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佟大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去奋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13:00  新浪娱乐
佟大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去奋斗(组图)

佟大为

佟大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去奋斗(组图)

佟大为

佟大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去奋斗(组图)

佟大为

  见到佟大为(blog)的时候他还在进行上一个没有结束的采访,我跟他远远的四目相对,彼此无声地打了招呼,他便又一头沉浸在那些像要永远都回答不完的问题里。

  此刻他就在眼前。或许是因为连日的采访轰炸,听到的问题又都避免不了有着极强的重复性(比如奋斗,奋斗),所以显出来那么点儿想漫不经心,但又必须振作精神而做出有滋味的样子。

  我坐在离他不远的椅子上,边听他们聊天边想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之前看他上李静(blog)《超级访问》,出场那一瞬间紧张的就像个刚转学到新班级的小孩子。“会害羞,潜意识里怕生,本能的内隐,不可名状的小感伤”是我没有见到佟大为之前潜在脑中的对他的印象。而生就这样的本性却选择了演员这般大鸣大放的路子,有点难以想象最初那些时光,他是怎样逼着自己走过来的。

  好在这样的疑惑刚刚冒出了头,属于我和他的交谈便开始了。随着沟通的渐入佳境,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那样,“佟大为”这个概念,由于其主人的“放松警惕”而开始慢慢现出依稀的轮廓。

  他生动,鲜活。我并不觉得佟大为讲话如传言中一般“慢吞吞”,倒是透着些许轻快和幽默。我问他假设没有考上上戏他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肯定吃成死胖子!”他避重就轻故意逗我,嘴角上弯成一个好看的幅度。他为人实在,实在到会跟我说“要我当年成绩好我早考清华北大去了,谁还来当演员啊”;他偶尔还想装把酷,可惜再怎么“像”骨子里也只是个大孩子,最浅显的一个证据就是他车里居然还放着小熊饼干……

  不过,为人处事到是有些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会下意识的为别人考虑——比如他会很自觉的把录音笔抓在手里尽量凑近自己以使声音清晰(以至于后来让我逮到机会,硬赖他误删了我的一段录音);再比如这次拍照借来的鞋子佟大为之所以坚持不穿,是因为在上脚前他细心的发现鞋底没有粘塑料薄膜,担心我因为外景拍摄弄脏后还不掉,而要因此付一大笔赔偿金。

  很难描述,种种迹象让佟大为“严重的成为了他这个人”。一路走来,童真飞扬又深谙世事,经过诸多挫折却仍能坚强且惜福——本来想以他主演的《奋斗》(blog)做本文的开场,因为甚至连我们总编辑也因这部电视剧“心生感慨”而给我们全体人员写了一封信;也因就在此行去采访的路上还听着地铁里一对恋人聊了一路的《奋斗》。但是后来我发现,佟大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出最好的关于年轻人的奋斗大戏,而这些真实的人生经验,比我们去畅谈人物角色后面的借鉴要更有意义的多。

  “对自己的饭碗不上心,迟早是要丢掉的”

  佟大为对于拍《奋斗》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背台词”,“《奋斗》的台词很经典,但特别的长,尤其是带‘京味儿’那种更难背,基本上我所有的拍戏空余时间除了背词就是背词。”他说,“背台词是一个功夫活儿,得耗时间。像8、9页纸的台词我一定要提前很多天背,在拍戏之前就把它顺下来说溜了。”

  我的印象里,他一直跟“台词”在较劲儿,那时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动辄近十页的台词要一个镜头拍下来,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于是就看佟大为在自己博客里写,“在卫生间里都是在背台词,梦中也是不停地说来说去,自己把自己憋得像头困兽。”

  他只要工作起来就很难抽离那种上了发条的状态,“人离开片场了脑子里想得也是演戏,反正是很不正常,比如第二天没我的戏份,可以跟朋友约着吃个饭聚个会,但心里还是想着拍戏的事儿,你会感觉总悬在那儿,因为它不是个完成片。忍不住就会想自己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样儿,尤其是现在情节就让观众喜欢的戏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需要演员去画出人物的张弛和起伏,每一出戏开始前都要想这场戏的前一场是怎么演的,这一幕处于整个剧中的什么阶段,必须要把这个分寸想得很仔细。”

  如果是光琢磨也就罢了,但有的时候还必须身体力行,当时拍《苹果》有一场戏,佟大为需要从大厦的27楼外面往下移动。而且完全没办法用替身,因为镜头是从上往下俯拍,人要面朝镜头。“一开始给我设计的位置更可怕,在昆泰大厦的一个把角儿,如果我要是从那地儿摔下去那就……所以还不如像后来实拍时那样让我离那个把角远点儿。其实当时下去的时候不怕,就想反正技术上的要领都已经知道了。我不往下看,不能往下看!就看着对面的玻璃就对了,事实上我是上来以后后怕,觉得刚才自己在干什么呐——正常来说,按照他们那个操作规程来讲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但只要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是小问题!当时带我练习的师父还给我讲起有一次他的同事身下的那个木板断了,幸亏护绳挂着,你想象一下,那个人一下子被悬挂在几十层高的地方,据说拉上去以后有半个小时都没缓过劲儿来。拍之前我就知道这个事儿,但我不能想,真是想的越少越好。”

  为了这个镜头佟大为练了一个月,从二层、三层开始一点点儿往上升。他说中间最害怕的坎儿是11层,“有一天导演突然决定让我从11层下来,一开始说是20层,我说想都别想!然后才变成从11层,我就从中间的一户住家家里头爬出去,觉得还能勉强接受,之后导演就直接把我从11层升到了27层。”

  类似这样拍戏的苦对他来说怕是家常便饭,别说诸如《苹果》那样本来就是描述艰苦的人生,就连《志愿者》(blog)的一个轻喜剧的镜头也需要背后的诸多付出。那个镜头大致是杨若兮(blog)施展拳脚要将佟大为“打翻在地,然后耀武扬威的踏在他背上”,因为重复拍了好几条才通过,所以佟大为就在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在外景的砖地上趴了足足半小时,“拍过这条时,抖到几乎话都说不出,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就又接着往下拍。”

  很难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值得模仿,他的好友在面对媒体说出对佟大为的期望时,说的最多的是“多多休息”、“别太辛苦”。甚至就连佟大为本人也会在博客里写说,“想过放弃,想过逃跑,想过能侥幸碰到一帮劫匪在我肚子上捅一刀再把我拖走,甚至故意在片场走高低不平的路,希望能踩到一粒石子摔一跤,然后住在医院里,幸福地睡上三天三夜。”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工作态度却值得正在为未来奋斗的每个年轻人学习,“我跟一些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因为我过早的知道了‘工作是你自己的工作’,那是你自己的饭碗,你不珍惜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会丢掉的!”千万不要以为他这些这话是在标榜什么,这可完全是出自佟大为本人“血的教训”。

  佟氏“坑坑理论”

  “上大学时,央视一套黄金档有个戏找我演男一号,已经签了合同参加完发布会进了组,我们全校都知道这个事情,当时心里觉着自己特风光。后来由于制片方对一些演员不太放心,导演就让我们准备一场戏第二天演给他们看。我没精心准备,连台词都记不住,第二天完全是拿着台本现场念,结果就在临开拍之前因制片方的要求导演把我给换了,换的还是我同班同学!之后那段时间,整整三个月我待在学校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整个人完全懵了,没办法去面对这个事儿,觉得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直到3个月后佟大为碰巧在电视里看见了自己当时开记者会的样子,才惊觉不能再这么意志消沉下去,“我真不知道这三个月是怎么过的,也开始总结自己为什么这样,怨谁?一开始还觉得是怨制片方,后来才意识到就怨自己,是我没珍惜好自己的‘饭碗’,没有准备好。从那次开始,我才明白必须要很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拍戏机会。”

  佟大为把这种挫折叫做“坑”,“这话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才到位,人呐,一生都是坑儿!”他非得跟我换成东北口音说这段儿(可惜光看文字听不出效果),“这坑儿啊,没准儿掉进去呢是好事,掉进去坑里头你爬出来了,你就知道如果再掉坑儿里该怎么出来。如果多掉进去几次,即便坑儿上有掩护,你也知道那是假的不能往里踩。退一万步说,即便前面全是坑儿,我实在迈不过去必须进去的时候,我也知道该怎么慢慢下去才不会把腿给摔折了,然后再爬出去。”佟大为就是以这个独门秘技“坑坑理论”来应战自己曾经遇到或者将要遇到的困难,他相信没有爬不出去的“坑”,也相信每个“坑”都有属于其间的风景,给他以斩获。

  比如前面提到临时被换人的那个“坑”,曾经他觉得“那段时间天再晴我的心情也是灰的,黑的!想不通,有一段时间很怨恨制片方,后来慢慢就觉得这种经历很好,而且要感谢那个人。如果要是早几年我太一帆风顺,指不定现在要跌多大的跟头,也不一定还能不能爬起来。人生有些磕磕碰碰,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坏事,相反会让人走得更好。”

  “年轻的心不知道结局之前的艰辛,就是想一直往前走。等摔过跟头,才想起没有人为我的夜路照亮,没有人用手指着某处说应该在前方的哪一个路口拐弯。很好,因为路就是自己走的。”这是佟大为曾经写给自己的话,而现在看来,他的“坑坑理论”比之前的这番解读又多了一层冷静,一些客观。

  他这番诠释让我想起了Thomas Edison的一句话,“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想来说的都是同样一种痛定思痛,百折不回。

  “年轻人要有品牌意识”

  这句话从佟大为嘴里讲出来的时候,着实让我“惊喜地吓了一跳”。居然,在人类通常所谓肤浅的娱乐和消遣底下,隐藏着这样一种对于个体发展的清醒洞察和透彻的一针见血。

  “如果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戏,即使拿很少的钱我也要去做这件事,像之前拍《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blog),即便当时拿的片酬只是平时的四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我也接,因为这可能是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没准儿将来教材里面都会提到‘中国第一部用胶片拍的电视剧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接这样的戏,相当于是为自己在打造一个品牌。我希望现在的在校生或是职场人士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它会让你未来的道路越走越明朗。”

  细想下来,佟大为好像还真没接过什么“烂剧本”,而且参与的影片也一个比一个专业。最近在拍的《赤壁》他有一组镜头用了12万尺胶片,相当于12个小时的片子。佟大为说,按国内最多为5比1的耗片率来算,这12万尺胶片已经可以拍两到三部电影了,“而这样的投入却只是为了拍我的一组镜头,付出自然极大,但是片子出来的效果也真的很好看,说不定它又是国产电影的下一个转折点呢!”

  除了要有品牌意识之外,佟大为认为年轻人还应该善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向毛主席发誓我还没问到这个问题呢!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建议)。他说,“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念,是否把第一份工作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第一份工作可能只拿1000块钱或者1500钱,但如果这个机会是到大公司去干一段时间,那就绝对是你的财富。不要过于看中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这种很实际的东西,重要的是看你在这个公司待的一年两年学到了多少东西,拥有了多少资源,这是很重要的。

  我看一些节目,说现在大学生一味地想自己是什么学院毕业的,觉得自己这个专业很冷门很少有这个专业的人;或者是想我毕业一定要拿三、四千块钱一个月,要什么什么样的待遇……其实我觉得都没必要。你刚从学校里走出来,无论能力和专业有多强,跟社会还是脱节脱钩的,要虚心,懂得把自己的门槛放低一点。”

  “每天起床,心中充满一片阳光”

  佟大为的宣传小麦跟我说,自打他戏里学得这句台词后就经常挂在嘴上,有事没事经常以此“点拨一下他们”,说的时候我还半信不信,结果等我让他给“正在奋斗中的白领”留句话,他写完我接过来一看居然写得就是这句我这才意识到,难道真是这句话改变了他?改变了那个在李静眼中“不会笑,走红地毯别人都那么会摆Pose,就他跟冰棍一样杵着”,在戴军(听歌)嘴里“抗了很多压力,内心压抑”的人?

  佟大为说自己原来人多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紧张,“有一段时间觉得这个工作所面对的事跟我生活中的性格反差太大,比如说我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原本不熟的人,要面带微笑要表演,这个和我生活中性格差距特别大,在那种场合我不是特别敢拍照片,人敞不开什么都干不了。现在呢,很多事情我都愿意跟朋友聊,有些藏在心里快要发霉的东西,说出来后感觉整个人的状态就会不一样。”

  “我觉得最近自己进行了很多调整,就说这个头发,基本上我是从这一两个月开始才会在出门的时候稍微收拾一下,原来都是直接该怎么就怎么,最近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一份职业,既然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要面对的,为何不快乐的面对?快乐的面对并享受这样的过程,我原来觉得痛苦就是因为主观上不愿意,心里头抵触、排斥。”我说我特别能理解他的状态,人在这样的情绪下做事,越是做成了就觉得离真实的自己越远,做不成呢又会更加责怪自己怎么什么都做不成。

  本来我是想引发佟大为更多的去表达出他的内心真实想法,没想到他却在这儿给我留了一手,“嗯,嗯,反正我现在调整得挺好,我也希望你也能尽快调整。”(什么跟什么,居然扯到我头上),“我现在觉得,每天起床告诉自己‘要好,心里要觉得充满阳光’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这样你会放下所有的不甘和怨,会去接纳和爱别人,而这种心态会让你在为别人考虑的同时收获加倍的幸福感。而且呢,每个人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运动爱好,比如我喜欢滑雪,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个爱好,就会发现你会多出来一个因爱好而聚在一起的朋友圈子,那种感觉非常好。”

  说这话的佟大为让我轻叹,他再也不是那个有人围观就会紧张到说不出台词的羞涩少年,也不是那个对于导演的换人决定抑郁寡欢的失意学生。他踏实、勤勉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他微笑着聪明的面对生活中的一个个“坑”。现在的他,会在每次见到母亲时“亲她一下”,会懂得曾经姐姐“花1块钱也要让自己花8、9块钱的那份心意”,会留意周边人的细节,让他们知道他在乎他们。而这些,恐怕就是现在的“80后”,以后的“90后”,真正应该为之奋斗,为之追求的东西。

  这一切多么像法国文学大师安德烈·紀德为我们营造的那场美丽人生:“我们的热情战胜了苦难,战胜了死亡,阴影向我们让步。每天早晨我的快乐唤醒我,我黎明即起,奔出去迎接这仿佛清新地,沾满露珠的一天。”

  佟大为·成长奋斗史

  细细分析下来,为何佟大为会有这样一种对于工作对生活的感悟与认知,恐怕与他小时候一路成长起来的经历分不开。很难说佟大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不快乐的孩子,总是着急着长大。

  6岁那年,佟大为作为警察的父亲因为一次执行公务时摩托车刹车失灵出车祸成了植物人,“我和姐姐知道这个事情都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儿了,亲戚都瞒着我们,说妈妈和爸爸一起出差了。那时的小孩儿多天真啊,真的就信了,几个月一直轮流住在阿姨或者姥姥家。”佟大为说自己现在真的想不起当时知道真相时的心理,“知道后的反应忘了,真记不住了。六岁,你想能记多少事儿啊?”(我严重怀疑他这种记不得是因为潜意识逃避而引起的创伤性遗忘),他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我爸出事那年我开始学着做饭了。”

  我说我看有媒体写了,说你站在小板凳上切土豆丝,特催人泪下特煽情,他呵呵一笑说也没那么夸张,“就是油热没热我都不知道,还凉着呢就往锅里放菜。哎呀,反正最后那东西能吃就行。其实小时候还真是挺淘的,也欺负小同学,媒体把我塑造得过于幽怨了。好在我爸现在恢复的还可以,有意识了已经。”

  事实是,孩提时期的佟大为同学就已经知道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争取到实现自身想法的机会。“有一年,忘了是4年级还是5年级我们学校开运动会,当时觉得自己很能跑就报名要参加100米,结果班里头没选上我。然后还有个4×100,我就觉得100米你选不上我,这4×100米你还选不上我?我排前四还排不上啊?结果真没选上我。我就忒生气心里极为郁闷,然后那天下午正好没课我就回家了,当时我们家里有那种叫‘老龙口’的高度白酒,还剩多半瓶我全给喝了……哎哟那个难受,这通吐啊!到晚上我妈回来还以为我发烧了呢。其实当时是真的不满,而且你没法想象这通不满我能跟谁抱怨。后来我妈就跟我说,这样,你给你们老师写封信把你的想法表达一下。我记得当时200多字一篇儿的那种稿纸,我写了4页。”

  呵呵,后来让你跑了吗?我问他。“对,在我把这封信交给老师以后情况还是发生了改变滴!4×100米真就让我上了,不过那次我们跑了好像倒数第二还是倒数第三?但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反正我没加分也没减分,跑中间吧。”

  严格说起来,佟大为之所以能进入演艺圈子,多半也跟他的“奋斗”有关系,当然这种奋斗不是那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的激进,而是懂得抓住并相信“那是个机会”。当年在中专念经济管理的佟大为有个哥哥(认的那种)是抚顺话剧团的,“当时是1995年吧,我正好在沈阳读书,那会儿还没电话他就给我发了一个传呼,说你要没事就周末来找我玩,我说玩就玩呗周末就去了。正好遇上他们副导演说剧组需要两个群众演员打架,问我哥看我行不行,我一想这也没几个词儿,还一天给25块钱,就说成啊,试试吧。”

  就这么着,佟大为算是入了演艺圈的“偏门”,尽管最后那戏没拍完,但是当时那位副导演的话却让佟大为觉得“没准儿演戏是自己以后可以走的一条路子”。那位副导演跟佟大为说,你这孩子形象还不错,以后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尝试做个演员嘛。“其实现在我知道了,副导演基本上都那么说,给你些鼓励让你听着心里舒服。”佟大为说。不过那时他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在这条路上搏一搏,也恰巧当年上戏在沈阳有考点,佟大为就去了。“为此还特地学了一段西藏的舞,结果等我到考试的那一瞬间一紧张给全忘了,老师就说你做段广播体操吧,我就做了段广播体操。”

  近大学后佟大为的老师说他的协调性不是特别好,说跑步可以练协调性,于是他就真的坚持了4年。“下雨的时候我就在教学楼里跑,两边都有楼梯,我就从这边上去,那边下来,就这么轮番跑,我因此要比一般同学早起半个小时。”谁说这不是一种奋斗呢?大学4年下来佟大为成了他们班接戏最多的数一数二的学生,而且从大二开始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包括学费——也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日积月累的难以觉察的改变和奋斗,让佟大为不但以此安身立命,而且享尽风光。

  一段对话(没有别的料,又觉得有点意思,就剩下了)

  王:你英语好吗?

  佟:不好。

  王:那怎么想这事儿啊?

  佟:明年夏天要出国学!

  王:出国学?去哪学啊?

  佟:保密!

  王:行,那你出国学多长时间?

  佟:两个月吧,奥运会的时候,大家都来北京,我就往外走,给外国和外地朋友挪挪地方!

  文/王舒婧 摄影/徐永明[康乾盛世] 化妆/王靖[非’s造型 ]

  服装支持/ Ermenegildo Zegna 场地支持/今日美术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