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化剑为犁,仁者无敌-解析《桃花源记》二元世界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22:27 新浪娱乐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尽管在现实冷漠、无情、残酷地鞭打之下,人们心中关于理想之境的渴望似乎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境。几千年前,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以一篇不过千余字的《桃花源记》,使人们心中一直蒙昧不明的渴望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与之呼应的理想家园。《桃花源记》因此成为经典并流芳千古,而挑花源三个字则成为东方乌托邦的代名词。

“韩式美女”中国制造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以《桃花源记》所述文字为蓝图和背景,北京标准时间广告有限公司和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二十集电视剧《桃花源记》,该剧立意深远,构思巧妙,情节引人入胜,是国内第一部以人类理想社会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如果说陶公的《桃花源记》是从概念上建立了一个理想家园,静态地呈现出一副乌托邦的生活画卷的话,那么电视剧《桃花源记》是以全新的故事、人物及表现方式,打造出一个动态的,清新、唯美、浪漫、而且可触可感的桃源世界。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桃花源记》是一部风格极其独特的电视作品。为此,作为该剧的编剧以及导演,磐石先生在创作之初即对《桃花源记》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为了使理想化的桃源世界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磐石导演对该剧的故事、类型、人物以及画面均深思熟虑,精心而巧妙地进行二元化的对比处理,使桃源世界在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中,终于从一幅远景的图画中跳脱出来,成为一个生动、亲切、鲜活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画龙点睛的处理,《桃花源记》才有别于陶公的文字,如一只鲜活的飞龙腾空飞起,直入青云,震慑人心!

  故事——理想与现实

  陶公的“桃花源”更多的是一个“幻想”——文学概念上的理想的张扬。以其为题材的电视剧《桃花源记》在磐石导演的改编和精心构造下,形成了两个对照鲜明的世界。一个是人们不断追求的象征着理想社会的桃花源世界,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们幸福而又单纯。一个则是象征着现实社会的源外世界,那里刀光剑影,充斥着阴谋和陷阱,到处是杀戮和战争。两个世界以对立的形态存在着,而当男主角上官剑的带着神秘的使命出现在桃花源,两个世界的冲突和斗争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剧情在巧妙的设计中展开,上官剑被救后住在桃花源,以一个现实人物的身份接受着桃花源世界的洗礼,并和女主角桃花相爱,但他的到来同时也打乱了桃花源内这群少年男女的生活,桃花、天舒、槐荫、桑儿、阿菊等人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加上桃花长老等源内长者,爱情、友情、亲情,展开一张复杂而微妙的大网,当上官剑的身份暴露后,种种情感更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和现实就这样巧妙地被结合在一起。在源内世界与源外世界的对立以及因上官剑这个人物带给桃花源的动荡中,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不再是一幅远景的静态图画,而是在动态的冲突中真正生动起来,真实起来。桃花源不再只是一个“幻想”,而成为有血有肉,有内涵和寓意的客观存在。

  类型——多样和统一

  现在的影视作品,往往根据观众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分类,诸如武侠剧、侦探剧、言情剧、风光片、青春偶像剧等。在《桃花源记》的创作过程中,磐石导演有创见性地突破了单一“类型剧”的模式,将武侠、言情、侦探、风光、偶像等元素融为一体,从而消除了单一“类型剧”在冲击力和视觉上的单薄。

  说《桃》剧是武侠剧,因为男主角上官剑本是天下第一剑客,而桃花源的桃花剑和桃花阵更是名动江湖,剧中有精彩绝伦的武打场景;说《桃》剧是侦探剧,因为自上官剑在桃花源出现,强烈的悬念便扣住人心:他究竟是什么人?他是怎样走进桃花源的?他到桃花源有什么目的?随着剧情展开,一连串的疑团似乎已找到答案,但新的悬念陆续产生:上官剑和桃花能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天舒、桑儿、阿菊等人的结局又将如何?桃花剑和桃花阵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剧情结束,观众才豁然开朗。说《桃》剧是言情剧,因为剧情始终贯穿着动人心魂的爱情,桃花和上官剑的爱,天舒对桃花的爱,桑儿对上官剑的爱,槐萌对桑儿的爱……他们的爱是纯真的,不受任何物质因素的玷污,正如人们一直梦想和期待的爱情。说《桃》剧是风光片和青春偶像剧,因为桃花源山青水美,本是世外仙境,而剧中主角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青春、靓丽、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剧中呈现的淋漓尽致。

  众多形式上的类型表现,最终统一于导演的创作主旨,而观众在观赏之余亦不禁反思。何谓桃花源?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及差别在哪里?在以死亡换取和平之后,全剧“化剑为犁、仁者无敌”的主题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作为国内第一部以人类理想社会为题材的电视剧,《桃花源记》集武打、言情、推理、风光、偶像于一体,看点众多,犹如一份味道鲜美、内容丰富的鸳鸯火锅,兼顾并满足到不同口味人群的观赏需要,堪称一套富于商业性、娱乐性、思想性的视觉大餐。

  人物——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具有先进性。因此,尽管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但他们的行为以及思想都是先进的、开放的。鉴于这一点,《桃花源记》和一般意义上的古装剧有着必然的区别。

  为了表现人物,《桃》剧在人物的服饰、化妆、语言、动作四个方面均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在服饰上,桃花源内的服装将传统与时尚巧妙结合,做到简约、流畅、明快,色彩感强,具有超凡脱俗之韵。是古装而非古装,是时装而非时装,写实的同时,又达到很好的写意效果。此外,因为桃花源内的服饰是劳动者的服饰,因此以简约朴实为美,和桃花源外繁复夸张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在化妆上,由于主要角色多是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而桃花源人又是以清新自然、健康本色为美,因此在人物造型时,淡化脂粉,强调青春、健康的气息,从而达到返朴归真的效果。

  如果说服饰和化妆是用于表现人物的外表,那么语言和动作则是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桃》剧的语言上,导演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大量的现代的词汇,如:生态平衡、民主讨论等等,轻松而贴近现代生活的语言自然地在剧中人物口中说出,使人物变得鲜活而充满性格,形象呼之欲出。同样,基于桃花源人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剧中人物的动作也相当现代,具有青春偶像剧的味道。

  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整合,在古装剧中引入先进时尚的元素,目的在于模糊观众的时空概念,拉进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象征理想世界的“桃源文化”穿越时空的束缚,给每一个现代人以深沉的思索和启示。

  画面——色彩及光影的对立表现

  独立于故事和人物之外,《桃花源记》在画面的设计上,有着非常精心巧妙的处理。主要表现在色彩、灯光和拍摄手法三个方面。

  在画面的色彩上,《桃花源记》由黑白和彩色两大部分构成。桃花源外为黑白,桃花源内为彩色,从而表达出“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美丽的”这一理念。

  在灯光的应用上,桃花源外的戏光效显得凝重,偏暗,有一股阴郁之气。桃花源内的戏则通常光效通透,明亮,层次感强,给人以阳光明媚的感觉。不同的光效烘托出两种对立的气氛,从而展现出桃花源内外不同的存在状态。

  在拍摄手法上,桃花源外的戏多采用纪实性的手法,通过大量的运动镜头,表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动荡不安;桃花源内的戏则借鉴MTV的拍摄手法,多使用优美的静态画面,即使是运动镜头,也是舒缓的,使画面空灵、唯美,具有形式感和对称美,充分表现出世外桃源宁静、祥和、歌舞升平的美景。

  通过对色彩、灯光、镜头语言的二元化,使得桃花源内外两个世界产生更加强烈的对比,从而充分烘托出理想和现实两个世界的冲突与距离,美与丑,善与恶,在形式的对立中得以更深刻的体现。

  任何存在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也只有潜藏着对立和冲突,这一存在本身才会令人感到真实。“桃花源”这一理想化的世界,也许只有通过二元化的对立和矛盾冲突,才能给人以真实感,并从一种意识形态真正成为真实的存在,最终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看来,这一切设计,正是导演的高妙之处。(童少鹏/文)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桃花源记》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