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快报:简-方达重返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09:26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简-方达重返战场
有名的假照片。曾参选总统的美国参议员约翰·克里与简·方达在一起的反战合成照出现在2004年克里争取民主党总统提名初选时。克里的照片其实是摄于1971年,而简·方达的则是摄于1972年。于此可见简·方达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

新快报:简-方达重返战场
简·方达

新快报:简-方达重返战场
简·方达公开表达反战立场

  反战斗士于34年后重返政治舞台,她的英姿是否一如往昔?她的影响是否历久弥新?她的行动是否值得效仿?她的选择是否真的明智?

  [正方]

  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

  在很多人眼中,明星应该出现在慈善捐款的晚宴上,而不是出现在政治集会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明星也觉得政治是个“避之则吉”的玩意儿,他们要么承认自己没有“政治那根筋儿”,要么公开反对艺人发表政治意见,认为这种事艺人压根搞不明白,无谓跟着瞎锵锵。

  反战的老斗士简·方达不是这样的艺人,她勇敢地走在政治运动的最前端,我并不认为她真的对政治生态了如指掌,但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这才是最重要的。现代政治生活的最大悲哀,正是政治成了少数人的事。在欧美等国,政治意见被职业政客垄断着,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选民往往只能在一个坏的政客和一个更坏的政客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反观西方政治生活的源头,想想希腊城邦的民主方式,我们有着无限的追念之情。每个城邦公民,无论他的职业是什么,无论他的资历如何,都有资格、有义务发表对城邦事务的意见。所谓政治者,实即城邦之事务也。不用说,希腊的诗人和喜剧演员也都要表达他们的政治见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们自然而然做到的事,到了今天反而成了非同寻常的怪事了呢?

  简·方达的存在,令我们意识到,参与政治并不是像想象得那么复杂深奥;政治意见的表达也可以采取非常直接的方式。简·方达、“红衫军”,都是日益腐朽的所谓民主制度的解毒剂,他们是政治生活一丝生机的象征。假如所有普通人都不再反战、不再“反贪腐”,那才真叫“万马齐喑”,整个社会运转的意义也大成问题了。

  准确地说,政治生活并不是外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不自觉地做出政治判断,进行政治选择。假如中国人的生活都被简化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层次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竭的,至少是不完整的。我们日常地生活,政治地生活,经济地生活,社会地生活……所有这些层次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生活。简·方达的生动形象,不断提醒着我们,生活该是什么样的。面对简·方达,政治神经已经麻木的那些中国人理当羞愧。小猫

  [反方]

  作为象征的明星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一再提及“政治是肮脏的,黑暗的”,可是他也参加了历次进步的学生运动,比如“一二·九运动”。对此,何兆武先生的解释是,他不把这看成一种政治行为,而是作为一种道德义务。

  简·方达的所有反战行动———从越战时代到伊战时代———恐怕也只能被看做是在履行道德义务,而是严肃的政治行为。对于西方世界的许多人来说,反战是一种反射性的情感反应,因为谁都知道战争是正常生活秩序的扰乱者,战争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生命的丧失。因此,反战,在有些美国人看来,是永远不会错的选项。可问题是,政治选择往往是复杂的,不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在反对布什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我们可以说反战派人士,包括简·方达,都是正确的。可是,假如赶上的是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反战还是永远不会错的选项吗?

  表达政治意见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渠道。有时,一些激进的姿态只能起到情感发泄与净化的作用,而不能产生对政治的积极推动作用。政治运动中的明星人物,往往只是一些空洞的标杆,他们除了其象征作用外,再没有什么更多的价值。简·方达蛰伏多年之后再次出山,跟施明德蛰伏多年之后转而“倒扁”很相似,他们选择的方向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他们的政治主张是空洞的,是意气的。没有内容与策略的支撑,这些单纯的政治激情就会像沸水一样很快蒸发掉了。尽管政治专业化、专门化的趋势是一个顽疾,但以为用单纯的动机、直接的想法就能割除这一顽疾,那就大错特错了。

  政治意见的表达,政治行动的实施,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精密的策划。只是一相情愿地发泄政治热情,是成不了事的。这就是我们同情简·方达的原因所在。1926年3月,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去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惨遭杀害,酿成“3·18惨案”。鲁迅身为老师,平素教导学生救国救民,那他为什么不跟着学生一起上街游行请愿呢?因为他早就看出所谓游行请愿,在那样一种政治空气下,是起不到太大积极作用的,反而可能带来革命力量的损失。也就是说,鲁迅先生是讲究政治策略的。简·方达有多少政治智慧?我没看出来。我只看到她在革命的激流中左冲右突。作为个人选择,这并不不可;作为行动榜样,我觉得简·方达是个坏榜样。雷思温

  [事件回放]

  据新华社电,2007年1月27日,数以万计美国民众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反战大游行,他们高喊着“带我们的部队回家”的口号,要求政府从伊拉克撤军。女影星简·方达是游行的灵魂人物之一,并在活动中讲话。

  当天集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属简·方达。作为越南战争期间的反战明星,年近七旬的简·方达说,这是她34年来第一次出现在反战集会上。

  简·方达在越战中公开表达反战立场,被一些保守派势力贴上“河内简”的标签。她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为避免给反战活动带来“干扰”,她尽量远离反战活动,但现在必须发出声音来。

  “我感到悲伤,我们不得不再次这么做,”简·方达告诉欢呼的人群,“但保持沉默不再是一个选项。”

  简·方达把现在的伊拉克战争与当年的越战相提并论,说美国政府“对现实一无所知,狂妄自大……在重建一个已被我们破坏的国度上,缺乏深思熟虑”。但她同时指出,与越战时不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兵、现役军人和他们的家人发出反战声音。

  事实上,2005年7月她就计划在全美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公共汽车大游行”,号召美国政府终止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在美国,简·方达一个让部分越战老兵火冒三丈的名字。1972年,当越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简·方达因为反战访问了河内,因此被人称为“河内简”。那年7月,方达坐在越南军队的高射炮上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让很多美国越战老兵无法接受。在自传中,方达首次承认自己当年拍照片的行为有点冲动,站在了国家的对立面。但是另一方面,她仍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毫不后悔。

  2005年4月,方达在堪萨斯签名销售自传时,一名越战老兵在排了90分钟的队之后,将满满的一口烟草汁液啐到了方达的脸上,并称芳达是国家的叛徒。对于这起事件,方达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访问越南,她说:“除了这起事件,我此次的签名售书活动还是非常成功的,有很多人一直在支持我,这其中包括很多越战老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3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