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郭霁虹:《中华情》绝没叫板《同一首歌》(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02日04:23 北京青年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齐聚了十余位港台及海外歌星和姜昆、胡瓜两大笑星的央视大型歌会《中华情》第四期,即将于今日与观众见面。至此,该节目已经开始继《同一首歌》之后步入栏目化的进程。

  央视的《同一首歌》作为首例以“歌会”为内容的固定栏目,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年。今年初,在央视四套国际频道露头的《中华情》,则在刚开播三期后便创了同类节目的收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欢唱黄金周做歌王 E歌时代来临了!
视新高,其中大量港台歌手的出镜尤让观众津津乐道。那么,央视为何在已有《同一首歌》的王牌后,再推一档类似节目?《中华情》的出现是跟风还是叫板?“歌会”这一节目形式,在发展四年后是疲软还是方兴未艾?《中华情》到底还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华情》的总导演郭霁虹。

  记者:央视的《同一首歌》栏目已深入人心,《中华情》作为一个同类节目怕不怕与之相比?多年来,评论界一直在指责中国人有跟风癖,而《中华情》的出现也自然令人联想到这种吃别人剩下的馍的行为,不知你对此怎么看?

  郭霁虹:首先这不是怕不怕比的事,他们在三套播,我们在四套播,四套是国际频道,国外的观众只能看到我们的节目,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针对海外华人、华侨,这两个节目的观众定位完全不同。当初台里开我们这档栏目的初衷也是为了使更多海外人士了解目前国内的生活,而语言类节目的理解需要较深的文化背景,只有歌舞的形式是最直观、快捷的。我们与《同一首歌》其实不存在竞争,他们的观众在国内,我们则以海外为主,不是你高了我就低了的问题。另外,你不能说张学友开了个唱我再开个唱就是跟风,歌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没有跟不跟风的问题。

  记者:虽然说不可比,但既然都是歌会类节目,你们为什么就有特权可以请到超出常规晚会若干倍以上的港台及境外歌星?你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你们这么做难道就没有“哈港台”之嫌吗?

  郭霁虹:我们每期的港台演员都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录了五期节目,已有近50位港台及海外歌手参与进来。这种情况在内地节目中的确是不多见的。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有意在捧港台艺人,更不是在以港台文化打压内地文化,我们选择演员的标准还是取决于我们的观众定位。因为我们的主体观众在海外,他们对内地歌手并不太熟悉,要与他们产生共鸣,必须要选择那些能够起到连接纽带作用的歌手,这样一来,港台歌手以及他们的歌自然有很大优势。比如费玉清的《梦驼铃》,呼唤回归,表达思乡之情,齐秦姜育恒的旋律,也是让游子落泪的那种。包括像对主持人胡瓜的选择也是这样,主要是考虑到他的幽默能被各类华人接受。记得当年朱时茂和陈佩斯的那个小品《主角与配角》,在国内演的时候人们都笑疯了,但拉到台湾演的时候,观众都不明白,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12

  记者:既然这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娱乐节目,那您觉得其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是曲目的编排还是歌星的选取?它与传统的同类节目,包括像“心连心”甚至春节晚会等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

  郭霁虹:我也曾做过春节晚会的副导演,1993年在厦门也制作过海峡两岸歌会,而《中华情》与这些节目的最大区别是:春晚要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尽可能全方位照顾到,所以什么节目都有,基本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心连心”慰问的性质很强,在国际台播会给海外华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中国都是苦哈哈的样子。我们《中华情》不同,它要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现在最先进最优秀的一面,所以对我们而言,最大的难点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不能随便搭个台子就完,我们一切都力求最先进的。特别是我们对大屏幕画面的要求,绝不能简单地放歌手的MTV,而是放电脑合成的意境画面,很抽象,让你有无限想象,特能煽气氛,因为具体的MTV画面反而禁锢观众的想像力,很多海外观众可能听过这首歌,但没看过它的MTV,在他们的头脑中这首歌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不知道,所以那种有具体形象的MTV画面是我们最忌讳的。所以,现在最难的是如何了解国际上最前沿、最新的舞美技术,使这些最新手段为我们的晚会服务。郑叶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