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沙碧红与沙碧芳工作照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2003年4月,沙碧红的长篇小说《无家可归》出版发行,这一关注在欧洲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女人们生存状态的作品,由于人物刻画生动、人生理念明晰、文字优美而被三联书店放在了店中最显眼的位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无家可归》全部售罄。小说出版发行后,先后有五家投资机构通过中央电视台找到了作者沙碧红,最终沙碧红选择了一个合作者,来共同拍摄制作电视剧《无家可归》这部作品。尽管《无家可归》也是沙碧红十分钟爱的作品,但是比起“打拐”的内容来说,
她认为《无家可归》更多的是生命哲学的演绎,而“打拐”内容更具社会性、现实性。
带着一种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沙碧红终于决定她的第一部电视剧选择了略有沉重感的“打拐”话题——《我不是羔羊》,她的视角是以女性的命运为出发的,观众将会在剧中看到几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梦圆、梦碎、梦又圆的过程和被拐少女的心路历程以及卧底警察与人贩子头目之间斗智斗勇的经过。
当笔者对题材的人物命运是否不易把握感到疑问时,沙碧红很自信地笑了笑:“《我不是羔羊》中每一个角色都来自现实中众多原型的提炼和积累,可以说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称为大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近一年的打拐经历使我深深地了解了被拐少女们的人生经历,也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被拐少女们的心路历程,能够随警作战的机会很难得,但是恰恰我得到了,我很幸运拥有过这样一个机会,使我真正走进了被拐女的心灵,在《我不是羔羊》中,每一个角色的戏都十分出彩,性格都十分鲜明,哪怕只有几句话台词的小人物,也一样令人过目不忘,我相信,观众会被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文: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