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浪娱乐讯 《苏菲日记》最初诞生在葡萄牙,之后迅速地被翻拍成英国、德国、巴西、智利、越南等多种版本,征服了海外无数的年轻人,中国版《苏菲日记》取材于八零至九零后的“Y一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从大学校园到初涉职场,从懵懂的恋爱到青春的反叛,中国Y一代正在经历、体验的生活情境将毫无遗漏地展现于此剧中。经过前期网络投票的人气拼杀,最终“兔子牙”凭借自己清纯的外表,自然不做作的气质,与“苏菲”贴近的性格形象,获得网友、嘉宾、片方三方认可,幸运出演“苏菲”一角,目前该剧主创人员正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进行紧张拍摄,而第一集已经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在新浪视频中首播。同时,虚拟人苏菲的博客(blog)也已经安家落户新浪。
12月22日17时,《苏菲日记》主创:主演“兔子牙”徐艺涵、编剧丁丁、导演林浩然、华索影视总经理浦晓燕等做客新浪与广大网友互动,以下为实录:
短剧《苏菲日记》展示“Y一代” 主创揭秘幕后花絮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一部好看好玩的电视剧和大家见面了《苏菲日记》,今天我们也请到了主创人员和我们一起聊一下电视短剧的幕后花絮。来自华索影视总经理浦晓燕。
浦晓燕:你好,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还有阮浩和导演林浩然。
合: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当时咱们看重了这一部戏的哪一点来决定拍摄它?
浦晓燕:对,因为最早在葡萄牙,然后风靡整个欧洲和南美洲,因为这一部戏是专门为“Y一代”量身定制的一部戏,通常是出生在1980年1995年之间的年轻人,这一代恰恰就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代人,他们已经开始走向社会,成为职场上的中坚力量,也有很多人刚刚步出校园,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我想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同时还有一个娱乐导向。
主持人王莹:这个“Y一代”就是young…
浦晓燕:还不是这样,它相当于“X一代”,然后就顺延,X以后出生的人叫Y,以后就是Z。我们观察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他们消费信息都不一样,对“Y一代”来说,我想你们都是“Y一代”,你们成长的环境都是跟电脑、手机四处移动,周围信息很多,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
主持人王莹:问一下阮浩先生,《苏菲日记》它从欧洲到了中国有什么不一样?
阮浩:咱们聊一聊一开始我们选择这个题材,选择这个剧有它有意思的地方,我们最先是在轻微体上,网络上做一个剧,这样的话其他的模式没有过,我们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尝试,而且这个剧的形式是日记体的,等于播客(视频分享)和博客是同步在,每天都有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话我们是希望苏菲这个人物是像我们大家一起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大家都能感觉到她的成长。
主持人王莹:电视短剧还不准确,应该是网络短剧更为准确,对于我们这部戏的定位。
浦晓燕: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一部跨媒体互动剧。
主持人王莹:电视上播,网络上也可以放,播客博客都可以看得到。
浦晓燕:我们是针对于新媒体的一个剧,不仅在网络上看到,还可以在移动电视系统都可以看到,同时我们也在电视上,电视不是我们的第一阶段针对的媒体,我们会在第二播出阶段才会放在传统的电视平台上播出。
主持人王莹:刚才阮先生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吗?
阮浩:也不能这么说,至少我们希望,电视是有播出时间的,这个网络剧的话,相对来说比较适合观众能够自由选择,我今天想看上星期的苏菲的情况,我要能够了解到。然后最关键的还有它可以让观众介入进来选择参与互动,比如每周末苏菲有两个小问题,有不同方向的选择,所有观看的观众可以帮苏菲选择,有一些互动。
主持人王莹:如果自己碰到和苏菲一样的问题,苏菲怎么结果,自己也借鉴一下。
浦晓燕:互动的形式就是我们针对“Y一代”他们信息消费的特点来进行的,这一代人他们都非常自主自我,所以不是被动消极的,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决定故事的发展,所以为什么养成了游戏为什么那么游戏,故事应该也是养成的故事,苏菲的成长还有苏菲的故事线的发展都是由网友来养成的。
主持人王莹:定位非常明确。八零至九五出生的一群人。林浩然您算是一个华裔导演了吧!
林浩然:没错,我在加拿大长大。
主持人王莹:那个时候你有没有听过《苏菲日记》?
林浩然:有,我一直在英国,看到很多年轻人,不管是学生还是年轻人,上班的都喜欢看。
主持人王莹:当时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有一天会拍《苏菲日记》呢?
林浩然:当时没有想到有这个机会,后来华索影视他们的跟我说这个项目,我非常的开心有这个机会可以拍《苏菲日记》。
主持人王莹:原来看别人怎么演,怎么诠释这部影片,自己拿到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挺难拍的,因为它的呈现方式只有几分钟,越短的东西越难操作。
林浩然:比较难,但是《苏菲日记》在…,每一周我们都有选择,观众可以选择苏菲怎么选,可以影响他的生活,有很新的一个概念。
主持人王莹:两位出品方还是看重了他的在海外生活的经历…
浦晓燕:这是我们考虑的因素,这部剧是非常时尚感的,而且“Y一代”的年轻人也是他们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信息也是非常时尚、前沿的,所以我们希望这部剧到中国来能够保持这一特点,同时我觉得林浩然导演他有一个特点,他能集结合本土又结合西方,跟他成长的经历相关,如果能在中国成功的话,他必须保持既国际化的一面,又有本土化的一面。
阮浩:因为他曾经拍过一个电影,有关篮球的一个电影。另外我觉得他的,“Y一代”对我们来说还是不是特别能够了解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特别是心理,为什么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角度,比如说选择林浩然来,他是可以,怎么讲?是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了解这些苏菲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希望是一种稍微客观一点的角度来展现苏菲,而不是说我是特别主观的,呈现出来是完全了解得很清楚的,我希望他有一些客观的视角,所以他的履历也好,他的生活经历也好比较符合。
主持人王莹:林浩然,对你的评价很高。
林浩然:脸红了。
主持人王莹:你属于“Y一代”吗?
林浩然:我也属于“Y一代”,应该是X和Y都了解,我朋友的人周围的人都是这种年龄的。
主持人王莹:一想到日记的形式,我们很担心会拍摄成流水帐,我简单地看了一下几集短剧,还真不是那样,每一集都有一个重点,围绕一个重点去展开,你当时怎么想着要这样拍而不是那样拍,或者你最开始有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呢?
林浩然: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天要了解苏菲心里在想什么,她在脑子里面想什么,每天碰到什么问题或者什么情况,我们要了解苏菲然后希望观众也可以找一些好玩的地方这样拍。
外国导演vs中国编剧 用国际化方式诠释本土化内容
主持人王莹: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网友在提问,他说为什么会找一个非内地导演来导演一部内地戏,刚才也有一个解释,但是很多网友不禁要质疑说,你懂中国人吗?我知道你是华裔,但是大家担心你毕竟在海外生活了很久,会有这一方面的质疑。
林浩然:很多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在中国5、6年,周围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可能有一些东西我可以把一些新鲜的想法放进去,不一定是西方的,中国就是国际的一个国家,奥运会刚刚过去了,真的很国际,所以我希望我们拍这个东西有很国际的味道。
主持人王莹: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是否理解了。
浦晓燕: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很有信心,他能够做到本土化,林浩然不仅中国的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过,而且同时也是一个可以用中文写作的编剧加导演,所以我们觉得他对中国的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阮浩:其实编剧还是中国人,导演还是呈现了一个手段而已。
主持人王莹:用国际化的方式去诠释本土化的内容。有一位网友也想知道,我们的《苏菲日记》和欧洲版的《苏菲日记》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浦晓燕:《苏菲日记》其实之所以成功,它在每个国家都适应了当地的文化,比如说在葡萄牙的时候,苏菲就是14岁,在英国的时候就是17岁,每一个国家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德国的话苏菲永远只是一个背影,但在英国的话,你可以完完全全看到她生活的侧面。对我们来说的话,我们主要从故事线还有戏剧的矛盾和冲突点上来使她更加的本土化,在英国的话青少年,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说在17岁的时候,英国的话,她是必须被父母监护,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在中国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苏菲还会继续生活在她的父亲跟她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和继母同居在一起的情况下,这是因为她要到异地上大学,但是由于她母亲是非常有控制欲的母亲,而使她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
主持人王莹:还是在讲我们身边自己的事情比较容易理解。阮先生我不知道你身边的朋友看过这部剧以后,有没有做进一步的沟通,他们的反映怎么样?
阮浩:比较多的希望一口气看完,现在很多可能传播的方式比如说很多电视剧希望买盘,看得过瘾,因为每天在等更新。另外这个剧,我们希望苏菲一直有,所有很多关心苏菲的人,她能够经常去关注一下,她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明天又有什么烦恼,后天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是生活上的一些小细节和小情绪,希望是让那些观众能够感觉得到。
主持人王莹:又有网友感叹了,她说片子不错,我们导演还是很牛的,我不知道林浩然之前还拍过什么样的作品?
林浩然:我们拍了篮球的节目,扑克牌的节目,去年就拍了一个篮球电影。
主持人王莹:我觉得拍电影和拍网络上的短剧经历还是完全不一样吧!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