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冯远征刘涛于小伟石钟山聊《遍地英雄》
新浪娱乐讯 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遍地英雄》在各地播出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2006年8月18日13时,该剧主演冯远征、刘涛(blog)、于小伟(blog)、小说作者石钟山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畅谈该剧。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赵宁,现在做客嘉宾聊天室的是电视剧《遍地英雄》的主创人员,坐在我身边的是《遍地英雄》的原作者石钟山老师,旁边是“菊”的扮演者刘涛。
刘涛:大家好。
主持人:再旁边是扮演北泽豪的冯远征。
冯远征:大家好。
主持人:离我最远的这位自己介绍一下吧。
于小伟:大家好,我是扮演杨宗的于小伟。
从小说到电视 “菊”变动大
主持人:各位网友,除了电脑参与,您还可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石钟山老师,从小说到电视剧,“菊”的角色好像变动不少。
石钟山:这种变动很正常,原来是小说,小说和电视剧有一些差异,不光是人物的塑造,这种调整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以及小说到影视需要审查等这些都有一些关系。
都是第一次参演抗战戏
主持人:三位都是第一次接抗战题材的作品吗?
刘涛:我是第一次。
主持人:于小伟呢?
于小伟:我是第一次。
主持人:冯远征呢?
冯远征:我好象也是。
主持人:三位接这个作品是因为它很有魅力,被吸引才会来?说一说刚开始剧组找到你们的时候,是为什么接这部戏?
刘涛:刚开始觉得抗日题材的戏大家会想到主旋律的东西,以抗日为背景的故事,我们更趋重于老百姓的英勇、团结、足智多谋,跟以前的主旋律不一样,所以觉得更有吸引力。
于小伟:当时拍这个戏之前,跟戏的制片人王总合作过,还有远征老师,在03年的《在一起》戏里面。那是第一次。第二次,其实我也不太知道我适不适合这个角色,当时看了剧本之后,就觉得跟我以往的反差非常大,首先就是从外形上改变很大,然后还有就是人物的丰富还有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在剧中的起起落落。当时就觉得很喜欢,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挑战吧。后来拍完之后还是会有一点点遗憾。
主持人:遗憾在哪里?
于小伟:遗憾在我自己。他们都非常棒,遗憾在我自己。
刘涛:他太要求完美了。
主持人:问一下冯远征,因为这次你是演了一个反派,来看我们网友的留言,有一位很有意思。
网友:看见冯远征,就会想起心狠手辣的日本人,不知道涛姐姐站在他旁边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会不会被他吓到?
刘涛:我一直都在诱惑他,让他感受一些中国传统女性赋予的崇高的美德。
冯远征:(笑)。
刘涛:我会让他很敬畏我。
冯远征:我接这个戏,首先是石钟山老师的编剧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每一部都会让你眼前一亮,无论是最早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遍地英雄》,还有很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首先很有深度,有生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就是你能感觉到他是内在的的东西,看完之后很激动,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投资老板是我们的好朋友,他每次抓戏题材都很准确,他首先会考虑到这个作品是否好,然后再有一个就是考虑是否有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制片人。再加上就是这个戏的演员阵容,很多年轻演员,不论是刘涛、于小伟,包括李强,这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在一起,我觉得会很好看,所以我选择了这部戏。
从《遍地鬼子》到《遍地英雄》
主持人:原来是这样,很多朋友都说,石钟山老师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都是收视率的保证,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这部戏和那两部戏是不是三部曲?
石钟山:不是,这个是之外的东西,不是三部曲里面的,跟《母亲》一样,都是之外的东西。
主持人:以前叫做《遍地鬼子》。
石钟山:对,只有对手才有英雄,对于英雄有很多的解释,我们传统的英雄就是描写就义的、牺牲的,这次讲的就是民间的土匪、地主、普通农民,用另外的方式展现英雄情怀,《遍地鬼子》如果作为电视剧的题目的话,会有一些歧义,正是因为有鬼子,所以才有英雄,所以就把电视剧名字改成《遍地英雄》。
刚进剧组 刘涛有些不适应
网友:刘涛姐姐在出演“菊”的角色,是怎么把握这个角色的?曾经当过兵吧?对这个戏有帮助吗?
刘涛:这个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刚开始进剧组的时候很不适应,在东北,尽可能地要说东北话,因为一开始拍的那一段戏是我当老板娘以后,和北泽豪的戏,就是我刚剧组就要拍的戏,就张罗来张罗去,周旋于日本人之间,这是我的弱项,真的要去把握,用心去演,是靠演技的,我比较得心应手的是前面做小媳妇那一段,那一段好演得多,演地下党那一块很难的,其实要用心去演。
刘涛东北话总不利落
主持人:冯远征还记得那部戏吗,就是“菊”在张罗着。
刘涛:第一场戏就是我的店开张。
冯远征:她的东北话老是说不利落,导演老在纠正东北话,我们这个组最大的好处就是团结,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去演戏,于小伟说自己有遗憾,是在谦虚了,他们都在认真地去思考自己演过之后,反思自己。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今天听说在这做客大家都非常开心。
刘涛:过年一样。
于小伟:对。
主持人:不光是刘涛学东北话,于小伟也要学,你们在学东北话中,有没有探讨过一些捷径和方法?
刘涛:老看赵本山,学宋丹丹。
冯远征:这个戏绝大部分还是以普通话为主,只是“菊”的人物需要一些东北话,因为要考虑到南方观众。
于小伟:不是纯的赵本山那样的东北话。
主持人:我觉得于小伟学的还是挺有味道的。
于小伟:(学东北话)那不咋的。
于小伟就干净了六集
网友:这是一个充满阴郁气质的人物,虽然是东北军人出身,还是跟于小伟本人出入很大。
于小伟:我觉得是,确实出入很大,因为杨宗这个人物在后期一大部分都是比较低沉和颓废的状态,要求这个人物特别的内心的挣扎、矛盾,在你刚起来的时候被一个一个打击一次一次击倒,需要很大的内心的张力。对于我来讲,算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我记得记者回来说,看到于小伟在片场的打扮,穿着靴子,特脏的打扮。
于小伟:对,就干净了前面六集,后面特别脏,胡子留成那样。
冯远征塑造不一样的鬼子
网友:我超级喜欢冯远征演的北泽豪,他很坏,但是他却坏的不让人讨厌,他的眼神是更甚于言语的,连最后他死了我都觉得不应该,令人心痛。
冯远征:我寻找了另外一个途径,不希望把日本人演得特别狰狞,他们来侵略中国的时候是找了一个理由来侵略,不是单纯地说是为了侵略而来,像北泽豪每次杀人一样都要找一个理由,他为什么喜欢听音乐,他对“菊”的敬畏和喜爱,我跟导演说,他内心是喜欢“菊”的,是喜欢她的,但是他出于跟“菊”是老师的这层关系,他敬畏她,他从内心是喜欢这个女人的,并不是从内心说爱她就要得到她,是精神上的慰藉,我希望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还要观众看到他的另外一面,发自内心的一面。
主持人:这里体现出很多人性的本质,但是有很多的网友也在这里提出反面的意见,很多人觉得冯远征的北泽豪把日本人演得让人同情了,对少年儿童有误导。
石钟山:以前看日本人就觉得是坏人,他需要找到一个十足的理由,他作为一个人,有各式各样的想法,我觉得作为一部片子,很多东西在进步,我觉得把条条框框的观念性的东西去掉,日本人是侵略者,但是从另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人,冯远征塑造的北泽豪就更新鲜一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些。
“菊”比阿庆嫂更丰富
主持人:很多人觉得“菊”像另外一版的阿庆嫂。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刘涛:我觉得后半部分有一点雷同,就是因为都是开一个酒店,都是在周旋于日本人之间,其实我是了解北泽豪对我是喜爱的,后来挖药、挖情报跟阿庆嫂有一点雷同,但是有不同的方式,我有很多容忍的东西,我有我的情感,我有我的让步,我都不可以去表达,要默默支持,但是全村的人都误以为我就是一个女汉奸,抄我的家,打得遍体鳞伤,但是她还是有她的情感在里面,除了地下党之外的工作,还是有她的爱的。
冯远征:为什么把她比喻成阿庆嫂,如果先有“菊”的话,大家会觉得阿庆嫂像“菊”,只是找了一个说法,就是“菊”像东北版的阿庆嫂,实际上“菊”比阿庆嫂更丰富,因为她是一个原创的人物,她一开始从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变成了地下党,又被全村人误解,似乎成了女汉奸,最后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她不是一出来就是阿庆嫂的角色,而是从一个弱者慢慢变成了一个强者。
主持人:有很多的影迷朋友很伤心地说,一看到剧中“菊”受到欺负和误解,他们就难受。
刘涛:他们太投入了。
冯远征:说明刘涛演的好。
刘涛对“菊”的解析
网友:让涛姐姐来解释一下对这个人物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刘涛:其实刚开始这个人是很单纯的,她其实也是一个大家闺秀,嫁到了这样一个大户人家,第一场我结婚,我结婚是不认识自己的丈夫,所以我才会偷偷看一眼这个人什么样,有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是我的公公认为我是扫把星,认为我进了这个家,这个家就不得安宁,直到我丈夫死去,这一系列事情我都是很单纯的,我的感情和思想都很单纯,直到我的丈夫对我开了那一枪以后,我才开始思考,才真正地有故事。
所以到后来整个人的变化,其实很多的观众会认为变得太坏了,两集不出来,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其实这两个转变其实是有一点点难把握。但是怎么去把握,我觉得剧本的原创还是挺重要的,它会指引我要怎么演,包括导演,他们会帮我去抓这部戏,如果单靠我,没有那么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