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黎瑞刚:中国主流媒体的产业价值被严重低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09:31  南方周末

  非主流媒体更有机会?

  我们可以常常听到,一些投资人和风险基金已经投资了某某国有媒体,但你是无法确切知道这背后的故事的。严格地讲,这些投资大多并不违法,却常常处于灰色地带,只是通过层层的法律结构,规避了一系列政策。

  南方周末:你认为目前中国主流媒体的产业价值被严重低估,那么资本介入广电行业的机会有多大?

  黎瑞刚:中国的文化产业、媒体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这是一个渐进的趋势。所谓渐进,就是考虑我们社会制度特有的媒体意识形态属性、社会稳定和舆论导向功能与市场取向之间的平衡与结合,是用时间的磨合来换取发展的空间。媒体的产业属性、市场取向、资本意志不仅仅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媒体同样应该引导资本为主流价值观念服务。

  我赞成制播分离的提法,只是现在有口号,没有实在的做法,没有具体的路径。播出平台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允许资本介入。但制作业、广告业,以及其他媒体衍生的产业链完全可以分离出来,进行市场化和资本化。

  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各色各样的媒体集团,都搞成“前店后厂”的自足自给的封闭模式,只是一堆堆小而全、大而全的作坊加门店是无法做大做强整个中国媒体文化产业的。电视台作为播出平台要开放,向自身的制作部门开放,也向社会节目开放,而国有电视台的制作部门剥离以后更要眼睛向外,向整个市场。媒体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就在于开放,在于确立主流价值导向之后的充分社会化。没有这种开放,仍然陶醉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资本不可能青睐你。

  南方周末:SMG对上市有何考虑?未来选择整体上市还是分拆上市的模式?

  黎瑞刚:整体上市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这里涉及媒体改革的一系列政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目前,出版行业转制为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已经启动,但广电要走到这一步还比较漫长。

  但我认为,不排除在完成制播分离以后,从事制作业务、广告经营业务和其他衍生经营业务的公司逐步实现单个板块的上市。如果SMG的制作和经营业务能够转制为企业,就应该是一个传媒控股公司,如今旗下的业务板块还要进一步加以整合,并且按照公司运营,可以全资拥有,也可以引入战略性的外部资本。这些独立的子公司只要条件允许、战略需要,完全可以对外融资,并且走上市道路。

  比如,生活时尚频道(CHANNEL YOUNG),第一财经、炫动卡通和哈哈少儿等等具备率先上市条件的资产和板块,在政策范围内已经能够直接面对市场的业务,可以优先剥离,独立上市,先在市场中间获得发展,将来有一天条件成熟,再谈集团作为控股公司的上市。

  这种模式在资本市场是合理的安排,只要你说得清楚关联交易的问题,把每个板块的业务定位和财务法律关系划清楚。全球一些最大的媒体集团有的就是这种模式,比如,新闻集团,母公司和下面的子公司都有上市,至于控股股东有时回购下面子公司的股权,甚至私有化,那是战略发展的需要。

  南方周末:如果上市直接融资模式是SMG未来的战略安排,那么在这个阶段到来之前,是否还会考虑其他间接融资的渠道?或者说,集团资金现金流充裕,不需要这种方式。

  黎瑞刚:中国目前的传媒状况,除了一些经济条件实在困难的地区的媒体,多数不存在现金流的问题。所以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命,而是为了发展。

  上市是一种途径,而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不容易。我主张大胆拓宽多种融资渠道,电影行业出现的版权质押贷款是一种创新,同时,要加快研究和大力拓展股权融资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人。报告中说,文化产业要“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一说法是高瞻远瞩的,极具想象空间。中国的文化传媒领域的改革,需要一批懂媒体政策、符合国家文化安全要求、具有专业运营能力的产业基金,或者叫私募股权基金相呼应配合。

  南方周末:被资本垂青,对媒体本身也是一种考试。

  黎瑞刚:资本与媒体嫁接,不仅仅意味着资金投入,还有资源,包括管理,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国有媒体集团固有的弊病。

  每次参加有外面投资人参加的集团下属公司的董事会,我的精神状态就会提起来,因为要被别人挑战。一旦投资进来,董事会完全看数据,表现不好就要质问你,但这是好事,会逼迫我们按照市场原则行事,把业务做好,改变国企之中经常存在的人情化管理、考核模糊化、指标软约束。某个指标达不到,马上给你脸色看,管理团队今年年底奖金也没有了,甚至投资人就会把你的股权吃掉,市场经济是公平的。

  南方周末:可你又认为由于体制的束缚及市场某种程度的扭曲,反而导致一些非主流媒体比主流媒体更有机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黎瑞刚:我这里不是批评或者低看某些机构。举例来说,分众、聚众并起来了,经过不断收购兼并,虽然最近价格跌下来了,而且与新浪出现了重组,但它曾经到过一个非常高的市值。可你到全世界去看看,哪个户外媒体可以有那么高的市值?为什么?

  我认同分众等这些境外上市公司的成功,但某种意义上,这种成功是因为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媒体概念的追捧而同时又很少有释放机会的结果。如今是投资大潮瞬间退去,但当年曾经是汹涌而来,导演了许多资本传奇。因为融资,因为资本化,因为上市和公众化,反而使这些公司变得更加规范和透明,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它们反而在阳光下长势迅猛。

  南方周末:体制内主流媒体面对融资机会时有哪些难言之隐?

  黎瑞刚:我们可以常常听到,一些投资人和风险基金已经投资了某某国有媒体,但你是无法确切知道这背后的故事的。严格地讲,这些投资大多并不违法,却常常处于灰色地带,只是通过层层的法律结构,规避了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投资人退出或者融资、上市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复杂而智慧的结构。但这是一个被扭曲的市场,不透明,也不阳光,更不健全,还有很多问题。最近股市一跌,就会发现,这些公司股价都跌得很厉害,为什么?

  资本热钱涌来时,一看结构差不多,利润有了,统统推上去,反正基金借机退出,投资银行收取服务费。但大浪淘沙时,像现在流行的说法,就能看清谁在光着身子游泳,于是最先暴跌的就是你。带来的影响是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的媒体项目越来越谨慎,毕竟扭曲市场的利润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