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王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1951年,电影《白毛女》在全国上映,从此之后,“白毛女”成为在全世界传播的中国符号。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在长春诞生,虽然稚嫩,却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涵义。
再往前数,新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轰动,成为另一种获得胜利的武器。
能把这一切连接起来的,是一个叫王滨的人。
再往前说,二十岁的王滨,青春焕发,魅力四射,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然而,1933年,由于下颌骨骨髓炎,手术后骨断牙费,面容变形,演员王滨不能演戏了。牙病不会伤及生命,却毁了王滨的梦想,最终,他不得不放弃了表演,却没有放弃电影。
在上海,不停写作的王滨,争取到了一个当导演的机会,拍摄他刚刚写完的剧本《海葬》。第一部电影并不成功,来到延安的王滨开始了话剧导演,并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在整个解放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也得以延续他的导演之梦。1949年,王滨接到了一个让他兴奋的任务,拍摄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十五年后,王滨又站在了摄影机旁。相较同时期上海的电影而言,《桥》显得生涩粗糙,这样的结果王滨当然不会满意。于是,他要把歌剧《白毛女》改编成电影。电影《白毛女》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滨心里应该是无限的骄傲。但他还是习惯性地躲避着镜头,甚至躲避了各种各样的荣誉。
本期《电影传奇》为您请来了王滨导演的妻子和熟知他的同事,为您讲述这位传奇导演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