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受采访对象的情绪感染是做记者的大忌。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宁愿保持一种近乎冷血的采访心态:各种歌迷、影迷见面会上FANS的亢奋固然感染不了我;偶尔某个大腕心情不好,接受采访时发发威、摆摆派我也不会真的生气。但是也有几次情况完全例外,比如说前天电话采访崔永元。我们的话题从《实话实说》的生存现状一直聊到“脱口秀”节目在中国的前途,这位内地最值得尊敬的主持人毫不讳言他对国内电视生态的绝望,回答我的除了沉默,就是一连串的长吁短叹,看到他如此灰心,我一时倒真的无话可说,也只有陪
着叹气的份了。
我见过荧屏上机智俏皮的崔永元,也见过新作里自嘲自尊的崔永元,但是惟独没有见过理想幻灭、萌生退意的崔永元。花无百日鲜,人无百日红。金盆洗手的场面见过多次,早已见怪不怪,挥一回衣袖,一路走好,如此而已。但是崔永元的即将离开却让我很是失落。不想用简单的“体制问题”来解释他所面临的困境,在内地这是个太无聊太没劲的理由。我宁愿把他的绝望理解成是纯粹个人化的性格原因:一个人,用自己的嘴皮子让中国观众快乐了6年,但其实他自己心里一直是不快乐的,那我们是不是该集体放他一马?!我觉得是OK,没问题!!因为谁也没理由让别人不痛快。
最快乐者往往最悲悯,这是我接触了很多值得尊敬的娱乐人物后的感触。在他们飞扬恣肆、妙趣横生的外表下,包裹着的其实是一颗脆弱的心。崔永元是这样,窦文涛是这样,我的刚刚离去的几位娱记兄弟也是这样。我们曾并肩作战,以给读者贩卖快乐为最大快乐。但是快乐之后呢?阳光依旧毒辣,街市依旧嘈杂,短暂的快乐是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的,至多给我们贫乏的生活增加一抹微薄的亮色而已,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一抹亮色也被读者视为鸡肋,除了放弃,我想不到更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说崔永元的放弃是一种脆弱呢?
娱乐完了大众,我们需要让自己也快乐一点。杨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