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专家谈《陪读》:全社会的《陪读》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6:38 新浪娱乐

  电视剧《陪读》故事取材于一群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生活,其实定位于映射整个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又穿插一个委婉曲折的情感故事纠葛,并塑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来煽动观众的情感……可以说,《陪读》具备了当代电视剧最全面的娱乐因素。

  当代中学生的生活较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实际是单一多了,尽管当代中学生有一些时尚的游戏如上网等等,但他们惟一的目标就是备战“高考”,而《陪读》又专门写这一
领域的生活,所以编导于此很难,只有写“竞赛”、“朦胧早恋”、“上网”、“体育运动”……于是,编导就以陪读大院中的大人们的故事为主线,这些大人们要比中学生的阅历丰富,因此故事框架就突破了,也就可以有一对恋人的分离,就有不知父子关系的父子相见,就有渴求婚外感情的游戏 ……这样,电视剧《陪读》就有了可看性,就有了让编导游刃有余的天地。

  艺术是要表现人生的,优秀艺术作品首先就要有成功鲜活的人物形象。《陪读》以极大的功夫塑造了阿琼的形象。这是一个美丽贤慧高尚的女性,是艺术反复塑造过而屡见仍鲜的类型,是电视剧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阿琼外貌是美丽的(饰演这个角色的陶慧敏无疑是称职的),她的内心世界更是美丽的(开篇她识破“人贩子”机智地救出了萌萌;结局她以自己的角膜给盲童以光明……),她含辛茹苦克服病痛抚养小山,,她以爱心帮助萌萌听课,她以宽宏的胸怀去处理与家宏的感情,并引导她的学生走出感情的误区……最后,编导以其墓志铭“躯体捐献国家/爱情深埋大地”,理念化地标示出她的人生品德。

  除去阿琼有较强的理念化色彩外,其他的人物都十分鲜活,赵红英、韦家宏、老钟头、陆俊平、小山、小玉、陈雷等等。当然 ,剧中几个女性形象更成功一些,,尤其是红英,她具有鲜明“市民性”,其言语构成许多戏剧冲突矛盾。

  教育是社会活动至关重要的部分,写高中生备考的生活自然会触及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如只将考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视为惟一的最佳选择,这构成了全剧的基本框架。虽然剧中以韦家善与儿子之间的分歧来表示自己的理念:应该尊重青年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编导并不想对千军万马只奔高考独木桥的问题作简单的评判,而是对此作一种真实的描述。

  追求真实必然会触及到社会问题。《陪读》中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描述是不隐晦和不回避的。吴小山转学到省城是剧情发展的关键,但让他转学的原因就是他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他会为新学校带来新的荣誉,所以他才能和母亲来到省城。其中还尖锐地表现出各地高考录取不平等的社会弊端,也就有“复旦”带着子女异地求学成为“高考移民”等发人深省的情节……

  《陪读》,是全社会的陪读!

  长篇电视剧结构是最难处理好的因素,《陪读》不错。《陪读》的开篇好。人物大部分都出场了,而且不是简单的报幕式的交代,而是在戏剧冲突中的性格亮相。如小玉和菲菲的争吵,引来红英与“复旦”的一场水战;又如阿琼在火车站出场,一巴掌从人贩子手中解救了萌萌;又如家宏在车站似乎认出了当年的恋人文静(阿琼);结局也好,戏剧收煞也见功力:阿琼以唱歌的录音与儿子诀别,“遗体“告别这场戏是剧中画面影像最好的一场戏,编导设计人们站立两旁,向阿琼遗体上放置鲜花……感人且煽情。 (徐志祥/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篇。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