遇见世界上最杰出的男人,但这特别幼稚。”

  1999年,儿子森一出生就被发现眼睛有问题,她开始从未有过的恐惧。一到后半夜,灯也不开,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点上根烟,黑暗中烟火明明灭灭。那个冬天天格外蓝,月亮和夜雪陪着她。

  她自己也快看不见了,哭,着急,上火。姥姥说,姥知道,你行。她不哭了,抱着儿子去美国求医,一去10年。最后一次复查,大夫说,等孩子结婚时再来复查吧。憋了10年的眼泪横着飞出来。

  她是母亲,也是整个大家族的支柱。有几年她特别忙,家里住了近十口人。一次她去领华表奖,刚蒸完一笼包子,没来得及洗澡就提溜着裙子去直播,台上都是包子味。回到家,全家人眼巴巴望着她,“还差一笼呢。”没办法,她做得好吃。

  她憧憬的生活是,舒舒服服泡上一次玫瑰浴,点上一支香烟,喝杯红酒,但这样的日子一天没有过。

  姥姥一直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撑。她曾跟姥姥讨论过尼采。姥姥说,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她夸姥姥,“可以啊,和尼采的高度一样的。人家也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姥姥说,这个姓“倪”的只说对一半,还有一半甜他没说呢。

  她坦言自己和母亲一样强硬,两个外柔内刚的女人从来无法拥抱。有一句流行歌词改改挺适合她,“我祈祷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

  人性再复杂,她也不会否定有一种时刻更接近自由:刮风下雨天,她跑进水的世界,“不再是妻子,不再是母亲,不再是女儿,更不再是名人,不再是善良,不再是好人,一个完全裸奔的女人。”如果有下辈子,她不想让姥姥一生再四肢蜷着过了。她自己也是,关于下辈子,她的设想是,不要家,不要孩子,自己玩,最好当回神经病。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木风)

文章关键词: 倪萍油画敬一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