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从第六代电影的代表人物,从《头发乱了》到今日的平实纪录式电视剧《生存之民工》,管虎已跳出对边缘人物边缘生活的情有独衷,而替换以更客观冷竣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展现人生。目前在吉林松原拍摄得热火朝天的《生存之民工》中,管虎将影视界陶泽如、马少骅、孙松、丁勇岱以及雪村、高秀敏等几大实力派演员招之麾下,力图为观众打造又一出荧屏精品。作为北京虎虎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投拍的中国影视领域首部深度展现“民工”生存状态的电视剧,同时也是他“大改戏路”的代表作品,该剧已经在业界引起强烈关注。
凭借《黑洞》、《7日》、《冬至》等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新生代导演管虎已经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赏和业界的充分肯定,顺利摸索出了一条与体制共融的道路,管虎笑称这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创作道路。记者抓住拍摄缝隙,采访到了忙得不亦乐乎的管虎导演。
对民工情有独钟
笔者:如此广泛的取材范围和人物阶层,为什么独独钟情于民工这个题材?
管虎:不是想选这个,是因为老想选择一个生活底层的题材,一直以来没什么让我我感兴趣的题材。当我关注到民工他们的生活岌岌可危,比如说一个镜头从王府井大街摇下来,一些捡破烂的、收废纸的,其实我都想跟着他们回家,看看他们的生活。其实一直就有这个兴趣,觉得能特别有撞击力。等《生存之民工》真正拍摄起来,发现这个群落强势之大,远远超乎想象。跟拍摄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已经跟最初欲关怀他们的生活状态到不关注了,而只是静静去感受。你不要站在很高的角度去关怀,大伙都一样,都有快乐,生活也很满足,这是一个很值得称道的人群。所以我一直以来就想做这个事(拍摄民工)。
笔者:目前戏已接近尾声,跟随您多年的合作伙伴都感觉您这出戏较之以前有很大不同,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存之民工》作为北京虎虎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投拍的中国影视领域首部深度展现“民工”生存状态的电视剧,同时也是你 “大改戏路”的代表作品,在业界已经引起强烈关注,请你谈谈想法。
管虎:这部戏主要想刻画生活状态,描写生活流程,生活流程就要求做得貌似真实。除了描写人物形态之外,就是“捕捉式”镜头语言。我最欣赏《焦点访谈》那种捕捉生活中原生态的东西,当然这里面就有取舍。这不是最真实的纪录。我们做电视剧就是要做到不一样,要尽量真实。至于这部戏的拍摄方法是重新写剧本以后的改变,就是真正的民工,他们参演以后,会发生很多未经想象的场景。我在戏里面给大家传递出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更多让大家即兴表演,完全去进行角色的再改造。大体意思都有了,你跟大伙儿都说清楚了,就让他们演,看到底能捕捉多少,我觉得这也是符合电视剧特性的。另外,细节化的东西一直是我追求的表达方式,力求更接近生活原生态。所以我们在每一出戏都力求更为真实,让镜头能说服观众,认可我们的影像造型。这样以来,这种工作方法形成以后,带来的常常是惊喜。我觉得自己没把它当作电视剧去拍,而是有电影意思的事。
笔者:这部戏里面实力派演员和各路大腕(陶泽如、马少骅、孙松、丁勇岱、雪村等)云集,您在拍摄过程中对演员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对整部戏的品质要求是什么标准?
管虎:要求?要求其实特简单。就是你看原来你有很多表演经验,演过很多的戏,你一上手,一上我们的戏就告诉你不对!全部否定。就是你以前所有经验都是作废的。怎么是对?我也不知道,只有去找。我告诉他只有一点,我们有40多位真正的民工参与整个拍摄。你跟他们去演,你不要让我看出来(哪个是你)。我觉得这个往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比一个单纯。经过这么多年的演戏经验,再让他们重新去单纯,其实这个螺旋让他们感觉最困难。我知道要的结果是什么,就这么去要求演员。现在看起来,这种勇于破坏自己原有经验的演员还是大有人在,演员是会进步的,我觉得。
把民工当成偶像来拍
笔者:听说你把民工当偶像拍?
管虎:是真的,我说民工是偶像并不是胡说,正因为有了民工,我们的城市现在才发展到今天,只不过我们自己还不愿意承认他们带给我们的贡献,我们已经不能缺少他们了。民工身上有很多我们城市人没有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也不屑去意识的优点。我片子里的笔调会很好玩,不会像很多人想象得多么苦,多么不堪入目。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里面会有嬉笑怒骂,甚至有黑色幽默,脏乱差只是外形,他们的精神世界很让人吃惊,你能想象得到吗?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只有16岁的民工小孩,他指着一辆奔驰说,这辆车以后一定是我的!
笔者:你要把民工这种小人物拍出味道来?
管虎:我注意民工这个群体不是现在的事情,已经有很多年了。1999年,我就开始注意民工的生活,但当时市场不接受,人们对他们的关注也总不如公安(题材),感觉不那么神秘。正好今年有一个大的政治环境,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便是关于“三农”的,由此可见国家对此的关注程度。而“三农”问题也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另外,我觉得这几年的积淀也到了该拍点什么的时候了。
笔者:大家印象里民工就是那些光膀子的建筑工人,一提民工好像就有那么点感觉。
管虎:很多人的理解其实是有些狭义的,民工包括很多理发店里的小妹、饭馆里的服务员,只要是从农村进入城市来打工的都叫民工。民工不见得都穿得破烂,他们有我们不了解的世界,也有着他们痛苦和快乐的事情。所以我是想把民工当偶像拍。我的片子里就是想探究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真实生活的样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民工貌似苦难,其实内心一点都不苦,他们内心很快乐、很简单,可能比你我活得还轻松,民工有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笔者:你这部戏里用了陶泽如、马少骅、孙松、高秀敏、雪村等不少大腕,他们都是饰演民工吗?
管虎:剧中陶泽如饰陆长有,一个阴郁狡亵、深藏不露、心灵比眼睛明亮的南方小男人,讨要工钱对他来说远不如他每天跟踪自己有名无实的妻子重要,最后发疯了。马少骅在剧中饰演的河南民工谢老大是一个色厉内荏,圆滑自私的老江湖,“刀子嘴豆腐心”,可怜又可厌,属于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人物。他是大伙的头,每天骂骂咧咧,抱怨自己心肠太好,要为大伙揽一屁股的破事儿,还要舔老板和包工头的屁股,却没有得到一点点好处。孙松饰王家才,一个胆小怯懦的保安,挣扎,有点自虐倾向,为了妹妹到城里打工,陕西汉中县龙泉镇浠水乡崖泉村三组人。22岁。高秀敏饰演风骚的录像厅女老板凤英,一个满足民工性压抑的女人。雪村饰演木讷,善良的小报记者李海平,“活雷锋”一样的记者,脆弱的内心饱受同事和上司的揶揄,还要忍受河东狮吼的妻子。却最终发现自己对民工具有的一种亲近感,可以令他在关注民工,关注弱势群体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这种关注给他带来了一种自信和振奋,也让他体会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关注别人的同时也令自己成为别人的关注。王毅饰演杨至刚,一个性格有点神经质的民工,冷漠,乖僻,易怒,河北省秦皇岛人。23岁。用谢老大的话说,这狗日的就是个炮仗,一点就着。其实,有时候没人点,他也着——完全是自燃。黄渤饰演薛六——耿直鲁莽,和他哥哥薛五有着一样的血性和同样的无知与冲动,山东省牟平县薛家寨人。25岁。
第六代导演如何“突围”
笔者:从电影到电视剧的创作,身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您感觉在目前影视氛围和操作市场下,哪条路更适合新生代导演?
管虎:这个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而不同。有的走国际路线,注重个人化的表达,而有的行走在体制内,与体制共融了。像我这样,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电视剧普遍得比较广,收效也比较快。在这种效果下,再做电影会更容易些。当然了,电视剧也不容易。它相对于每年几万集电视剧,它也需要下功夫。所以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长进。大家伙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一个电影的个性化的表达,做些事情都是往这条路(做电影)上走。所以做电视剧不是一个很丢脸的事,相反是一种勇气。
笔者:《生存之民工》马上拍竣了,自己目前感到满意否?
管虎:一般来讲,你一开始设想一部戏会怎样怎样,最后出来的结果能达到80%就不错了。这部戏是出乎意料的,你设想的东西还不如现场完成的多,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带来的就是以后创作方法的改变,有很多空白可以填补。
笔者:《生存之民工》之后的工作计划?
管虎:这部戏带来的教益就是,关注认人本身的东西。谈到计划会有很多,话说回来,会又很少。少就少在这个经验(拍民工)之后,你再做中等的事就不如不做,所以现在我一直在考虑自己亲手做的事会越来越少,但是会越来越精。原来我还打算拍摄一部同为民工题材的电影,但是情节设置完全不一样,后来还是专注于《生存之民工》这部电视剧,对它的热情让整个剧组都欲罢不能。然后就是觉得把这个形态再发展一下,我觉得民工这个形态还可以继续深挖下去,目前还未淋漓尽致。以后做电影呢,根据现有的经验,把这个形态再上一点,再往深挖掘一点。
如何界定自己的导演风格
笔者:回首创作多年来,从最初充满第六代导演的刻画边缘化人物到如今活跃在主流电视领域,这一路,获得业界和观众的认可,如何界定自己的导演风格?
管虎:风格是这样的,我一直认为,风格不是可以追求的。就像写一篇文章,心里有的话,那字会牵引笔走。风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我刻意追求的。我这几年做事,也一直有一个主观愿望,就是每部戏的题材、风格都不一样。一个事儿成了,另一个事儿败了,这没关系,贵在变化。我是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如果有重复感的事,我就会有抗拒感。现在感觉《生存之民工》的风格不错,但是到了下部要做的戏,可能就把目前的完全抛弃了。
相对于拍摄《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显得更成熟内敛,也更为厚重深层。像《黑洞》带点严峻的,有点社会影响力,刻画社会现象,基本上它是个商业片题材。而且它也有文化的、心理分析意味。而现在的这部《生存之民工》,尽量减少主观感,方法、技巧在里面用的越少越好。所以,《生存之民工》跟以前那些戏的感觉都是反的,需要练功夫,所以这也挺难的。 (李婧)
管虎简介:
北京人,1968年8月出生,
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专业,
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创作中心导演室。
电影作品:《头发乱了》 1992
《浪漫街头》 1996
《再见,我们的1948》 1999
《西施眼》 2002
电视电影:《上车,走吧!》 2000
《超级城市》之《夜行人》 1997
电视作品:《黑洞》30集 2001
《7日》 28集 2003
《冬至》36集 2003
《牌坊》之《南方女人》 (上,下) 1995
《咱老百姓》——《昨天的哨音》(上,中,下) 1996
历年荣誉:
1992年,《头发乱了》荣获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奖;日本东京电影节票房第一名,参展法国蒙比力埃亚洲电影节,获荣誉市民奖,参展维也纳32界国际电影节
1996年,《昨天的哨音》新加坡国际电视节,单本剧金奖第一名
2001年,《再见,我们的1948》获得华表奖最佳导演新人奖;
2000年,《夜行人》参展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2001年,《上车,走吧》获得宁波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电影频道2000年百合奖一等奖
2002年,《西施眼》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提名的五部候选影片
之一,并且获得了亚洲电影评审团奖(NETPAC奖),成为在本届夏威夷电影节上惟一一部获奖的中国影片;
2003年,《西施眼》荣获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奖;
2003年,《西施眼》参展第十一界金鸡百花电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