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王伟访谈:太合为什么做传媒?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长久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总是在夹缝中生存。衡量这道夹缝宽度的就是政府制定的政策。政策的口子开的越大,民营企业的机会也就越多。

  13年前,一家做贸易的纯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北京地产领域。10年后,这家在

地产界“低调”得出名的企业,开始切入传媒领域。

  如今,尽管有关《手机》的消息铺天盖地,但还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出品方之一,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的“太合”2字。而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其实只不过是已经完成初步布局的太合控股在传媒领域落下的第一粒旗子。

  从趋势中把握机会

  <<投资与合作>>:在2000年前后,国内的一些企业,比如星美传媒、中信文化等纷纷开始快速介入传媒领域。在地产行业已经做得很不错的太合控股,也选择在这个时候投资传媒。您认为是原因使得很多人在那个时候都开始不约而同地钟情于传媒业?

  王伟: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了调整期,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整合。在这种产业背景下,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把投资目光从互联网转移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领域。

  传媒业就是我们这些企业在长时间观察当中找到的投资兴奋点。传媒业之所以会让我们这些投资人感到兴奋,是由于传媒本身所具备的特性造成的。

  到上个世纪末,中国的传媒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产业。但是中国传媒政策已经开始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开放态势,这就意味着中国传媒开始具备形成产业的政策基础。而传媒娱乐业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预示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传媒行业也将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投资与合作》:一个企业的风格,包括投资的风格在内,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受到企业领导人个人风格的影响。太合控股在选择切入传媒领域的时候,是否也受到过类似的影响?

  王伟:就我个人甚至包括整个太合企业来说,相对更喜欢选择充满机会和挑战的行业。

  很多民营企业家过去都是从80年代中末期开始创业的,前期的创业肯定也是追求第一桶金的过程。到了2000年左右,经过10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垮掉了,也有民营企业发展的不错。包括太合在内,这些发展不错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考虑要单纯追求商业上的盈利了,而会更多地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理想!

  到了上个世纪末,国内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产业领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改革和松动的迹象。包括派格、光线在内,国内民营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公司已经出现了萌动的苗头。

  同时,国际传媒企业进入中国,已经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态势。这表明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中国传媒领域的价值在过去是被明显低估的,从而具有爆发性增长的潜能。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兴奋。

  我们必须挤身其中。

  《投资与合作》:但是传媒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领域。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在内,号称是世界第二大产业。太合为什么会单单选择进入影视行业?

  王伟:民营企业掌握的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来获取最大的效益就成了民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从投资角度来说,传媒行业有很多领域都是可能的投资对象。但是如何能够寻求到投资规模不需要很大,但是却能够迅速产生影响力并且确立起自己的市场地位,这对我们这样刚刚切入传媒领域的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在电影行业里,那个时候一年做几部非常好、非常有影响的电影并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产生的影响力却非常大。

  我们当时就希望,三年之内成为国内民营电影制作领域最好的品牌之一。现在,我想这一点我们是做到了。相反,假如当年我们把同样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那么也许我们还处在很初始的品牌积累阶段。

  未来,太合传媒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跨媒体的、互动性运营平台,因此我们将来肯定会涉足其他媒体投资领域。只不过具体的时间和切入角度要看机会。

  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投资与合作》:一个企业开始入一个新的领域,一般都会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或者说使命。太合进入传媒领域的发展目标又是什么呢?

  王伟:我们希望未来太合传媒能够成为中国国内市场上占有核心地位的综合性跨媒体运营平台。从现在起,我希望再用五年的时间,让太合传媒能成为在中国市场上跟NEWS,维亚康姆等跨国传媒巨头进行直接对话的公司。

  《投资与合作》:那么太合有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比如说成为中国的“新闻集团”?

  王伟:我们不会去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或者说谁谁的中国版。这种光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们更关心的是太合传媒自身实力的提高。我们希望我们所投资和经营的每个板块,不管是电视节目、电影、电视剧制作,还是未来可能投入的其他领域,在国内市场都应该是位居前三名之内的。

  《投资与合作》:传媒领域具有“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没产出”的特点。那么自2000以来,太合为实现自己在传媒领域的目标总共投入了多少资源?

  王伟:目前为止,单纯的资本投入约为1.7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整合资源的投入估值应该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

  《投资与合作》:根据我们的观察,太合传媒成立至今基本上采用的是并购的方式而不是从业务做起来慢慢做大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太合在传媒领域的投入主要是用来进行收购的。但问题是,在中国传媒产业真正有价值的并购对象并不是很多。最初作为传媒业外资本,你们又是如何吸引中国传媒领域非常稀缺的优质企业来跟你们合作的,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并购成长所具有的速度优势的?

  王伟:我个人的感觉,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勿庸置疑的是,资本本身对中国的传媒公司来讲是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但是,尽管前几年他们对资本的需求是很渴望的。不过,我觉得传媒行业的精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做事的理念,这也是他们非常在意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之间的对接可能是我们最终能够达成双向选择的一个关键点。

  传媒行业是很特殊的行业,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传媒精英是非常看中其合作者对于行业的感觉以及合作者的做事风格的。

  当然,太合控股本身的品牌以及进入传媒领域后形成的行业形象对于后来的合作者可能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

  《投资与合作》:那么,太合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主要又会考虑哪些要素或者标准呢?

  王伟:首先,我们选择的收购对象或者合作对象要符合太合构建跨媒体平台发展的战略需要。

  第二,我们选择的并购对象本身必须具备较为完整的业务运营能力和以往业绩的证明,比如品牌、市场影响力、行业地位等方面。

  第三,潜在的并购对象跟太合传媒平台本身具有的资源之间的互补性。

  当然,合作者做人的理念和风格跟太合是不是和谐也是我们在选择并购对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投资与合作》:太合对于并购过来的企业,是让这些企业仍然保持原有的发展轨迹,根据这些企业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发展策略?还是在太合平台上赋予这些企业某种职能,从而让这些企业顺着这种职能往下走呢?

  王伟: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我们投资一个企业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未来它在我们传媒产业平台的位置,所以它首先要符合我们整体发展的需要。如果是把一个本身具有一定价值的企业改变成为我们所需要的,那还不如我们在市场上找一个特别合适或者接近这个角色和位置的企业。我想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基本都是我说的后一种情况。

  当然,我清楚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有总体的想法,然后强求企业或者要求企业去做,还是根据原来企业已有的发展规划,让它去自我发展。

  但是,我觉得这之间并不矛盾。第一,构建一个大的传媒平台对于一个领域内的独立企业来说都是一种需要,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完整的生物链或者生态环境里茁壮成长。从投资人角度来考虑,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投资或者组建一些优质的企业来创造这样一种生态环境。

  我们在寻求合作的时候,就会考虑合作伙伴未来会处在整个生态环境当中的哪个部分。这是大家谈合作的前提。合作各方需要达成很多共识并形成契约,所以这里不会存在根本的冲突。通过这种合作,大家就更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更大的平台,会发现可以利用很多资源优势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

  在制定新的发展策略的过程当中,我们肯定会特别尊重整个企业团队的发展理想。我们会严格遵循这样的原则和游戏规则来做事情。当然在他们有需要的情况下,我们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

  推动双层资源互动

  《投资与合作》:太合传媒本身作为一个投资、运营和可能的融资平台,与太合控股的地产、金融和科技等业务板块之间的关联程度似乎不是很大。作为太合的创始人,你是如何看待太合控股的这些多元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的?

  王伟:地产是太合从前到现在的主攻产业。太合控股也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地产现在是太合稳健的基础产业支柱。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走一条多元化道路。

  于是,我们会通过投资来做出新的选择。传媒、科技和金融就是太合这几年进行选择的结果。我们选择的这些行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具备高成长的潜能。

  单纯从业务角度来看,这些产业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大。但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这些产业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例如,我们的房地产公司每年会开发大量的项目,其中包括高端的住宅、商用建筑、写字楼、酒店等,这些将会给太合传媒等产业带来极大的品牌效应与资源支持;同时,太合地产能够形成很强的现金流,为公司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反之,传媒对金融、房地产、科技三个公司再品牌宣传上也都能起到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投资与合作》:我们看到在太合四大产业布局当中,传媒、金融和科技都是所谓的新兴行业。太合控股在支持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时,是否会有所侧重?

  王伟: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控股公司对四大产业的投入和资源配置来讲,除了地产就是传媒;其次,科技、金融跟传媒具有同样的成长性,只不过在战略上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

  《投资与合作》:现在太合传媒开始走向了前台,太合控股在媒体运营方面的前台。在这种情况下,太合控股在太合传媒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伟:主要是总体战略方向的制定,对于资源配置方面的管理,重大决策的参考建议和支持等几个方面。

  强化造血功能

  《投资与合作》:根据我们的了解,太合传媒过去的投入全部来源于太合控股。随着中国传媒市场的启动,太合传媒对于资本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未来太合传媒除自身的经营积累之外,是继续主要依靠太合控股的追加投入呢还是主要依靠企业外部的融资?

  王伟:我们目前制定的战略要求太合传媒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太合控股的追加投入仍然会是太合传媒的一个重要资本来源。而太合传媒良好的经营业绩也为其市场价值的扩大提供基础,在此前提下,我们不排斥任何融资渠道,包括间接的银行信贷融资和通过单体项目合作形式产生的项目融资。

  太合传媒选择融资的方式将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的状况。

  太合传媒本身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新的产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还会来自于太合控股方面的直接投入。这种可能性永远都是存在的。太合传媒本身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还有就是我们会以太合传媒本身作为发起人,充分利用自身在传媒市场的投资管理经验与投资能力;寻求成立传媒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能,跟业内和业外的资本包括国际资本进行合作,扩充我们可以去管理和投资的资本规模。我们将在其中扮演投资管理人的角色。

  《投资与合作》:太合传媒在寻求外部融资的时候,将是会以太合传媒为融资平台,通过稀释太合控股持有的太合传媒的股份来融资为主?还是说会以太合传媒旗下的公司融资为主?比如华谊兄弟太合本身也长大了,它的市场价值也在增加,也具备了吸收外部资本的基础。

  王伟:我们收购任何一个企业,绝对不是说要把这个企业做成太合传媒的附庸。我们有一个关于传媒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在这个架构下每个企业都必须要具备自己经营的核心能力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所以,太合旗下的各个公司,都有可能会成为融资平台,太合传媒本身也会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成为一个融资平台。

  《投资与合作》:这两者之间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抛开纯粹资本运作的因素。华谊兄弟太合引入一些新的合作伙伴主要会是用来发展华谊兄弟太合这家公司。而如果是以太合传媒为平台进行融资,其对下属公司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果以太合传媒为平台融资,其吸收的资本既有可能用来收购更多的企业,也有可能用来投入到下面的企业,你更倾向于使用哪一个融资平台呢?

  王伟:这里我觉得这里面没有个人倾向的问题。比如华谊兄弟太合已经很成熟了,他本身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为了发展的需要进行融资是必然的。

  竞争主要来自内部

  《投资与合作》:随着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上很多大的传媒公司都已经来到了中国,一些公司,比如ViaCom、新闻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最近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国内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资本也纷纷在传媒市场跑马圈地。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总结国内不同传媒公司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态势下,您认为太合传媒未来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新兴的民营企业还是国外的传媒巨头?

  王伟:我个人认为,近期国内传媒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占到主要的地位。国内现有的综合性传媒平台之间的竞争格局会处于比较大的调整状态,同时也将会开始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在这期间,国际上的传媒公司也会借机完成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

  但是从政策的开放程度和传媒市场启动的速度来看。近期,太合传媒面对的主要竞争还是来源于国内。

  《投资与合作》:随着中国传媒市场的不断开放,进入传媒领域的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同时,中国的传媒市场本身也在成长。您认为近期国内的这些企业,比如星美、北大华艺(现为保利华艺)、中信文化等之间真地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吗?

  王伟:这种优胜劣汰主要不是由于竞争造成的。我觉得目前中国传媒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而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侵蚀自己的市场份额。因为这些公司本身的市场占有率都不是很大。传媒行业本身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同时就目前的状态来说,中国的传媒产业投资还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目前进入中国传媒行业的公司并不都是在寻求长线投资,也不是都具备雄厚的实力。

  《投资与合作》:但是,这几家公司都宣称自己是在做长线投资和战略性投资,而不是捞一票就走。

  王伟:我觉得在自我的感觉上应该都是这样,但是在心里准备上并不是很充分。如果说未来几年里有公司被淘汰出局,或者说垮掉,肯定不是来自于其他公司的竞争和蚕食。

  首先传媒这块蛋糕在迅速扩大之中;其次在传媒市场里现有的知名公司,还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想在三四年内,也许是更长的时间内有些企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与国际知名企业对话与竞争。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公司并不是外部的竞争而导致垮台的,而是因为其自身的经营状况造成的。传媒企业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传媒行业的规律并找到一条现实有效的盈利路径。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比的是耐力和有效获取资源支持的能力。如果企业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它也就等不到那一天。

  《投资与合作》:由于政策限制和文化环境方面的因素,来自国际传媒公司的竞争还没有构成中国传媒市场的主要方面。在这里,文化是所谓的民族企业抵御外来竞争非常强有力的武器。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吗?

  王伟:中国传媒市场的特殊性。国内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跟自己竞争。这种竞争是大家比耐力和能不能达到终点的竞争,而不是谁先达到终点。这个比赛才刚刚开始,后面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长远的竞争或者说威胁可能会来自于国际上大的传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比如说五大唱片公司在中国的力量是最薄弱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更多的只是意味着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国际上大的传媒集团在中国市场上大都还处在观察和布局阶段。

  我们和这些国际巨头之间还没有形成短兵相接,中间还隔着一个战壕,大家还在互相瞄着。而在战壕中间立着的分明就是政策、市场规则以及文化。

  和其他产业,比如汽车产业一样,传媒产业也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既国外传媒巨人对中国市场的竞争是通过国内传媒企业体现的。

  这同时也说明,来自国外的竞争也是有可能转化的。因为国外的传媒娱乐到中国来也需要本土化。国内每个实力比较强大的民营或者国有传媒企业可能都会拥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或者团队,这种团队不是在短时期就可以复制或者空降的。国际传媒巨人来到中国时,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造成强大的人才流失,二是与国内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成立合资企业。

  太合传媒至少应该成为它们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对象。这可能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局面。毕竟,在竞争和合作的策略选择上最终还是根据利益来决定的,将对手击倒并不就是唯一的选择。

  看好传媒市场前景

  《投资与合作》:国内外的大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的传媒市场。根本动因无非是看中了中国传媒市场的潜力。您认为未来中国传媒娱乐市场的发展空间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王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传媒产业来讲具有现实的市场意义。中国人消费习惯的转变,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代表的消费能力的增加都将会为中国传媒奠定真正的市场基础。而最根本因素则来源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投资与合作》:但是,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初期,很多人都曾经对电影院的存在表示出了怀疑的态度。尽管大家现在已经看到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

  王伟:以电影为例,有几个关键的决定因素。最重要的是有效电影观众群体的增长。现在大多数人看电影并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但是,一些大片比如黑客帝国更适合于电影院里播放。虽然有盗版,依然会有很多人到电影院去观看,因为在电影院里产生的震撼力是在家里所无法获得的。因此如果电影院能够更好地成为进行体验消费的场所,对于电影市场将会形成很强烈的促进作用。

  第二,盗版市场的萎缩。这对传媒市场肯定会是一个高敏感度的变量。因为盗版的减少起码会从两个方面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一个是电影人群会增加,第二个是影像产品的销售会增加。

  影视产品的发展又会为传媒衍生产品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在国外,电影市场70%的收益来源于非门票收入,而中国的传媒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刚刚萌动的阶段。这里面肯定蕴藏着大量的机会。

  还有不断传来的院线建设的消息;电影产品制作水准的提高;仿冒产品竞争力的下降等,这些趋势还是能够看得比较明显的。

  《投资与合作》:从中国人消费习惯的转变到电影市场供给水平的提高,这是不是说中国电影产业即将迎来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时期?

  王伟: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处在一个平整期。在过去几年电影票房实际上是在下降。《英雄》是一个强心针,但是短期内不太容易被复制,它是由各种挺特殊的因素促成的。

  我个人感觉未来一两年内中国的电影行业继续处在10亿元票房上下盘整过程中。但是一旦跃过了盘整期以后,上面提到的几个市场因素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以后,中国的电影产业将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投资与合作》:到那个时候,看电影更多地也将会成为体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伟:看电影不再单纯是为了看片,而是在进行一种综合消费体验。电影院也将会变成综合娱乐场所。

  《投资与合作》: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化的进程将会加快速度。

  王伟:肯定会加速。中国传媒会越来越市场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才会更有信心在这个市场中求得更大、更快速的发展。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