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二、《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庄永志演讲视频:宽带版 窄带版
下一个十年
说是圆桌会议,但圆桌不圆,半圆,演讲台单设。主办者说:虽然不一定“着正装出席”,但不要穿没领的T恤和短裤。我虽然穿着西裤、衬衫,可我怕说着说着,我的“短裤
”和“没领的T恤”就露出来了。好在刚才两位主任各自的一句话让我还是斗胆继续跟各位交流:杨主任说的“梳理一下咱们自己的困惑和难题”,汪主任说“这是咱们自己的会”。那我就不把在座的领导当领导了,就当是同行之间的交流,说错了、说冒了,诸位担待。
今天跟诸位交流的是这样一个题目:下一个十年。
《焦点访谈》走过十年了,我来说说下一个十年。《焦点访谈》有好几个制片人,每个人有不完全相同的想法,我只能聊聊我自己的想法。
一、两种评价,两次牢骚
网友看焦点
省略
这是新华网做的一个专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焦点访谈》”,时间是3月19号,我是在《焦点访谈》十周年的正日子(4月1号)之前存下来的。我把它搁我电脑的桌面上,经常点开看,几乎天天看。我看什么呢,我看网友的点穴之论。
还有一种评价,也是让人挺受震撼的。
有一个观众十年了,几乎天天看《焦点访谈》,每次看完写一首诗,把他的诗出了一个集子,叫《焦点十年吟》。我跟这位老先生通过电话。咱们广电总局的胡占凡副局长为这本书写了这样的序言:
《焦点访谈》护花人
《焦点访谈》是朵花,一朵奇特的花,它在中国广播电视的花圃里已经整整怒放了十年,今日依旧。
谁都知道,一朵花要开放,还要怒放,种花人,养花人是必不可少的。但赏花人、护花人更不可缺。
种花辛苦,养花不易,赏花护花也难。就说《焦点访谈》,采访、播出里面包含了千辛万苦,坐在电视机前面观看似乎就轻松多了。可也不一定。比如,你能连看十年不间断吧?你能漏看了一天还要别人给你转述吗?你能把每天的节目内容倒背如流吗?还有,你能每天把观看节目的感受用诗句写下来吗?可能多数的回答是摇头。那我们就来翻翻手头的这本书吧,这是一位伤残之躯的观众十年的心血,十年的感受,十年的倾诉。
我们看重这位普通观众的感受,不在于它是不是华美辞章,而是被他的这份呵护之心所感动。他已经不是在花圃边匆匆走过瞥上一眼的赏花人,他是个凝神细品的观察者。《焦点访谈》搔到了痒处,他就会心一笑,抖出黑幕,他会怒目切齿,偶有疏忽粗糙之处,他又叹息摇头。他人在江南,心却时时和《焦点访谈》一起跳动,这厚厚一本记下来的东西可以为证。
有这样的观众,有无以计数像他这样的观众,我们更一丝不敢懈怠,一刻不敢放松肩上的责任,这是老百姓托付给我们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普通人的名字:王德生。
网友和王德生先生的评价是一种评价。
长春同志4月16号到中央电视台看望《焦点访谈》的时候有一个评价,让人也又骄傲又惭愧,他说:《焦点访谈》成为了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约和桥梁,成为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成为基层困难群众的主心骨,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精品栏目。
这是观众和领导的评价。
我自己有两次牢骚。话说得有点重,在最近出版的这本书里有——
我说:“记得刚报到那天,就对着杨继红领导大放厥词:‘《焦点访谈》——只有污点,没有焦点;只有名栏目,没有名记者;只有政策思维,没有媒介立场;只重社会责任,鲜见专业理想……’
“去年一年,从违法拆迁到农民失地、从国企违规改制到拖欠民工工资、从乙肝歧视到艾滋孤儿、从孙志刚案到刘涌案、从刘方仁到王怀忠、从钟南山到苏向祥再到高耀洁,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和人物当中,有几个是《焦点访谈》首先‘聚焦’?有几个由《焦点访谈》‘炒热’?
“为什么要等到温总理为熊德明讨薪我们才开始在节目中关注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为什么要等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出台,我们才匆忙推出有关暴力拆迁的节目?这其中的缘由,又有多少可以归因于‘宣传纪律所限’”?
二、两种托付,双重责任
网友的责问、王德生的厚爱,我都看成是一种托付,更具体地、每天要面对的是这样的托付:平均热线电话500个左右、电子邮件1000件左右、手机短信500多条、来信300多封。
还有一种托付,这个责任也很重,这是今年4月8号温总理写给《焦点访谈》的亲笔信,其中有这样的话:
责任体现在对《焦点》的关注和正确的把握,特别是要善于抓住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责任还体现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社会效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是对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评和监督。只有人民的批评和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犯骄傲自满的错误。
这是一位特殊的观众对《焦点访谈》的托付。
从2002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开设了《焦点访谈》督查情况反馈机制,就中央领导每一次对《焦点访谈》的批示,以国办的名义正式行文有关方面,要求对批示后的督查情况进行反馈。
三、一条道路:公众新闻
面对观众的托付,怎样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发牢骚没用!思路很简单,做到很难——做公共新闻。什么是公共新闻,做公共新闻到底难在哪儿?
什么是公众新闻?有人称它“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有人叫它“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还有人直接管它叫“共产主义新闻”。
据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介绍,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的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教授罗森(Jay Rosen),罗森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只是报道新闻,只是让公众读新闻、看新闻,还应该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北卡莱罗那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梅耶(Philip Meyer),从六个方面界定“公共新闻”:
第一,公共新闻要重新树立公共意识,让大家关心公共生活;
第二,新闻媒体应该对那些重要的公共问题关注时间长一点,不能总是从报道一事很快地转向另一事;
第三,不能仅仅关注事件本身的报道,还要帮助公众看到事实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的根源;
第四,不要只关注极端,关注反常;
第五,对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该重视争论的内容而不是热闹的技巧;
第六,要培养公众的思考能力。
斯坦福大学新闻传播系格拉瑟教授(Theodore L. Glasser),他到《新闻调查》来过,他这样总结“公共新闻”的行动和目标:
“公共新闻是一种每天都在运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它号召记者(1)将受众作为公民,作为公共事件的潜在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公共事件的)牺牲者或旁观者;(2)帮助解决社会问题;(3)改善公众讨论的舆论环境,而不是冷眼旁观这种环境越变越坏;以及(4)帮助公共生活走向更加和谐美好。”
采访过温家宝总理的《华盛顿邮报》主编唐尼(Leonard Downie),对所谓的“公共新闻”提出质疑:这种跟读者、观众套近乎的事就不该干。他说:“这个被称作‘公共新闻’的东西,更多的像是我们报社发展推广部门要做的事。……记者唯一应该担负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多地为人们提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信息。”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名誉教授梅里尔(John C. Merrill)说:“很难理解,怎么会有人反对公共新闻。”“任何使我们的新闻界更负责、更民主、更以民为本、更关心公众利益的东西都是受欢迎的。公众新闻提供了这样的希望。”
但做公共新闻很难:
一是需要大量的公共舆论研究,需要准确把握公众的观点和需要;
二是需要报道的深度拓展,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能仅停滞在第一层面——事件的表象(Events)上,而要深入到第二层面——对事件的内在因素与整体模本(Patterns)的报道,以及第三层面——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体系(Structures),即构成这种事件模本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三是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与社会调查成本。
第一难,就是找焦点,找真正的焦点。
每天,有数以千百计的观众来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但我不能光看这些材料,沉默的大多数,有人不会写信,更不会上网。
还要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所、那个中心,几乎一周一个学术报告会,一年有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研究报告,还有清华大学胡鞍钢的“国情报告”,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的“发展报告”,还有天则所、兰德公司、世界银行的报告;还有让一些同事撇嘴的“内参”。
单单拿焦点问题来说,专家、干部、城市居民、信访局有不同的调查和统计结果。
比如百名专家的眼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03年10-11月组织了一次以百名专家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对2003年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专家们列为首位的严重问题是“三农”问题,有72.5%的选择比率;列在第二位的问题是“腐败现象依然突出”,选择该项的被访者比例在19.3%。
这些专家对改革中获益群体的判断是:党政官员群体成为现有改革中收益最多的人群,选择比例为73.4%,第二位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是12.8%,两者相差为50多个百分点,显示出前者是绝对意义上的改革收益者。私营企业主被看成的第三个收益最大的群体,比例是6.4%。相比之下,其他社会人群在被访者看来,均是收益最小的,依次是第三产业职工和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者,均为2.8%,工人与务农农民所获比例均为0.9%。
对改革中受损最大的人群分布,专家们的选择结果是:工人的被选择比例最高,为67%,务农农民为21.1%。这一选择表明,被访者更看重改革中工人的地位变化和利益损失,这与过去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为受损最大群体的结论不一样。进城农民被6.4%的被访者认为是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名列工人和务农农民之后。其余的人群位置是这样分布的:失业下岗人员(3.7%)、第三产业工人和离退休人员(均为0.9%)。
而干部的眼光呢?
2003年10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国家机关干部占43.1%,党务干部占31.0%,地(厅)级干部占75.9%,县处级干部(县委书记)占24.1%。被调查者认为收入差距、失业和腐败是2003年社会形势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在这些领导干部眼中,“农村土地与农民流动问题”依然排在第一,“结构调整问题”列第二,“城乡社会保障”列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对谁是改革中的最大与最小受益者这个问题,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演艺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是近些年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认同比例分别达到47.4%和44%;对近些年改革中受益最少的群体的判断,仍然是"务农农民",认同比例达到了23.3%,这是连续多年来的调查在此问题上认可比例最高的。
居民的眼光又怎么样呢?
2003年10月,零点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测评。比较连续5年进行的城市居民社会关注焦点的调查结果发现,下岗就业已连续3年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注率为52.9%。与此同时,与就业问题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保障问题再次成为2003年市民关注的第二大问题,关注率为32.1%。
国务院信访局前局长周占顺对记者介绍过这样的数据——
自1993年全国群众来信来访总量出现回升以来,已持续上升了10年。今年以来,群众信访总量仍呈上升趋势。
以2002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国县以上三级党政机关的信访部门就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64万零400件(人)次。
他还列举了2003年八大热点问题,头两个热点:
一是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其中,拖欠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职工下岗失业后再就业困难、基本医疗无保障、社保基金不到位等,是当前群众集体来访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是“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主要是反映一些地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负担没有明显减轻;一些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一些地方违规征占买卖土地,补偿标准较低且被层层截留克扣,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乡村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干群之间矛盾突出。
前不久,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警告:中国经济存在八大陷阱。这八大陷阱是:
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安定;
某些官员的腐败现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艾滋病和非典等传染病;
水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
能源紧缺和能源价格;
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脆弱;
海外资本直接投资的缩小;
发生台海冲突。
这份报告的执笔者查尔斯·沃尔夫(WOLF, Charles Jr.)是兰德公司的高级经济顾问,国际经济学研究员。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67年大1981年6月,他担任兰德公司经济部主管,随后担任兰德公司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他创建兰德公司研究生院并任第一任院长,1970年至1997年间一直担任这个职务。
当然,好些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联合国大学美国理事会提出了十五大全球性挑战:
1、怎样才能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层面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怎样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享用充足的清洁水而不致产生冲突?
3、怎样才能保持人口增长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
4、 怎样才能从官僚体制中产生真正的民主?
5、 怎样才能将全球性长远发展观贯彻于决策过程之中?
6、 怎样使所有人都能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中受益?
7、 怎样鼓励伦理市场经济以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8、 怎样减少新生和复发的疾病及免疫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
9、 怎样在工作性质、生产方式和体制发生变化时提高决策能力?
10、怎样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新的安全战略来减少种族冲突、恐怖主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
11、 怎样通过妇女地位的改变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12、 怎样才阻止跨国界有组织的犯罪,使其不致于成为势力更大和更为复杂的全球性行为?
13、 怎样才能安全、有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14、 怎样才能利用科学技术的突破加速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
15、怎样将伦理学思想融入日常的全球性决策之中?
当然,我还关心全国人大的讲座、国务院常务会议、政治局的会议和集体学习都学习、研究、讨论什么议题。这些内容,新华社都有专题报道。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汇总
新一届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总
对各种信息,管他小题大做,任他避重就轻,哪怕“思想渗透”或者捕风捉影,王者师也罢,思想库也好——我既要在众声喧闹中捕捉他们各自心中的焦点,也要用心倾听无言者的心声。
头晕归头晕,还得提醒自己不要转向:究竟谁在为公众话题设置议程?
政界、学界、公众、传媒,引领着公众的话题,有的是空话、有的是废话。政府信息、学界智库、同行预谋——要织一张绵密而敏感的网。
什么是焦点?所谓焦点就是社会问题(TROUBLE),当下的,或隐或显危害着大多数人利益和权力的问题!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面对的问题(QUESTION),找焦点就是把TROUBLE变成ISSUE。不说探照灯吧,起码是无影灯中的一盏,和其他值得尊敬的媒体一起烛照当下中国的发展中问题。
找到了焦点,还有个如何表达的问题。时间快到了,咱们简短说。
有两个节目,同一个题材——北京7月10号的那场大雨,都是我们新闻评论部做的。
7月10号下午开始下雨,《焦点访谈》11号早上七点就首播了《北京遭遇大暴雨》,我也跟同事一起熬夜。我们台的新闻频道编辑室对这期节目评价挺高:
7月10日下午4点,北京市上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瞬间下起瓢泼大雨,市区多处积水,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焦点访谈》立刻派出多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记者来到了北京大成路长安新城小区、西三环的莲花桥、南四环十八里店桥的抢险作业点等地点,进行现场采访报道。7月11晚的焦点访谈播出节目。作为一档专题节目,焦点访谈以新闻的时效性快速反应,对于突发事件能够立刻策划主题、组织人员,非常难得,也值得提倡。节目的最后也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市政管网建设,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启动紧急预案,使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是这场大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这一点将主题突出,也提升了节目的价值。
但是,这期节目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我的一位可敬的同事把这期节目和《时空连线》的节目作了比较,特别对两期节目结尾的不同很是在意。《焦点访谈·北京遭遇大暴雨》的结尾,记者这样串场:
“现在是7月11日的凌晨5:30,大雨过后的北京城又重新归于平静,应该说北京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相关变化,及时有效地启动了紧急预案,尽可能地将这场大雨给市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市政管网建设,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启动紧急预案,使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是这场大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东方时空·时空连线》7月12号播出《暴雨:击中北京软肋》结尾这样评论:
“因为10号晚上的暴雨,所以北京市有一个新的规定,就是那天耽误了火车的人,可以全额的拿到退票款,但是也难怪有人问,如果到了2008年北京办奥运会的时候,那些运动员和裁判不能按时走进赛场的话,这事又该怎么样呢?但是换个好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暴露了才方便我们去解决它。而城市的应急系统也是在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逐渐完善起来的。”
这是一个表象的问题。深层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至少是说话方式的不同。别的,我不便深说。
好啦,我的一个好朋友两年前给我发了一个段子,我想用来结束我今天的独白。这个段子说的是有个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磕掉了一颗牙。有四家报纸报道了这件事。
A.老妪摔倒之《XX日报》版
《xx日报》 今日一大娘在街头摔倒
本报讯:今日一大娘出门买菜时,一不留神摔倒,随后被路人扶起,后有人拨打110,110xx马上赶到,将大娘就近送到医院,xx忙前忙后,并且为大娘垫付了医药费。经医生诊治,只是掉了一颗门牙,没有生命危险。xx没有留下姓名悄悄走了。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两个做好事不留姓名的xx,两个小伙子羞涩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任何一个xx见到都会这样做。
记者在医院见到已经逐渐康复的大娘,大娘和家人激动地对记者说,真是要感谢110,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现在的好社会,感谢改革开放,要是在旧社会,这样摔一下,至少要摔掉三个门牙。病房里的老人纷纷感慨,真是遇到好社会了,要是换旧社会,别说三个门牙,恐怕连一个也剩不下了。
xx市老年人协会会长、xx市门牙医院门牙科主任提醒全市的老年朋友,出门应该留神脚下。不要轻易摔倒,老年人腿脚不便,门牙松动,特别容易摔掉。
正在国外访问的市领导接受电话采访时指出:从这件样事情看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我们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过,这一事件也说明了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不足之处,有的领导对群众出行的安全重视不够。 领导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今后群众再摔倒的时候,绝不让一颗门牙摔掉!
B.老妪摔倒之香港《X报》版
香港《X报》 今晨一老妪摔掉门牙
(本报讯)今晨一老妪出行时,因路面不平扑倒,摔掉门牙。路人将其扶起,对老妪的不幸表示同情,并纷纷指责港府近年来整治道路不力,在税收的使用上和公共设施的改善上工作不力,导致市民摔倒事件发生。据记者了解,数月来,此处已有多名市民摔到,严重的需要医院到医治。
对市民摔倒事件的发生,各界反映不一。虽然港府发言人和特首已向摔倒市民致歉,并由公共事业局立即开始公共设施改善的工作,但各界仍有微词。自今年年初以来,港府不仅在公共设施的投资上出现很多贻误,而且在教育以及公共卫生事业上,都显得不够主动和积极,引起市民不满。虽然在港府的努力下,经济有了复苏迹象,但由于去年港内发生的巨贾被绑架事件港府及警方的行动不力,使得在市民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令市民缺乏安全感。
C.老妪摔倒之台湾《X早报》版
台湾《xx早报》 老妪摔脱大牙 党棍再起争端
(本报讯)今晨一陈姓老妪,出行不慎摔倒,送医院诊治时,发现门牙已不见,恐遗落在现场。针对近期多数老年人在同一处摔倒而致伤,公用局官员虽然已做出解释,但今日的摔伤事件又增加了市民的愤怒,纷纷指责公用局光吃饭不干事,挥霍纳税人的钱财,有挪用修缮资金的嫌疑。
市民要求公用局负责道路维修的官员引咎辞职,立即公开道路修缮资金的去向,并且迁怒于自民党,指责自民党纵容党徒不务正业,致使民众受到伤害,出行缺乏安全感。而自民党发言提示市民不要轻信谣言,认为这是国民党的栽赃陷害,小题大做。而国民党代主席在午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却公开指责自民党不仅工作不力,更是对民众严重缺乏同情心,并且公开说:“试试摔脱你老母的大牙,看你心疼不心疼。”矛头直指自民党主席。
自民党晚间也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向记者详细解释老妪摔倒事件是件普通的出行伤害事件,认为,国民党不负责任的指责完全是丧失理智的行为,并再次提出去年国民党与台岛黑社会以及民进党政治黑金事件有染的嫌疑。
民进党当晚也发表言论,强烈指责国民党和自民党大放厥词,发言人情绪激动,使用了“满嘴喷粪”这样的字眼。
台岛廉政公署明日将开始着手调查公用局道路修缮资金的使用问题,并令公用局负责道路修缮的官员停职,接受调查,不久将给公众一个满意答复。
D.老妪摔倒之美国《XX时报》版
美国《XX时报》 六十老妪状告白宫 老蛋译
60岁的珍妮女士,在华盛顿的街道上摔倒,门牙当场摔掉。经医生诊治,绝无修复可能,一怒之下,珍妮在征求律师的意见后,准备状告美国政府保护公民不力,要求美国政府对她摔掉的门牙予以1.3亿美金的赔偿。
联邦法院已于昨天收到诉状,根据经验,这场官司至少需要耗费5到15年的时间。但珍妮女士表示非常有信心,并且委托加州大学物理学研究专家,仔细研究了门牙从撞击地面到从牙床脱落的全过程。专家得出结论,摔倒并撞掉门牙肯定和路面的不平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路面的建设和修理完全由美国政府负责。但司法专家对珍妮在这场官司中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导致珍妮摔倒并掉牙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光是路面的原因,并且拿出很多数据,证明一个60岁的女人摔倒在大街上的概率非常之多,美国有记载的每年摔倒并且导致门牙脱落的60岁的妇女共有14341人,其中因为晕眩导致摔倒的占30.34%、受外力撞击而导致摔倒的占43.33%、其它等各种原因占20.63%,完全能够证明是由路面不平导致摔倒并致门牙脱落的只有5.6%,这一数据显然对珍妮女士不利。
但珍妮获得了美国女权主义者的支持,全美牙医协会也表示对珍妮的支持和同情;美国一妇女组织表态,通过珍妮的事件可以达到促进美国政府更加关心美国人民的目的,支持珍妮向美国政府索取巨额赔偿,该妇女组织发言人在演讲中声称,牙的作用不光是用来吃饭和美观的,它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法想象珍妮戴着假牙的生活的境遇,该发言人还指出,如果莱温斯基小姐像珍妮女士一样少一颗门牙,或者戴着假牙,克林顿总统还会对她有兴趣吗,她还做得了白宫的实习生吗?
全美劳动和就业者协会也对珍妮事件发表了演讲,举出少一颗门牙将严重影响珍妮未来的就业机会,全美医疗救助者协会认为牙治疗价格过高,要求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加大财政拨款,减少军费开支。全美假牙协会发表看法,认为假牙确实只是权益之计,不能取代真牙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演讲结束后,共有300多名妇女举着写有“提高妇女地位”口号的牌子以及珍妮摔掉的那颗门牙在白宫前面游行。
昨天,白宫发言人在一次非正式的讲话中提到珍妮事件,对珍妮女士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遗憾,并表示,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政府必须为保护每一个美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而不懈努力,珍妮女士的门牙不光是珍妮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财产的一部分,肯定要受到极大的尊重。
希拉里发表讲话,同情珍妮的遭遇,并且希望能够成立全美老年门牙保护基金会,但对妇女组织关于莱温斯基的言论表示了不同意见。
珍妮的诉讼引起了好莱坞的浓厚兴趣,21世纪福克斯公司计划投资五亿美金拍摄一部动画片,片名叫《珍妮门牙旅行记》
段子说完了,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说话的方式,说真话、说人话、说有趣的话。
谢谢诸位听我的胡言乱语。
附:我的电视经历
1999年到2003年6月,《新闻调查》任策划
现任《焦点访谈》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