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丁黑(左)与关锦鹏这次的慢工能够出细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剧照
黄奕
张可颐
独家探班
王安忆代表作《长恨歌》被海润公司买下版权同时改编成电影版和电视版。目前,电视剧《长恨歌》已在上海附近热拍,由郑秀文、梁家辉等主演的电影版剧本也已出炉,将于11月正式开机。日前,本报记者亲赴电视剧拍摄现场探班,独家采访了关锦鹏、丁黑、黄奕、张可颐等主创人员,将该剧一一解密,为期待已久的电视观众和影迷朋友来个“预热”
,助你了解关锦鹏怎样用他的“细腻法则”打造这部作品。
专题采写/摄影 本报记者 孙倩
两个“王琦瑶”
黄奕(少女版):我最喜欢王琦瑶被人养起来那段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会接到《长恨歌》一剧?王琦瑶这个人物哪一点吸引了你?
黄奕(以下简称“黄”):《长恨歌》是由名著改编的,作为上海人,我以前就看过这部小说。这是我演戏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戏这么有感觉。王琦瑶表现了上海女孩特有的心境——不能简单地用“虚荣”等词概括,而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她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产生,在成长过程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具有复杂的心境,外表看起来淡漠、平静,但对我来说,内心戏是个很大的挑战。
记:原著中少女时代的王琦瑶也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演起来与“小燕子”有什么不同?
黄:很不一样。年轻时的王琦瑶虽然活泼,但心思挺细,是典型的沪上淑媛。不像《还珠格格Ⅲ》的小燕子,表面到内心都是一样的淘气活泼,与我本人性格很像,我演起来不费力。王琦瑶这个角色离我很远,性格反差很大,我必须说服自己接受,努力变成她。如果说别人演才用两分力,我就得用七分。
记:你演《还珠Ⅲ》因赵薇的“小燕子”成功在前给你造成了很压力,这次拍名著改编的《长恨歌》又有电影版,人们不免拿你和郑秀文比较。
黄:大家肯定会比的,但电影与电视不一样,电视的细节可以很多,可以尽情展现,演起来很过瘾。并且是名著改编的作品,压力肯定会有的,但有些问题不是我该去想的,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演好戏。
记:演这部戏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黄:彻底进入了角色。王琦瑶对我影响很深,她受到很大打击,但一直乐观,她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我演得很开心。我从小也是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剧中的老屋、梧桐树等场景似曾相识,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潜移默化之中帮我体会到这个人物的深刻。
记:听说这次由香港著名美指张叔平为你做造型,让你感觉与众不同吧。
黄:我和张叔平是第二次合作了。他帮我在《风云》一剧中做过。张叔平的作品是精致、典雅,把人物性格结合得很好。这次他为我设计了30多套服装,我最喜欢的是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被人养起来的那段,华服美食,又有人爱,体现了女人最美的阶段。
张可颐(熟女版):我最不欣赏王琦瑶给人包养
记:为什么会接拍《长恨歌》?是你第一部内地戏吧?
张可颐(以下简称“张”):是的。这部戏是叶璇让给我的。她与海润公司合作过,后来档期撞了,她就介绍了我。我演的角色从25岁到50岁,很有挑战性,我很高兴,就接了。
记:女主人公是典型的“沪上淑媛”,作为香港人你了解上海人吗?有没有一些生活体验?
张:我看过《花样年华》,香港有很多这样的上海帮,我对他们的生活很感兴趣。这次为演好王琦瑶,我看剧本看小说,还专门到上海了解情况。我的经纪人带我去试镜,吃上海菜,感觉都蛮好的。这是我第一次演名著人物。王琦瑶是一个悲剧角色,做过“上海小姐”之后,不会追求好的男人,一路上人生遇到不少挫折。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告诉我们,女人应该珍惜真正爱你的人。
记:“珍惜爱你的人”,你本人就是这样想的吗?
张:可以这样说,公司既然选择了我,就是这个角色有点像我。气质呀、性格呀。但我不欣赏王琦瑶有一点——喜欢给人包养。我是不会为钱而结婚的。这方面,我相对独立。我喜欢的男人要成熟,思想上要能沟通。(与谢君豪沟通得好吗?)我们一直认识。他是一位很有心的演员,随和,当过金马影帝,他的演技对我很有帮助。
记:这个角色前半段由黄奕来演,后半段你来演。你觉得两人在风格上容易统一吗?
张:应该没问题的。有人说黄奕和我像,我觉得可能是气质吧,这是人物塑造最重要的。我看过她的《还珠格格Ⅲ》,第一次与上海女孩合作很有新鲜感,有好奇就容易投入。
记:你在《金枝欲孽》中的安茜非常成功,有没有想过把王琦瑶塑造成经典形象?
张:希望啦,希望《长恨歌》是一部精品,我能靠这部剧在内地一炮而红,让更多的观众认识我。对演员来说,观众是最好的鼓励。
关锦鹏(监制):电视剧一样需要戏剧力量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女主角要从17岁的少女演到50岁的老妇,涉及较多心理戏,但作为电视作品,过多心理戏会让大家觉得节奏太慢,比如说《画魂》。这次如何扬长避短?
关锦鹏(以下简称“关”):有人说电视剧好拍,我是试过的。其实电视剧一样需要戏剧力量,不是不需要高的艺术水准,现在的剧集越来越考究了。不过这次由丁黑导演,在他的加工下,一定会与《画魂》有所不同,首先剧本节奏还是比较紧凑的。
记:你擅长拍女性题材,这次《长恨歌》是一部纯粹的女性题材。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关:每一次创作我都希望是全新的,在电影中你们会看到我改变不小。电视剧中我是监制,创作的东西我一直与丁导沟通——好的影视作品中往往需要很多细节。好的细节包括画面、人物关系处理、剧本种种,不光女性题材中需要这些。
记:《长恨歌》算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部名著。你认为拍成影视剧难在哪里?
关:主要是来自著名小说的压力。电影剧本是我亲自写的,创作时觉得有难度。首先在资料收集时我就做了比较大的功夫,拍摄中还会有自己的特点。电视剧容量更大,资料收集方面更繁杂。另外人物方面心理描写太多,主角也少了些,很难有矛盾冲突。电影、电视版我们都把蒋莉莉设为女二号,让人物关联多起来。
记:电视版也是由张叔平担任美术指导,有传他偏重电影只为郑秀文做衫,而不理睬张可颐?
关:不理张可颐?没有这回事!开始时剧集也是由张叔平做美指,但现在电影同时做,他完全没办法兼顾,还有一位内地美指在做。叔平只负责给黄奕定造型,她演的角色是解放前的,而张可颐是解放后的,还要经历“文革”、七十年代。刚开始他就认为自己不了解那个年代内地人装束,还是由内地造型师做比较好。
丁黑(导演):我大胆尝试,关锦鹏也相信我
记:众所周知,王安忆的《长恨歌》是近年来非常难得的一部名作,但看过的人都觉得小说挺闷。此次改编成电视剧,人物关系、重要情节等有哪些改动?
丁黑(以下简称“丁”):小说本身文字功底老道、文字优美、特别有上海味道,加上编剧蒋丽萍本身是上海人,对上海服饰的设计、对小说的理解都很到位,我们更多地展示了原著精神。但电视剧转换了部分人物关系和性格基调,比如说王琦瑶的闺中密友蒋莉莉,在小说中篇幅并不多,但她是令王琦瑶走出弄堂、步入旧上海上流社会的一个关键人物,我们把她设计成女二号。
记:你的作品大多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例如《玉观音》。《长恨歌》是一部文艺性较强作品,是你导演风格的一大转变吗?
丁:写实风格是逃不掉的,这个是我衡量作品和表演的一个标准。但我会给这部作品注入婉约、浪漫的元素,像上海味道、怀旧情绪的东西等。但这与电视剧的创作很矛盾,你一讲究这些吧,观众就会觉得节奏慢。不过我还是会大胆尝试,关锦鹏也相信我。
- 探班手记
期待精品诞生
《长恨歌》是一部怀旧的作品。在上海车墩影视城的一个傍晚,当黄奕梳着两条长辫,穿一身蛋青色的学生装、浅笑盈盈地穿过有轨电车的长街时,我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时空隧道里追寻“上海淑媛”的倩影。
因为怀旧,所以感伤。在《长恨歌》的拍摄现场,你不难发现旧上海大外滩的风貌,还有曲曲折折的里弄和弄堂口正对着的“永乐电影院”。精雕细琢的繁体字、复古的靓车,还有电影院上方悬挂着的费雯丽的《乱世佳人》海报,一切都那么陌生,却让人感动。
演员们说,丁黑导演在以他出了名的精细拍摄手法,一部30集左右的戏要足足拍上半年。当天只拍了几场戏:刚刚当上“上海小姐”的王琦瑶应邀为某商行剪彩、王琦瑶、蒋莉莉与程先生一起看电影,夜晚程先生约王琦瑶压马路……看着黄奕、谢君豪等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做着同一种动作,在戏里哭哭笑笑,我忽然有了种期待:或许因为黄奕、张可颐的阵容、丁导的精工慢活和关锦鹏的“细腻法则”,又一部电视精品即将诞生。
- 剧情
16岁的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淑女,一个偶然机会她去片场试镜,结识了摄影师程先生。程先生把她的玉照登在《上海生活》杂志,从此她成了“沪上淑媛”,之后又当选1946年“上海小姐”第三名。当红的王琦瑶被军政要员李主任看中,成了他的“外室”。不料,1949年李主任因飞机失事身亡。
王琦瑶又过起普通人的生活,与邻居搓麻将度日。在她为远房亲戚康明逊怀上孩子之后,康却消失了,一直暗恋王琦瑶的程先生则扮作孩子“父亲”。1966年“文革”开始,程先生病死。
转眼间女儿薇薇到了豆寇年华,王琦瑶跟着年轻人重回社交圈。她的经历博得了一位叫“老克腊”的小伙子的同情,两人发生了关系。但她的朋友中不乏在上海混世界的“小白相”,有人盯上了李主任留给她的金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