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刘威葳:在思想上“雕琢”美丽(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7:53 新浪娱乐
刘威葳:在思想上“雕琢”美丽(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如果说《红十字方队》中善良而坚韧的“司琪”让大家认识了初出茅庐的刘威葳,那么《征服》、《1.2亿》等一系列影视剧的出色表演,则确立了威葳“实力派”女演员的地位。近日,展现的电视剧《角力》即将登陆各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剧中,威葳将改头换面,变身为一位时尚前卫、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海归”博士。

  从懵懂的女兵到成熟的女博士,威葳塑造了太多的广为熟知的银屏形象,也经历了
伤痛无忧,活力无限!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1元抢购明星物品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一番人生风雨。走近她和她的生活,才发现威葳是一个在思想上雕琢美丽的女孩。

  捧着一双舞鞋的小天鹅

  威葳的家乡是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哈尔滨。

  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定小威葳是个学习舞蹈的“好料儿”——有悟性、乐感强、极具艺术天赋,还有一个先天的优势——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当她拿着一双舞鞋自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去学舞蹈时,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文艺兵出身的他深谙舞者的辛劳与无奈,他希望女儿从小就能接受正统的学校教育,无论将来做什么。

  可是,父辈丰富的艺术细胞,依然在威葳身上茂盛地生长着。一次偶然的文艺汇演,让她遇到了至今依旧感念万分的一位老师——黑龙江电视台小天鹅艺术团的老师发现了这棵“好苗子”,那一年,威葳6岁。从此,她开始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艺术团生涯。

  如果说经常出镜于银屏、被众人所熟识是每个小女孩的梦想的话,那么威葳对自己少时的“辉煌”却出奇地淡然:“那时候除了正常的读书以外,就是去电视台唱歌、跳舞、朗诵、录像,或者给广播剧配音,什么都要学、要做。稍微长大一些,我就开始做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话语间没有炫耀卖弄,威葳好像在介绍早餐上的一道小点心,随意、自然。这年少的“非常”经历与今日的影视生涯有着怎样的必然?

  高中毕业,威葳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一边是市重点中学的好学生,一边是小有名气的省电视台主持人,到底要选择怎样的职业、怎样的发展之路?父母想得很周全——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因为这样既有专业,又能发挥特长。可是,考学的条件是必须经过电视台的举荐,而电视台的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回来做青少节目主持人。如果说当初放弃舞鞋是因为年少不得不顺从父亲的安排,那么少女时代的威葳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与其四年后回来继续做少儿节目,不如另谋他路!

  得失中的成长

  高二,威葳的身份除了学生,还有主持人。一天,一位男士一路“跟踪着” 威葳来到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部,进来就问:这个小姑娘是做什么的?她很适合我的角色,可以演电视剧吗?威葳诧异地看着这个人——执导《雪城》、《赵尚志》的著名导演李文岐。那一年她才高二,第一次“触电”就担纲了李导《黑土》里的重要角色。很显然,李文岐的器重与鼓励让威葳有了莫大的自信,直接结果就是她走进了中戏的表演系考场。

  惯常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遇事由逆境转为顺境,这用在威葳求学之旅同样恰如其分。对于从小就稳坐朗诵、舞蹈等多项“第一宝座”的威葳来说,在“你没问题的,中戏表演系非你莫属”的呼声中,“一试”就惨遭淘汰。这无疑让她的心灵受到了重创,“当时说什么都不想考艺术类院校了,后来想明白了,中戏招生考虑的是话剧舞台的需要,我身材比较娇小、声音又不够洪亮,不是人家要的那种类型”。

  父亲想着女儿第一次来北京,不妨多玩一周。这时候,正赶上电影学院招生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威葳连考什么内容都不大清楚,便懵懵懂懂地通过了“三试”,她形容那时的自己就像“一个小土豆”。和其他剧院、戏曲等科班出身的考生相比,也许就是这么一个不饰雕琢、白纸一样的“小土豆”,让主考老师朱宗琪发现了亟待挖掘的潜质。

  大学四年,威葳学会了平静而淡然地生活、学习,“在大学里,在这个‘人精儿’扎堆的地方,你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漂亮的,但又要适应环境”。许是习惯使然,却不是有意为之。威葳的专业课很好,一直排在班级前三名。我把这归结为“骨子里的争强好胜潜质”。

  说到在校期间的实习作品,除了校内大戏《小庙》、《雷雨》和《原野》以外,只有电影《女人花》一部。

  可是刚刚毕业的威葳却拍了那部家喻户晓的《红十字方队》,成了善良坚韧的女兵“司琪”。

  “司琪”:让我学会了演戏

  “当时剧组先演员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可就在开机的前一天,原定的‘司琪’来不了了,一去导演就敲定我来演。这是我拍戏至今定角最快的一次。”威葳在轻描淡写地讲述参与《红十字方队》拍摄的过程。

  时间再一次追溯到1996年的《红十字方队》的拍摄现场:导演一声令下,全场顿时肃静下来,这是一场“司琪”要痛哭流涕的戏……虽然早早地找感觉、酝酿情绪,状态还是没有……时间在分秒地流逝,所有人都在安静地等待……40分钟过去了,不知道自己哪根筋儿来了,“哇”地哭出来,一下子就收不住了,委屈得一塌糊涂。其实哭的不是戏里的人物,而是自己觉得委屈。

  “由于角色的压抑,整部戏下来我的负担一直很沉重。即便是不拍戏,我也很少说话,完全沉浸在角色的特定状态中。正因为这样,观众觉得我从里到外都是‘司琪’。”《红十字方队》之后,威葳对“哭戏”驾轻就熟,也从此确立了悲情剧中“女一号”的绝对地位。

  “我从没想过自己要演悲情戏,可那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明确,所有人都说我气质柔弱,适合演贤妻良母,自己也就那么认为了。”

  谈话到这里,威葳的话锋将要有所转变,不一定和拍戏有关,但一定是关乎成长的故事。

  表演:蜕变后的升华

  影视界通常用“三年”来划分一代明星的转承,机遇对于演员来说,如同卖火柴小女孩手中的火光一般转瞬即逝。按照通则,藉着《红十字方队》的余温,威葳只需稍加努力完全可以大红大紫,可是,在众人的期待中,她选择了离去。

  是逃避?亦或是沉淀?

  “没有什么理由,毕业的时候就是不想演了,心里极为抵触。2000年之前我从没认定自己一定要演戏。” 威葳坦言感激那一段的“沉寂”岁月,因为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说当初没能学习播音是对既定职业的反感,那么,旅居意大利、《祖国各地》的外景主持则是源于威葳从小对自由生活的绝对向往。

  地中海上的强光温吞地舔舐着古罗马广场的青石板,威葳徜徉其间,偶尔皱一下眉,仿佛拍摄现场的镁光灯……虽然体味了异域的历史、文化、艺术甚至美食,但盘桓于心的召唤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那块热土。一年后,威葳回国,做了央视老牌节目《祖国各地》的外景主持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虽然可以到处走走,但繁杂的人际关系和程式化的工作模式如同沉闷的天空一样,压抑着威葳。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

  命运的轴线稍稍放松,机遇有时候会不期而至。在这期间,威葳临时帮朋友的“差”,参与了高群书导演的电视剧《命案十三宗》,得到了高导的极大肯定。

  “也许我还可以继续演戏”,在自我的猜度与他人的绝对肯定中,威葳发现自己的“戏瘾”还会常常作祟。直到2000年,她猛然意识到“演戏”是自己唯一喜欢做的事,那种感觉如同飘浮不定的蒲公英终于落地生根,与其说是三年的沉寂,不如看作自己与表演之间的“时空对话”,挣扎与纠缠中,归结到最后,是砺炼。

  “我现在对表演只能用‘热爱’来形容。”威葳说,目光坚定。

  紧接着的是好戏不断。《征服》中的李梅、《1.2亿》中的杨淑桦、《女人背后的女人》中的俞悦、《角力》中的冯云琦……一个个鲜活而质感的银屏形象闪现在观众面前。

  《征服》:绝对演技的“超长版”考验

  关注威葳的观众知道,她所饰演的都是一些外表朴实内心丰富、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人形象,“我喜欢这类角色,虽然可能会重复,但我是在找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角色类型,而且越是同一类的角色挑战性就越大。如果说一个演员什么都能演,但什么都不太像,就不一定吻合导演心中的角色需要,那在表演上是很难有进步的。我想,只要这类角色适合自己、观众接受就可以了。”如果非要诠释这类角色,“外表温顺贤良、内在丰富坚韧”是威葳最擅表现的,细品一下,此类角色无不闪耀着“传统上的叛逆、感性中的合理”这一人性光环——

  如果说高群书导演的《征服》是一部“男人”的戏,那么“李梅”无疑是这部戏里的“核”,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她展开:姐姐为了交易将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爱上了不该爱的罪犯刘华强、刘为了她四处逃亡最终了却了自己……提到“李梅”这一角色,威葳感慨这是自己拍戏以来“在逻辑上最难演绎的角色”:“一部戏里的人物是需要事件来烘托的,那么在事件中要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而‘李梅’在整部戏里的台词屈指可数,虽然整个事件和她有关联,但20集中她几乎什么事都没干。因为身处逃亡之中,她每天就是在房间里坐着,没有语言和行动。但导演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角色的‘悲剧状态’,安排了很多场哭戏。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演绎角色的难度。”

  当时高导对“李梅”这个角色的要求很高,尽管没设置什么语言情境,但要求威葳必须把她的三种情绪状态表现得丰富而充分:第一阶段李梅刚从失败的婚姻中逃离出来,爱上了刘华强,便义无反顾地打算跟他走;第二阶段,发现自己爱上的男人是个杀人犯时,她在情感与道德的天平上徘徊,并试图阻拦刘华强;第三个阶段,随着事态的恶化,她已经不能阻止刘,无奈她只有屈从。

  如果剧本给角色安排了大段的、戏剧化的台词,如果导演能够设置一场场外化的情绪宣泄情节,那么“李梅”的人物状态并不难表现。可是,偏偏这些都没有,在没有任何“外在途径辅助”的前提下,展示复杂的情绪变化只有依靠演员的表演功底了。于是,威葳在剧本关于“李梅”的只字片语中,仔细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从细节入手,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整部戏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李梅”的眼神:或无奈、或孤独、或悲愤、或期待……“没什么办法,我只有用眼睛代替语言、代替动作。” 威葳笑称,“虽然角色状态很难把握,但导演高群书很注重调动演员的情绪,在拍摄顺序上也做了适当调整,让演员可以按照人物的命运发展准确地把握角色。”

  《角力》:由内而外的转变

  对于年轻的女演员来说,都希望自己的银屏形象光鲜靓力。而威葳在《红十字方队》、《征服》等一系列的剧作中塑造的形象,偏偏都是未施粉黛、以演技见长的传统女性形象,这在“偶像制造时代”或许有些遗憾?“我是一个内容甚于形式的人。在选择剧本中,如果碰到外形漂亮、内在丰富于一体的角色,那固然好。若只能选择其一,我倾向于后者。”

  现在有了这样二者兼备的角色。在即将播出的电视剧《角力》中,威葳在造型上将有所突破:“‘冯云琦’是一个‘海归’的医学博士,美丽的外表、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教养成就了这个人物的绝对自信,在造型上很时尚、鲜活,有人说这是我目前为止最漂亮的银幕形象。但对演员而言,外形的改变会影响整部戏的表演状态,加上人物的命运变化和情绪转换,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一如既往,威葳在戏里依旧悲情,依旧命运多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从人人羡慕的漂亮博士逐步走向犯罪,最终被人杀害……关于《角力》中,威葳与王奎荣、郭涛等明星大腕之间的精彩合作在此不需赘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威葳的新造型、新形象一定会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谈到每次演戏的感受,威葳用“痛苦”来形容:“一怕演不好,二怕重复自己,三怕不提高。虽然都属于同一类的角色,但她们都是不一样的:故事背景、性格、状态都不一样,都需要有所突破,所以每次都很痛苦。可是,我舍弃不掉,看到一个好角色、一部好戏,我特想演。”

  日前,威葳在天津又开始了一部关于上世纪50年代“反特”题材电视剧的紧张拍摄,在剧中她饰演一个“女特务”。想象一下,威葳的“特务”形象还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生活:就喜欢这么简单

  随性、简单、无趣,浑身上下荡漾着懒散的气息,威葳这样评价自己。

  威葳崇尚形式简单、内涵丰富的生活——

  譬如,她喜欢法国艺术家、后现代主义的鼻祖杜尚,还有那本《杜尚访谈录》(这是她一直向我推荐的)。孤陋寡闻的我后来查阅了一番,才晓得这位“颠覆传统,而又不被传统敌视的,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却轻易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杜尚,崇尚的是“简单的生活”;

  再譬如,闲暇之余,她会选择“躲”在家里,用童话的眼光,去阅读生硬晦涩的魔幻小说《百年孤独》,而不会在北京的某个酒吧与朋友们觥筹交错;

  再再譬如,她注重生活的品质与细节,就是炒白菜也要炒到“精致”才行;

  还有,她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却很在意自己的心情,因为太在意,所以要求高,这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于是就不会像别人那样容易快乐,就会有太多的失望。这种矛盾常常会伴随着她。

  其实,威葳是喜欢“精雕细刻”思想的,一个在思想上雕琢美丽的女孩。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