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资料: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创作背景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7:35 新浪娱乐

  —创作背景 —

  一 缘起

  2003年初的一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公司从暂居莫斯科的兼职编辑武斐那里得到一个信息: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版权仍在原作者瓦西里耶夫手中,如果争
取一下,也许能得到该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

  获悉这一信息,公司领导层的每一位成员都不禁心头一振!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个值得一做的好项目!应该努力争取得到。一来因为,之前公司有过将前苏联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成功经验;二来因为,两年后的2005年正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如果届时能将这部表现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经典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推出,无疑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样,先买下版权再说!

  说做就做!通过各种关系,公司很快与瓦西里耶夫取得了联系。想不到现已81岁高龄的瓦西里耶夫非常感动,他惊讶于中国人民对他和他的作品的关注,同时也期待中国人可以把他的作品再现荧屏。关于电视版权转让事宜,瓦西里耶夫表示愿意详谈。

  二 疑惑

  2003年春节后,经过几番交涉,公司终于拥有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电视剧改编权,年限三年。

  一切似乎开了个好头!然而,当版权真的到手时,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忽然浮现在公司每位决策者的脑海中:我们真的能把一部仅有7万多字的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吗?找谁来改编?又找谁来拍?去俄罗斯拍吗?成本会有多高?如果拍成了真的会有观众看吗?这部作品在今天的中国究竟会有多大影响?拍摄的难度有多大?投资的风险究竟会有多高?一个又一个疑问开始困扰着大家。

  虽说公司曾在1999年与合作方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搬上荧屏,并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毕竟不同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两部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来比较,前者远远高于后者。作为前苏联最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早便进入中国,并被节选入中国的学生教材,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的成长。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其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作为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虽说上世纪80年代,同名电影在中国的公映曾引起轰动,但现如今,除了5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还能够忆起这部电影并津津乐道,50岁以下以及更年轻的观众,又有几人能知道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先做做社会调查吧!于是,公司上上下下几十号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上班下班,电梯里,大街上,出租车里,随时随地,从亲朋问到邻居,从六七十岁的老人问到十几岁的小孩,得到的答案却千差万别。对于这一题材,有人熟悉有人陌生,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期待也有人无所谓……

  拍还是不拍?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三 决策

  真的该好好研究一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这时,“非典”的阴霾悄然而至,偌大的北京城即刻进入到紧张的戒备状态,恐慌感四处弥漫,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与外界的交流几乎停滞,计划好的工作不得不暂缓。还好,三个月后,警报解除了。一切又恢复到正常的轨道。

  2003年7月8日,北京,基辅餐厅。由公司领导魏平、张华、贾晓晨牵头,包括作家、学者、导演、编剧、编辑、策划人在内的十多位嘉宾坐到了一起。大家一边欣赏着俄罗斯音乐,一边品尝着俄罗斯美味,针对俄罗斯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可行性,展开了第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一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是不可以拍,但风险巨大,搞不好就会“砸锅”!而一位资深导演认为,要想拍好这部作品,光是前期筹备起码也得两年多的时间,可如果那样,又会错过最佳的播出档期。结果,在拍与不拍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基本统一,那就是三思而行。

  而在怎样拍的问题上,则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走“红色经典”的老路,依照俄罗斯文艺的传统做派,着重刻画正面形象,突出战争对人性的压抑,对美好事物的摧残。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借鉴好莱坞的拍摄手法,像《珍珠港》那样,拍成一部战争题材的爱情片,就敌我双方分别展开描写,将笔触伸向人性深处,进一步探讨战争如何改变人们对青春、对生命的理解。会议结束,结果模棱两可。看来,有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展开论证。

  仅仅过了半个月后,7月23日,第二次策划会又在一批军旅作家之间展开。想不到这一次,大家意见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可拍,但一定要忠于原著。因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前苏联文学中,是一部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任何不当的改编都会惹来非议。因此改编不应该对原著进行太多的修改,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扩充。应在对前苏联文化、战争、人文、时代背景等大前提的合理把握下,表现侵略战争对女性美的毁灭,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并从另一方面弘扬积极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观众获得感动和震撼,从而调动内心的精神力量。可怎样将7万多字的小说扩充成20多万字的电视连续剧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说原有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肯定是不够的,那就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一定的人物和事件,但又绝不能使原来的故事走样。

  经过两次认真仔细的论证,公司领导最终下定决心,无论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克服,这个题材一定要拍,而且要拍好!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上一份大礼!

  四 编剧

  中国人要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成电视连续剧的消息,在俄罗斯引起强烈关注。俄发行量最大的《共青团真理报》在采访原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时,虽说已经向中国人转让了电视改编权,但81岁的“老瓦”却用怀疑的口吻说道,“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中国人会把它改成什么样!”是啊,自从1969年原小说诞生以来,36年中,还从没有谁把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呢。

  看来,要想达到目的,首先得找一个得力的编剧。于是,对俄罗斯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俄罗斯文学的深入了解成了遴选编剧的最重要条件。

  最先为公司提供信息的武斐自然成了第一人选,然而经过几番商谈,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达成。接下来,国内一批知名编剧进入到公司领导的视野中,但之后只有五位编剧被作为重点选择对象,这五位编剧中有四位是军旅作家,只有一位不是,这个人就是曾以电影《二嫫》在国际上赢得编剧大奖的郎云。而最终被选中的也正是郎云。时年49岁的郎云,正好属于深受前苏联文学影响的一代人,本人有着极其浓厚的俄罗斯情结。

  在参加完以上两次策划会后,对于改编原著,郎云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那就是:尊重原著,但不拘泥于原著。随后,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完剧本的分集梗概。梗概写得行云流水、激情洋溢,公司领导层审阅后基本认可。为了更好地完成剧本的创作,从未到过俄罗斯的郎云向公司提出一个请求,说他非常想到俄罗斯去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由于对该剧深入生活、忠实原著的高度重视,郎云的这个请求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

  五 出访

  总经理魏平决定亲自陪同编剧郎云出访俄罗斯。

  2003年10月21日,由北京起飞的SU572次航班,徐徐降落在莫斯科机场。原本对俄罗斯满怀热望的郎云,怎么也想不到在机场入境时会遭受刺激。由于不同的办事效率,两人入境时居然被整整耽误了3个多小时!看来困难比想象的大。

  次日中午,在翻译韩晓星的陪同下,两人前去探访小说原作者瓦西里耶夫。“老瓦”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乡间别墅。两人驱车前往,快到别墅时,魏平问郎云:“你觉得‘老瓦’会是怎样的一个人?”郎云想了想回答:“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头。”结果一见面,果然如是!81岁的“老瓦”不但瘦瘦高高,还微微有些驼背,但精神矍铄,待人十分热情。当两人送上特意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酒时,“老瓦”十分高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至今依然笔耕不辍,而且居然学会用电脑了!

  “老瓦”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70年代曾随前苏联作家代表团出访过中国,他表示如果将来电视剧开拍,他渴望再次造访中国。交谈中,当郎云问“老瓦”,“您认为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什么遗憾?如果有,我在写电视剧本时可以弥补一下。”时,没想到“老瓦”斩钉截铁地答道,“电影拍得非常好,我没有任何遗憾。”此言令郎云唏嘘不已。随后,郎云一五一十地向“老瓦”介绍了自己的改编计划,老人听完后基本肯定,并拿出自己的几本小说道,“希望这几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里面的情节如果用得着,尽管拿去用。”

  为了将剧本中一场重要的戏写得贴近真实,附合俄罗斯民情风俗,郎云向“老瓦”讨教:当俄罗斯男人遇到老婆红杏出墙时该作何处理?,“老瓦”认真地表示说,他一定会痛打老婆,而不会去找情敌算账。这一表白大大出乎郎云的意料,这为他日后的剧本创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告别了瓦西里耶夫,顶着欧洲的风雪严寒,魏平和郎云走访了大量与前苏联卫国战争有关的无名烈士墓、战争纪念馆、历史博物馆以及其它革命遗址,足迹遍及谢尔盖夫市、弗拉基米尔市、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叶卡捷琳堡、伊尔库茨克等八、九个城市,另外还购买了大量战争题材的音像资料。走访了这么多城市,俄罗斯的民情风俗以及民族精神在郎云的脑海中渐渐立体起来。由此他认识到,俄罗斯人民之所以能够先后战胜空前强大的拿破仑及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取得两次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俄罗斯民族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最令郎云难忘的是,在伏尔加格勒,与两人下榻的“旅行者宾馆”一街之隔的街心公园里,在一座小小的烈士雕像前,站岗守卫的竟然是两个穿军装、背长枪的十几岁小孩,且每天都有不同的小孩换岗。这些孩子大都是烈士的后代,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十多天的走访,初到俄罗斯的不良印象,渐渐又被崇敬和感动取代了。11月5日,饱含创作激情的郎云离开俄罗斯,回国投入到剧本的创作中。

  六 创作

  剧本的创作进展得十分顺利,仅用时两个月,郎云便完成了剧本初稿的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此次创作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之所以会这样,大概缘于他对这一题材的强烈热爱,和对俄罗斯文化的深厚积累。在创作的过程中,郎云甚至数度为剧中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

  另外,他还得到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魏风的大力支持。魏老也是一位有着浓厚俄罗斯情结的老军人、老艺术家,正是由于魏老的指引,才使得郎云的剧本洋溢出浓浓的俄罗斯氛围。比如在前苏联广为传唱的歌曲《神圣战争》就被当作了全剧的开篇旋律;前苏联著名诗人西蒙诺夫的长诗《日日夜夜》、《等着我吧,等我回来》等也被用在剧中。当然,在写作中也曾有过迟迟不敢下笔的地方,那就是原作中一场女兵出浴的“裸戏”,这场戏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引起过极大的争议,现在应该怎样来处理呢?经过再三思考,郎云还是将这场戏坚决地保留下来,因为他觉得“裸”是生命的象征,是纯洁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将侵略战争对女性的残酷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想不到这场戏在送审时居然顺利通过,这是后话。

  值得感谢的是,本剧艺术顾问,俄罗斯友人米·瓦·克留科夫(中文名刘克甫)对剧本的最后定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年75岁的刘克甫老人,早年曾留学北京大学,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与中国的黄淑英女士结为夫妻。刘老在京期间,对剧本的修改与翻译做了大量俄罗斯民族原汁原味的工作。正是他无私的帮助,才使得剧本在创作及翻译的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剧本经过审片组论证后,除了一些细小的环节需要再作修改外,总体上得到认可。

  七 导演

  时间紧迫!该找导演、搭班子了。

  几位接触过的“大腕”级导演都对该剧爱不释手,但是迫于周期或其他因素,最终也没有一位确定下来。

  送走羊年,猴年的春节来了。从买断电视剧版权至今,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了,在没有确定导演、没有选定演员、更没有敲定场景的情况下,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几项工作同时展开。编剧郎云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继续完善着剧本;而剧本的俄文翻译工作,也在几路人马的共同努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导演及主创班子也在积极搭建中;制片人也在积极筹划着再赴俄罗斯采景及选演员。

  经过不断地修改、磨合,剧本修改稿给多位专家审看后均认为基本成熟。在元宵节到来前,经过几轮认真筛选,一位带着浓郁俄罗斯情结的导演出现在公司领导的视野中,他就是毛卫宁。经领导研究,认为较其他备选的各位导演,毛卫宁的水平、经验可能有一些差距,但他年纪轻,热情高,谦虚谨慎,在公司直接领导下,应该能完成这一任务。

  八 困难

  早在与瓦西里耶夫草拟电视版权转让合同时,大家就感受到了拍摄这部电视剧的难度!一份俄文协议,简单的几页纸就已经难住了大家,这预示着未来在剧本翻译、演员沟通方面将面临诸多困难。加之中俄之间邮递运输效率之低,令人沮丧!由此折射出来的是未来运输方面的诸多不便。试想,仅几页纸的合同,用全球最快的专递来回也得半个多月!假想他日在俄罗斯拍摄,大量的道具、服装和专业设备需要运送,那可如何是好?双方签署协议之后,按约定我方应将转让费汇入俄罗斯,从换汇到汇款,参与这个项目的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都长了见识:高比例的手续费令人咋舌!这又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在未来的拍摄中确保资金如实到位并得到合理的使用?很多问题等着大家去探明。

  是时候要再闯一次俄罗斯了。

  于是,由制片人贾晓晨带队,编剧、导演、摄像、制片和翻译组队,一干人马再次奔赴俄罗斯。

  行程只有15天,这15天内所有在国内拍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语言不通、情况不明的俄罗斯都要解决。导演部门要选择合适的演员和拍摄场景。制片部门则要做一个俄罗斯“大管家”,在节约资金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剧组打下“前战”,包括:几个月内剧组的衣、食、住、行;器材物资的出入境手续;拍摄资金如何运作;而最重要的是寻到一个既有实力又讲诚信的俄罗斯合作伙伴。比起上次跟旅游团的行程,这次自助组团所遭遇的困难是出发前所没有料到的,尽管大家对俄罗斯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特点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这15天经历的种种,给未来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转变。

  2004年3月24日下午3点离京,晚11点到达俄罗斯,过海关又耽搁了3个多小时,密密麻麻的人群被拦阻在空气污浊的海关口岸,最后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俄罗斯的时候,唯一的翻译却被扣留了。没有翻译的工作异常艰难。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驻俄罗斯记者站首席记者路彪夫妇、莫斯科老北京大酒店的李宗伦夫妇以及友谊大学的留学生韩晓星同学。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他们义务为大家提供了种种便捷,并协助谈判。大家首先接触了俄罗斯“影视”公司,对方表示对我方项目很感兴趣,同时在市内参观新处女公墓和卫国战争纪念馆,所喜26日晚上同行翻译在几经周折后出关与大部队会合了。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导演组主要在莫斯科郊区看景,以及去普希金艺术学院、莫斯科电影学院、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等地挑选演员。制片组主要负责与影视公司商谈合作事宜,几天的时间里匆匆与莫斯科电影界中实力较强的“影视”公司、TTT公司、A媒体公司见面会谈,并参观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由此大家感受到俄罗斯的影视拍摄环境与资金报价和国内差距甚远。别说拍摄,莫斯科的物价极高,不仅灯光设备、场地、道具、服装都是国内的几倍,食宿和交通也比国内贵了太多,若真在这里组成剧组,生活都很成问题。

  3月31日大家在路彪夫妇的陪同下出发去叶卡捷琳堡,这也是编剧郎云在第一次走访后极力推荐的理想拍摄地。理由之一是这里物价不高,城市较旧,拍摄几十年前的影视作品非常合适;理由之二是这里有芭蕾舞剧院和话剧院可以提供演员,亦有一个电影制片厂提供其他辅助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

  4月1日的北京应该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畅,但叶卡捷琳堡却是白雪皑皑、寒风劲吹。上午,一干人马踩着过膝的积雪在树林里艰难寻觅着拍摄场景,参观有百年历史的村庄,异常辛苦。与一帮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相比,身材娇小的执行制片人王丹弋(女)承受着更大的困难,因为积雪已经和她的双腿等高,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但她非但没有叫苦,反而十分兴奋,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如此深的积雪。下午,同志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叶卡捷琳堡电影制片厂洽谈。想不到刚一进门,竟发现有俄方电视台的摄影师架好了机器对着大家一阵猛拍!就在这时,厂长出面将大家伙领到一个小会议厅并请上主席台,这才发现台下竟然是一片大小高低的摄影器材!原来中国人要来俄罗斯拍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俄罗斯电视和平面媒体对此非常关注,所以才有了前面戏剧性的一幕。

  此后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媒体的关注而一帆风顺。导演组坐着越野车看遍了周围的场景,也把这个城市可以挑出来的专业演员都约来侯选,但是演员比起莫斯科的有一定的差距。制片组洽谈了几家疗养院,考察了银行,走访了运输和货物清关公司,也逛了几个大市场,发现这里竟然“国货”齐全,连粉丝、辣椒酱、腐乳都有,只是价格贵了不少,但比起莫斯科要便宜多了。大家在叶卡捷琳堡的几天一直吃方便面,偶尔从超市买几根红肠便成了美味佳肴,遥想未来剧组若扎根于此……大家不禁又比较起国内的种种方便了,可这毕竟是拍俄罗斯的故事,如果合拍价格合适,就在这里扎根了。

  与叶卡捷琳堡电影制片厂最大的商讨,就是灯光及摄影等器材的租赁价格,这决定了是否能在这个城市拍摄。怎奈直至考察结束,该厂长也没能给出明确答复,只有先回莫斯科继续选演员,再等报价了。希望报价使我们满意!

  回到莫斯科,先前接触的几家影视公司的正式报价都出来了,与大家的期望值相差一倍以上。A媒体公司的制片部经理竟提出在白俄罗斯或圣彼得堡拍摄,其理由是他们自己的戏也不敢在莫斯科这个高消费城市拍摄。听到这里,大家都感到困难多多,阻力重重。

  复活节过了,春暖花开了,必须赶紧回国进行后面的筹备工作了。

  九 重生

  回国后收到了叶卡捷琳堡电影制片厂的报价,比我方的预算要高出一倍以上!后来,经过同对方的数次商议,仍未能降至我方的理想价格。看来,在俄罗斯全程拍摄可行性极低。于是确立新的拍摄方案成了当务之急。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没有合作伙伴,没有拍摄场景,演员也没有完全落实,而中国的媒体却越来越关注。方方面面都期望能在一年后看到这部作品,公司也迫切希望完成这样一部意义重大的献礼片。不料,正在这万般紧急时刻,主创班子又发生了变化,摄影、制片主任因自身原因离开剧组,扔下一堆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哪儿拍?俄罗斯的哪一个城市?是由中国人拍,还是花钱让俄罗斯人拍?九月是树叶变黄的季节,而该剧讲的是一个夏天的故事!如果2004年拍不完,2005年拿什么去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献礼!

  难道真的无法完成了吗?公司领导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旦放弃,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一方面经济上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投入的金钱和全部的美好愿望将化为泡影。

  当然不能放弃!既然当初作出了选择,就一定要坚强地走下去。

  经过紧急磋商,公司领导果断决定重新组织主创班底,并调集所有的力量,全力以赴,展开了新一轮的工作。此时,有着丰富经验的执行制片人张光北也加入了团队。

  新的工作在新主创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展开了……

评论电视剧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