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主持人 : 在这之前我们看到都是《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这样题材的片子,像这样的题材比较少,是不是现在有时间、有精力把它表现出来?
李功达 : 从创作历史来说是这样,我们审视历史的目光、方式跟拍《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都不一样了,我说电影,那时候我们回忆战争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视角。这个心态、思路、视角到今天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我觉得杨阳导演这一代的创作的集体,我们有我们今天的视角去反映当时的生活,这是我们一个责任,我们走到今天,这一个年龄段的创作者走到今天,就要用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们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一段。我觉得我们这个戏不仅仅是一个战争片,或者说一个打仗的故事,或者说一个谁战胜者的故事,这个不是这样,而是一个全面反思当时这一场战争,反思人性这样一部片子。
网友:拍这种片子有一定难度,我们都知道它是主旋律的片子。
李功达 : 应该是。
网友:但是又不能太过分影响到现在的中日关系。这一点是否像我所想的那样,把握主题方面有哪些困难能告诉我们吗?
杨阳 : 我们觉得它不仅不是一个对中日关系会有影响的片子,而实际上我们心目当中这个片子是应该对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和相互理解、了解更加促进的一个作品。我觉得我们过去发生了那样惨痛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受害的一方,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我们的申诉,或者我们的悲伤的呻吟当中,因为那些老年人他们慢慢老去了。现在据前一段时间的统计,南京大屠杀活着的人只有四百个,现在随着这些老人渐渐老去,他们一次一次到日本的法庭上申诉,一次一次空手而返,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越来越远去,所以这些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历史记载的责任,我觉得应该是传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和下面更年轻的一代人手上,我们怎么样看待历史,我们怎么样让对这个历史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反思,才能够站在一个展望未来的视点上,所以我觉得我们做这个希望唤起中国和日本共同关注过去,共同清醒的面对未来。
通过这部片子,为什么有两个时空,为什么在现实时空是一对年轻人的生活的展示和展示一些老年的日本曾经到中国打过仗的老年人的生活,就是让中国人和日本人共同看一看真实的过去和真实的现在,我们面对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 : 杨导在我们预告页上有一张照片,双眼含泪,是在发布会上,主题叫“含着眼泪的导演杨阳”,我看背景应该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你哭了,谈到什么情节你哭了?
杨阳 : 其实没有谈到什么情节,就是很多感慨,因为做这个片子,这个片子应该用我们全体人的眼泪泡来的,泡了四年,不光是眼泪,还有我们的心血,不光是我,还有李功达,还有我们所有参加演出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日本演员,所有的日本演员,还有韩国的一位演员,还有台湾的工作人员,我们经历了几年的寒暑,我们剧照是从穿着体恤衫,穿着厚厚的棉衣,再到又穿着体恤衫,又穿着棉衣,一路我们看记载我们纪录片这样过来。那天发布会的时候看过那个纪录片,所有我们这几年思考,我们克服的困难,我们真的是历历在目,大家都非常激动,可能记者只是抓到我的,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眼含热泪。我们其实最大一个演员,就是给我们那些渐渐老去的同胞一个交代,甚至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无辜的同胞一个交代,同时给我们新的年轻的朋友一个声音,我们应该共同的对这个世界发出我们新一代中国人的声音,其实我激动的就是这个,我终于发出了这个声音。
主持人 : 这个声音很多网友也听到了,在这除了表达观众对你的敬意之外,我们想问问网友,在你们看到这样一部片子,反映这个题材的片子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觉得应该用何种态度去看待这段历史,或者你们觉得自己从自己自身的心灵来说应该采取怎样一个心态去面对。
因为我看到很多网友看完这个片子,包括其它影视作品、其它书籍也好,大家有明显的一种分化,一种分化很大一部分人向回到那个年代,拿起大刀长矛,或者举起大砍刀参加抗日战争,那种仇恨的情绪很明显。另外一种就是比较冷静一点,我以后应该怎么样,怎么发展我们自己国家的实力。两种观点分化很明显,你们这个片子播出以后,我相信两位主创也看到了,你们如何看待观众的反映?
杨阳 : 我觉得有些像你说的前一种观众的反映就是比较激愤的,比较激烈那种反映,是我们刚刚看到剧本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燃烧着同样的怒火,也饱含着同样的激愤,真的是想冲上战场。但是我们觉得经过冷静的思考,再返回看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我们中国不仅在抗日战争所发生的惨痛的八年的经历,更远的时代,甲午海战,或者更远的时代,我们思考就会慢慢的沉静下来,我们就会变得理性,我们就觉得我们仅仅拿起刀枪那是不行的,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和一个更文明的社会,什么人是最有力量的人,这个是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个片子做了四年,这四年不是白过的,是我们每一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感受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样一个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