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曾轰动全国的“赵张官司”早已归于平静,赵忠祥依然笑容可鞠地频频上镜,而记者近日从山东的媒体朋友处获悉,那位普通的小记者张淋却连“记者”也没的做了,那部已经脱稿的纪实小说《终审判决》也于日前被告知取消了出版意向。为此本报记者立刻拨通了“祸不单行”的张淋的电话。
张淋告诉记者:他是今年3月初正式向华商时报社提出辞职的,十几天前刚刚“失业”。至于原因,他认为各种因素都有,但主要因为自己心里总是对打官司期间,单位某种态度和做法“耿耿于怀”,所以还是辞职算了。不过张淋强调,这次辞职绝非是对记者这个职业寒了心,其实他依然很热爱这个职业,而且他目前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寻求一家对自己认可也适合自己的新闻单位就职。
目前,赋闲在家的张淋最主要的事就是再进一步完善他的那部书稿《终审判决》,但出书的前景到今年二月却忽然变得渺茫,因为同他合作的出版社忽然通知张淋,“取消出版意向”。而原因,张淋从出版社方面的一句“忠告”中找到了答案:“张淋,以后选中了出版社后不要告诉外界,这是上面的压力。”因此张淋明白了造成“流产”的症结在于书的内容,于是他就这部书与记者有了一番“实话实说”。
记者:你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张淋:主要包括这场官司的一些真实内幕,是那些在当时无法向媒体透露的部分,以及官司前后的一些真实故事。
记者:这部书是什么风格?多大的篇幅?
张淋:纪实小说,大概16万多字。
记者:既然是小说,在情节方面有没有将它艺术化,为了故事性更强而“添油加醋”?
张淋:写成小说,在情节方面当然要艺术化一下,但绝对没有虚构的成分,纪实性很强,惟一“假”的地方就是人物的名字。
记者:这样看来,书中的部分情节是不是有些敏感?会不会再惹麻烦?
张淋:是比较敏感一点,还有一些是对我亲身感受到的司法环境的看法,但至于麻烦应该不会再有了,因为我已经请几位很有经验的律师帮我斟酌过了。
记者:这样会不会给出版造成困难,再找出版社会不会不太好找?
张淋: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在写书的一开始就有数家出版社找我谈出版的事。我觉得对于关心这个官司的人来说,这部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另据张淋透露,在他与赵忠祥联合发表了和解声明之后,他们有过一次电话联系,虽然双方没能像大家预想的那样成为朋友,但交谈的气氛很轻松,更没有相互抱怨。虽然这场官司以和解告终,但输赢还是自在人心。“赵大爷”今天依旧衣着光鲜地在荧屏上说古论今,而另一方张淋却“祸不单行”,诸事不顺,这两个人现状差异之大,令人慨叹。(记者赵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