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少年作家”耿萧:“我无知,我无罪”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22:19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某日逛书店邂逅《无知者无畏》。立时脑子里跳出句我自己曾经跟女生说过的箴言佳句:无耻者无罪。哈,顿有遇到知音之感。我很坦率地承认:我就是“师承”于王朔,这就是我敢宣扬自己是“文化流氓”的原因。跟文学院学生相比,我没看过多少文学书,听到他们谈到张爱玲等我一知半解的大家时滔滔不绝,就跟谈他爹妈似的。看到他们能用文言文作篇千字文,更是心惊胆战,吓得屁滚尿流。——耿萧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最新高薪空缺职位查询

  多年以后,耿萧还是会记得这个夏天。2004年4月,耿萧被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勒令退学,此时距毕业离校仅3个月。

  耿萧是个“少年作家”。作为“少年作家”,23岁的他似乎是超龄了,但从心智的发展看,这样的称呼似乎没有什么不妥,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少不更事的狂傲。一个“少年作家”,一个在校风平和斯文、内敛谨慎的师范院校里生长出的另类,他应该是备受呵护,备受容忍的,他竟然会被劝退?然而理由实在让人无法质疑:耿萧在整个大四期间,只上过一节课。

  耿萧在退学通知书上签了字。

  “我早就料到了。”耿萧故作潇洒。然而,他显然没法真正地“与众不同”,他像每个孩子一样,去找老师,去请求原谅——老师,总是会张开双臂,拥抱每个迷途知返的孩子。

  “他来找过我3次。”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黄军伟如是说,“第一次,是为了开新闻发布会向学校借场地。第二次,才向我坦白,自己已经不是南师的人了。说眼看其他人都毕业了,非常希望还做南师的人。我想学校应该包容这样的学生,就为他做工作。第三次,我让他写个材料给我,然后说服领导让他重返学校,从大三读起。”

  说实话,我们不知道重返校园是让耿萧更珍惜他的学生生活,还是恰恰相反。

  “我瞧不起作家!”

  2002年,耿萧写了一部名为《高四凶猛》的书。这本书的样书我们一直没有见到。耿萧说,出版社给他的20本样书都送人了。

  “这是我的处女作,从写作到出版,一共48天。”13万字的文稿中,大部分写的是校园里一群耍酷的男生如何追女生,如何网恋,如何无所事事耗费时光。文稿病句连连,错别字多得令人吃惊,耿萧很不在乎地说:“我写完后从不看稿子,错别字多也是我的特色。”

  在写这本书之前,耿萧对文学一无所知。

  “那时候,王朔骂金庸,很火。我不知道王朔是谁,还以为是高中课本里《荔枝蜜》的作者杨朔呢。”

  “从8块钱买的盗版《王朔文集》开始。我只看几个人的书:王朔、钱钟书、海岩和李敖。我觉得我的写作风格像王朔,情感的纯洁像海岩。”

  他的写作当然是从网络开始的,匿名的状态让他无所顾忌,之后得到的拥趸又立刻让他信心百倍:原来他也能写书呢!《高四凶猛》之后,耿萧为自己的能力所“震惊”,他一口气写出9部作品。

  “半年的时间,我写了90万字的东西。7个长篇、1个杂文集、1个短篇。”

  “我是太投入了,还是应该上几节课意思一下的。”

  耿萧说,今年8月,他的一本新作即将由武汉一家出版社出版。他也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做成ID签名:“我就不信‘新概念’。我不信我的《四级爱情备忘录》卖不到100万册!”

  耿萧现在忙碌的就是自己如何把这部作品拍成电影。

  而这部小说,大部分情节就是来自那本《高四凶猛》的小说。他在抄自己。

  半年时间怎能写出90万字的文章?每个月15万字,每天要写5000字?

  耿萧不怕道出其中的诀窍:“网上很多人的写的东西是很真实的情感经历,只是文字欠缺一点,我把他们借鉴过来,写成自己的东西。”

  耿萧毫不隐瞒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一无所知。而他说他相比较他人,他的创作优势是他有“生活”——“我虽然是个在校学生,但我比较有生活:一是我有恋爱经历;二是为了筹拍电影,我在大热天里,跑赞助,吃了许多苦。”

  “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个码字工人,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我瞧不起作家。”耿萧出语惊人。

  “纯文学没价值,浪费纸张,真的很难看。研究《红楼梦》是谁写的?没多大意义。民工回忆录都比它们的价值大。”

  “真正作家是完全自我的。苏童、叶兆言是作家,成天躲在屋子里,写自己的梦;刘震云、二月河开始是作家,现在都是文化商人。”

  “南京作家特别穷,跟余秋雨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现在做企划宣传,还在写新东西。闲下来,就吹牛、看电视。我不想当作家,就想当文化商人。”

  耿萧在一篇名为《我的文学梦想》中曾仔细算过一笔账:“一个月写一本,出版了可以赚一万多,一年至少能赚20万。”

  日复一日“码字”,耿萧亦有体能的付出。“写书时我没有手提电脑,自己的台式电脑由于硬盘坏了也不好用,我自己就用手写,写完了就赶紧找时间把稿子一个字一个字打到学校图书馆或者外面网吧的电脑上,由于电脑原因,经常发生辛辛苦苦打下的稿子丢失的事故,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耿萧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奋力写作的那段日子。

  “我喜欢晚上写东西,特别有灵感,但学校熄灯太早,我就点蜡烛。后来经常在宿舍楼的天井里写。晚上有很多蚊子,光线昏暗,我的视力那时候直线下降。管理站阿姨同情我,安排了一个房间供我写作,但要求12点之前必须回去休息。”

  “我蛮勤奋的。”

  耿萧的“商品”就是如此出炉的,说是“商品”,是因为耿萧的初衷就是拿它们去进行市场交换,而最终也的确是如此去实施了。然而在这所谓的作品中,文学因素又是如此的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样一种几乎没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又是一种怎样的“商品”,这种商品又将如何兜售?

  “卖不到100万册,我就下乡养鱼!”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既然目标就是挣钱,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码字”可以,别的也可以。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时代,一切“金科玉律”都被打破,老调重弹总显得“冬烘”,至少是不那么“与时俱进”。比如说,“学生以学为主”,这话听了多少年了,颠覆起来却是弹指之间。

  那么,耿萧不读书的时候,都做了些啥呢?

  他是个忙人。

  去年,他和人合伙搞了个“耿萧青春影视文学工作室”,并自命为“战略发展总监”。工作室的核心工作就是把耿萧辛辛苦苦“码”出来的字,“产业化”运作:写出来的,想法拍成影视剧卖钱,下面要写的,好好策划,包装炒作。

  耿萧的工作室在丹凤街。沿着嘈杂的街道一路往南,一排大小不一的店铺往人身上喷着空调的热气。7月中旬正午的阳光下,耿萧出门吃他的早饭兼午饭,他在一家汤包店面前停下来。汤包店很小,挤在两爿服装店中间,老板坐在门前闲聊。“来两笼汤包,两碗银耳汤。”耿萧说。

  吃了一半,耿萧的手机忽然响起来。

  “哦?《中国日报》?”他重复着对方的话,先是迟疑,随即,又露出笑容:“好的好的,我正在吃饭,到公司再给您回好吗?您贵姓?”

  这个电话,让耿萧兴奋得没法继续吃饭,他拿起手机告诉工作室的人:“《中国日报》的人要采访我,我马上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耿萧开始设想未来:下一步要在外地打开市场:北京、上海,还有南方一大片。

  耿萧的工作室门口无任何标志。

  推开门,是一群年轻的脸。坐着四五个大学生模样的人,一台电脑放着流行音乐。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新浪读书把我们放在头条了。”耿萧一进门就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刚才《中国日报》的记者还要采访我。”

  随即,他就开始回电话。时间不长,就挂断了。“是采访我们拍电影的事。”

  电话又响了。“耿萧,找你的。”

  “《重庆青年报》?”耿萧很客气地和对方笑着,听完对方提问,立即气愤地说,“这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应该对读者负责。”

  “骂我的人很多,喜欢的也很多,对立很分明。”耿萧扬着头自如地应付记者的提问。

  电话打了很久,耿萧显然很满意,转过头说:“现在重庆也宣传我们了。要是这次我卖不到100万册,就下乡养鱼。”

  “写东西还是在学校好,清心寡欲的。”

  耿萧是扬州宝应人,父母是普通农民,他们用了全部积蓄让儿子上了学费不菲的民办本科,并且给了儿子飞翔的心,却无法继续为他再插上金钱的翅膀让他飞向他的理想。

  从2004年初,耿萧开始为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筹备资金。在他的家乡扬州,他曾接了一份家教,教别人作文。孩子的母亲是一家体育器材公司的老板。耿萧努力说服她投资自己的影视剧制作,但对方口头答应了10万元投资,却迟迟没有拿出钱。

  “我成天陪着那个小孩学习、出去玩、哄他开心。最后,才答应投资2万元。”为了这笔钱,耿萧耗了足足半年。南京到扬州,这么短短的距离,来回不知跑了多少次。

  仅仅2万元,全部投入前期宣传,开完新闻发布会后,所剩无几。7月初,耿萧的公司垮了。为了给手下的几个人发工资,他把用于写作的笔记本电脑也卖了,随后,工作室的十几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两个人。

  那是他最窘迫的一段日子。没有固定收入,家里的钱他早已不要,一个月600元左右的手机费还得花,2万元赞助也所剩无几,一个人为之奔波半年的电影究竟要不要拍?他一下陷入困境。

  “10块钱吃了两天饭。家里来电话问好不好?我只说,还好,还好。”前几天,耿萧和助手韩飞宇一直在跑赞助,跑了两家公司——“统一”冰红茶和中国联通。“两家都有意向。”

  但拍电影需要的10万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现在好了,和一家广告传媒公司一拍即合,他们答应投钱。”耿萧说的广告传媒公司,是一家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公司老总,今年大二,暑假一过,就是大三学生了。

  因为耿萧,我们又认识了盛翔(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老总——某大学大二学生窦志平、西雪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领导层:他们也是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耿萧是他们中的一个,只是碰巧选中“写作”作为搏取名利的手段,又碰巧因此出了点小名。他们在大目标上是一致的。然而,学业于他们又是什么呢?叛逆,固然可以“搏出位”,“合辙”,总也不会错。现在的孩子,说幼稚没错,不过却比他们的父辈的当年,要实在得多。无论如何,这书还得继续读下去,将来的路至少可以顺畅些。

  耿萧等着拿到8月份即将出版的书的版税,作为自己再次回到学校读书的学费。“一年需要1.4万元呢。”他告诉我。

  9月,耿萧重读大三,如果顺利,电影也将开拍,他将自己的每一步发展都发在西祠网站上。“我准备毕业以后在仙林买房子。”他说,“然后,在南师大做个老师,兼职的。我还得做自己的文化产业。”

  留校当老师?能教什么呢?一个本科生?

  “我教汉语言文学吧。”耿萧不以为然。他说,一个叫“狗子”的朋友就留校了。对于“狗子”的详细情况,他也说不清。

  街上人影憧憧,嘈杂纷繁,耿萧夹着文件包走在人群中,忽然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写东西还是在学校好,清心寡欲的。”

  都说是“青春无悔”、“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毕竟,青春只有一次。用青春去赌,是输是赢,未免代价太大。

  耿萧们书写的是怎么样的青春?在他的一生中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真正的青春搬不上银屏,拍出来的都不是我们的青春。”一名网友回复说。 -本报记者 申赋渔 赵静

  “处女情书”

  -耿萧

  英语四级辅导班。

  早读课时。

  学生们都摇头晃脑歇斯底里地背书:从他们口中疯狂倾泻而出的英语单词在教室里展开你死我活激烈的厮杀。他们像一群狂徒,用撕开嗓子的呐喊妄图把那些口中叙述的东西完完全全地雕刻在脑子里,永世不忘。整个教室沸反盈天,我跟老K置身于这样喧嚣吵闹的环境里却心无旁婺,心潮随着笔尖在纸上的纵横驰骋而高低起伏。我们都坚信倾心演绎的情书必然可以深深地打动阿眉。

  这是我们首次向阿眉发动进攻。

  老K当然抢先比我完成,这小子写的情书比他认识的女孩还多,想是经验丰富所致。而我则不同,这是我的处女情书,我写它的时候心情无比紧张而又充满期待,正如我作高考作文。

  写完后老K满脸得意地把他的情书主动送给我和李巨熊等几个好兄弟借鉴学习。我嘴上推辞说免了,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惊鸿一瞥。上面有一句老K著名的自我介绍:“七子之歌”——一米八零的个子、帅哥的样子、明星的料子、已有车子房子和票子,只是还未有娘子。董良瞻仰完毕后极力夸这首诗看似油滑,其实是当代中国爱情诗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汪国真似的朦胧主义发展到当今现实主义的有力证明,李巨熊则学老电影中的汉奸对主子妙计的阿谀奉承之语:高,高,实在是高!我看到他们志满意得胜券在握的神情,心中甚为不服。但老实说这句话曾吸引无数的女孩自动向老K靠拢——老K对此也深以为荣,尽管这里面有他老爸的很大的功劳。

  而我相形之下则确实显得气馁不少。我的情书看上去就像一块青灰色的铁板,看上去很是僵硬,平淡无味,连我自己也觉得兴趣索然。上面净是些烦琐的唠叨,大意就是我很仰慕她,很想和她交个朋友之类的废话,这样的情书就像乡村里害羞腼腆的村姑很难走出来见人。老K强行看了几行转手送给李巨熊他们展览后哈哈长笑,他的评价就在这长笑里暴露无遗。我很沮丧,但我仍有希望,不是有首深入人心的歌叫《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看来我的情书还是很有理论根据的。

  下课后我们各自委托一女生把情书送给阿眉。我们看见阿眉开始接信的时候表情莫名其妙,随着她手中信笺的慢慢铺展,我跟老K的心差点跳出来。我们像个孩子似的舞动拳头互相捶打,猜测着她先垂爱的信究竟英雄谁属,借以排遣心中汹涌澎湃的兴奋和期待。

  可是她读信的速度实在太快,以致于我们尚未捕捉到她脸上的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表情信号,她就已经在信上刷刷写了几笔后便又交给传信的女生还给了我们。

  我打开这封信像打开潘多拉魔盒,我希望从盒子里跑出来的是希望。可是事实通常都与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我看见那信的底部清楚地写着评语——你是混蛋!

  “哥们,可有收获?”老K在我面前晃悠着手中的信面含笑意,可是凭着我们相处的经验我却清晰地发现笑意后躲藏的失望——他故作轻松的模样永远都会被我一眼洞穿,无论它以什么奇形怪样的伪装出现.

  “有,一个光荣称号——混账!”我笑着自我解嘲,但我篡改了一个字——毕竟把别人对自己的不佳评价经过自己的嘴巴原原本本的重复出来可不是一件什么体面的事。

  “你看过我的信了吧?混蛋!”老K长大嘴巴惊愕的看着我。

  “没有!你是混账!”我说。

  “你是混蛋!”

  我们会心的相视一笑。

  我们两人得到的回复只相差一个字。

  (摘自《四级爱情备忘录》第三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