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视剧《铁肩担道义》研讨会(1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17:56  新浪娱乐

  所谓具有历史的最大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真实的艺术,我指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们不仅还原历史,告诉广大电视剧观众,在当时的先驱知识分子群体之中,李大钊是一位引领群雄中流击水的时代舵手,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人物、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第一代共产党人中,都是领军人物,他在那一代先驱知识分子群体之中引领群雄中流击水,是当时的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那一代革命家们事实上的导师、领袖、统帅、舵手,还相当真实地还原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的一些曾经被变形乃至于被扭曲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章士钊和他的《甲寅》杂志,多少年来都是被当作反面人物和刊物予以批判的。这部电视剧则对其时的其人其刊物其事,对章士钊和《甲寅》在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李大钊的影响和帮助,作了正面的描写。再比如胡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于他在文学革命中的“改良”,尤其是和李大钊之间的“问题和主义”之争,也是完全采取批判态度的。现在,这部电视剧,争论归争论,友情归友情,甚至在反封建斗争中战友归战友,都如实地加以描写了。还有,对于当时的汤化龙对于李大钊的影响,对于冯玉祥所受到的李大钊的影响,也都有了新的忠于历史的艺术演绎。尤其是对北大老校长蔡元培的艺术形象塑造,可以说,这部电视剧里的蔡元培,比以往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里的蔡元培,都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鲜活,更可敬可爱,更令人信服,更加感人至深。这种真实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真实性是我们的电视剧艺术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这种真实性的要求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不可分离的。它是一种深刻地显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的真实性,不是唯心主义美学所说的那种与人类历史的客观必然的发展无关,非历史和超历史的抽象的真实性。这些年,我们的不少电视剧作品之所以是肤浅的,平庸的,缺乏深度和分量的,就是因为它们没有能够深刻地反映出历史的或者现实的生活的某些本质的真实的方面,在我们的电视剧评论界,理论界,也有人将电视剧艺术对生活的本质的反映同电视剧艺术的审美特征互不相容地对立起来,用后者去否定前者。这都是十分错误的。实际上,脱离了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真实的反映,所谓审美特征就会成为一种没有深刻历史内容的、空虚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我们的电视剧艺术在美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在于它不把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真实的反映分离开来和对立起来,而要求两者的内在的统一。在这方面,《铁肩担道义》艺术胆识和魄力真的十分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剧中,他们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处理历史戏剧化戏剧历史化的和谐统一,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所谓用英雄史诗叙事追求电视剧画面的诗化艺术美,我指的是,李大钊的一生,无疑是近现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诗的一个乐章。借用《共产党宣言》的话来说,他就是当时徘徊在中国的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旧中国的一切反动势力,从腐朽的清王朝到北洋军阀,从国民党内的反动政客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结成了神圣同盟,最后残酷地绞杀了这个令他们胆战心惊丧魂失魄的共产主义幽灵。《铁肩担道义》讲述这个幽灵的出现和被绞杀,无疑也是一部电视剧艺术的史诗。我们的创作者们采用的是英雄史诗宏大叙事的策略。就像导演在他的阐述里说的,在叙事上,这部戏“由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时间和段落节点,以真实的历史相关人物相互衬托,运用半记录式的镜头语言,还原那个关乎民族兴亡的年代,展现老一辈的革命者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光辉艺术形象”,用以“见证中国历史、见证一代革命先驱”。也就是在追寻李大钊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足迹,以崭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李大钊成为殉道者,追求真理、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中,歌颂了老一辈的革命者心系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精神。这样的电视剧作品采用的是宏大的、神圣的叙事的策略,用非凡的人物、大强度的情节、大场景和浓厚的氛围营造出大声势、大气象和巨大的震撼力与感染力;用以叙事的画面还会集合声光时空及服化道摄录美音乐舞蹈等等诸多造型元素,充分运用画面语法和修辞的魅力,在造型艺术上尽可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这样的电视剧作品张扬了阳刚,雄浑,激昂,伟岸和崇高,张扬这些重要人物的宏图大业丰功伟绩,张扬英雄主义,张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张扬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格调。由这样的电视剧,我们广大观众获得的审美愉悦就犹如阅读和欣赏一部“史诗”。

  所谓在英雄悲剧的艺术范畴内强化和升华悲剧激情,我指的是,这当然是一部历史的正剧,但是,在导演设定的肃穆、庄严、富有警示的冷色调的画面语言里,在强烈的对比中,提亮李大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生死考验面前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的道路,也就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的塑造。而在这个艺术形象被毁灭的时候,创作者们用来感动观众的却是许多正剧常常都会包容的一种悲剧激情。我们可以从剧中的画面叙事体验到悲剧审美艺术是如何激活了我们的悲剧激情的。看这样的电视剧,人们不能不经由这悲剧激情升华到一种理性的沉思,还可以在历史的呜咽之中向世人倾诉衷曲。他们创作的奥妙是在于,当着悲剧冲突的激化和激烈表现为灾难的制造和降临,表现为真、善、美被假、恶、丑暂时压倒的时候,其结果便是,在加深痛苦的同时强化了美感,引发并且强化和升华了悲剧激情,进而创造了融悲壮、惨烈、阳刚、雄浑、激昂、伟岸和崇高于一体的美感。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视剧的结尾,在李大钊慷慨赴死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向前延伸的时候,画外响起了《共产党宣言》那段“共产主义的幽灵”的朗读和《国际歌》的歌声,在极大的程度上更加强化和升华了这种悲剧激情。黑格尔曾说,“激情”是人们通过艺术对生活“真谛”理解而达到的一种高度的兴奋,一种强烈的情感活动。在黑格尔泛泛说到的各种艺术激情中,悲剧激情最为强烈。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激情对于今天的电视剧观众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影响了。《铁肩担道义》播出后,有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帖,激情洋溢地称赞说,李大钊“就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点燃了自己,点燃了战友,点燃了所有仁人志士爱国的激情。”也有网友说:“李大钊走了,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抛洒了满腔热血和宝贵的生命。然而,李大钊却用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亲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一个旧的世界,也点燃了自己。他,就像一团不灭的火种,熊熊燃烧,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还有网友说:“时代需要感动,作家需要感动,民族需要感动。我们由衷地祝愿有更多的如同……《铁肩担道义》等这样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来影响社会,感动社会,改变社会。”我以为,观众的这些审美感受,应该是我们创作这部作品的电视剧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极大欣慰。

  我由衷地祝贺电视剧《铁肩担道义》的成功创作和播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 王丹彦  :

  谢谢曾教授,特别从电视审美的视听元素的运用,悲剧创作出崇高感的角度,给我们以启迪。下面掌声欢迎,军事交通学院政委卢江林少将,做精彩点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政委、少将 卢江林:

  我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看这个电视剧,每当这个故事的情节层层发展,李大钊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我正要往下看的时候,国际歌声响起,共产党宣言的朗诵声响起,我的心潮起伏,心潮澎湃。看了20多集,听了20多遍国际歌和共产党宣言,电视剧一播完,拿起电话给马继红主任打电话,讲了一个多小时,讲我内心的感受和激动,后来我知道,我们的老政委,周克玉少将专门给马继红发了很长的短信,对她进行祝贺,周政委,又很快的给我打了电话,问我看了这个电视剧没有,给我讲了他的感受,我觉得周政委比我站得更高,看得更深,讲得更好,在周政委的鼓励下,我就把周政委给我讲的意思,我给马继红打电话讲的意思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曲共产主义理想的激情颂歌”,这个文章我今天不适合念稿子的时间,我也不想念,我把文章主要的观点说一说。

  第一个问题想的电视剧真实的再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我觉得里面一个是真实的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苦难史;第二个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华民族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史;第三个描述了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我这都不展开说了。这个我想起来十几年前,我们电视艺术中心曾经拍过一部电视剧叫《红十字方队》,刚才曾主席也提到了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热播之后,当年报考军校,掀起一股热潮,有多少孩子们都想报考军校,我觉得随着这部电视剧的广泛传播,会有更多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走进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行列。

  第二个想说一说,这个电视剧成功的塑造了李大钊丰满的艺术形象,因为李大钊是个伟人,要塑造又是道德完人,又是我们党的创建者,又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者,他的主要特点是妙笔著文章,这样一个伟人怎么来塑造,我们这个电视剧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把李大钊的性格塑造非常丰满,有这样一些主要的特点,第一个,就是他的执着,他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改造旧中国的奋斗他这种执着的精神,用他的妻子赵纫兰,他叫兰姐,兰姐的一句话,在这个剧中反复重复的,一个“倔”字,“倔”不是一个简单化,他是从多方面展现这个“倔”字,对理想信念,对真理的追求是坚定不移,面对困难是坚韧不拔,面对他的受众,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学生,同事,工人、农民、士兵甚至国民党的左派,甚至爱国的将领是坚持不懈,面对敌人,他是坚强不屈,我就说他不是说一个侧面反映,用了多方面反映执着的性格。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