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英雄日渐少--张纪中写在《笑傲江湖》播出前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7日10:49 每日新报
“心还在,人去了,江湖儿女日渐少……”
这是我参加制作的央视版《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曲歌词,在这种惆怅的、袅袅而去的音律中,我们的《笑傲江湖》也画上了句号。
生活,非常容易成为一盆旧时冬日的洗脸水,当再没有一双手肯往里面搅和,用完了,被冷置到了一边,它自己就渐渐地冻住了,冻成了脏兮兮、黑乎乎的一团。
有没有另一种不会冻住的生活?有的,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立刻会想到,有英雄的生活,这是一种不会冻住的生活。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两种人吗?男人和女人。我是男人,是一个年岁已经不算小了的男人,我知道贯穿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中,有一种基本的情怀———英雄主义情怀。另一种人,女人,为追求和仰慕这种胸怀英雄主义的人而度过她们悲喜交加的一生。英雄,是我们短暂一生中不可缺乏的一个重要情结。
我不记得我四、五岁拿着木棍当枪使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英雄”的概念,我第一次有“英雄”的概念,是看小人书《儿女英雄传》(《十三妹》),那时我已经七岁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十三妹包着头巾斗杀凶僧的情景。那是我脑子里面第一次有一个明确的英雄形象的概念。但是这种东西很快被抑制住了。我的少年时代是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出现的是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的英雄人物,罗盛教、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这些英雄的故事以各种形式反复在我的身边被描述,我们少年时代也为之热血澎湃。但这些英雄还不属于那种充满个性、未经雕琢的“江湖英雄”。
我看到金庸先生的小说,已经步入了中年,那是在1993年,正参加拍摄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也是英雄的故事,但是美中不足,让我不能大过英雄瘾的,是这些英雄的行为都有一种“大业”的追求,是带有绝对的政治目的的,不是我心目里一直盼望的“布衣英雄”式的侠胆雄心,直到看到《笑傲江湖》。我为此心情激荡,两眼炯炯放光了好久。朋友们以为是我对事业的追求,没有人知道实质是我在心里与我的英雄会合了。我当时就买来金先生的全部武侠小说。拍摄英雄,让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英雄,能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家家户户的电视荧屏上,是我的一个愿望,却不是我的创举。这部电视剧《笑傲江湖》的问世,说明了一个商业化生存的基本现象之外,对于英雄的塑造愿望,远不是我一个人。在《笑傲江湖》中,一部“葵花宝典”引来了江湖上的纷争,我期望这一部《笑傲江湖》能引发更多的人们对于英雄的关注。(张纪中/央视版《笑傲江湖》制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