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解密韩剧走俏原因 “娘子军”编剧占绝对多数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5:01 新浪娱乐
解密韩剧走俏原因“娘子军”编剧占绝对多数

图为中韩影视剧精品创作研讨会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新浪娱乐讯  近几年来“韩流”凶猛,尤其是韩剧,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电视荧屏无往不胜的收视保障。韩剧走俏的原因究竟何在?韩国的编剧们是怎样如法炮制出一部部口碑极佳的精品之作?这些疑问也许可以通过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中韩影视剧精品创作研讨会”一探究竟。

  韩国女性编剧占绝对多数

  研讨会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来访的二十几名韩国编剧中居然只有两名男性,其余都是“娘子军”。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郑晓龙先生首先就针对这一看似奇怪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韩国剧作家申常一先生对此做出了解释。原来在韩国,家庭题材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女性观众是电视剧观众层的绝对主流。在韩国要想成为一名职业的编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而在这漫长的积累学习过程中是没有什么收入的,这对于“男主外、女主内”思想非常普遍的韩国家庭来说,男性们迫于养家的压力是很难从事编剧这个职业的。而女性们在这方面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在家务劳动之余,有大把的时间看书、学习,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韩国编剧们女性比例明显占优的现象。

  曾经拍摄过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著名女导演李小龙指出,中韩两国在历史上都曾经遭受过精神创伤,也都是日本未来战争的目标,和日本的关系会是中韩两国世世代代的问题,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是否只属于男编剧?女编剧该如何面对战争题材的作品?来自韩国、曾经写过描述古代日本入侵朝鲜的电视剧《不灭的李舜臣》的女编剧朴英淑对此问题的回答很有见地。她认为,题材其实没有家庭和战争之分,更没有男编剧和女编剧之分,归根结底写的都是人性本身。大部分战争都是由男性发起的,而女性往往是战争灾难的无辜承受者,尤其是母亲。女性编剧可以以一种相对温柔的方式和视角创作战争剧,从而为促进和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韩编剧培养模式相近

  我国目前的编剧培养模式主要以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为主,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文学专业、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等等,都是培养职业编剧的摇篮。但是在影视剧的创作中不难发现,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所学专业与实践相转换的过程中是有些脱节的,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束焕针对这个问题向韩国剧作家们征询了有关编剧培养方式的经验。

  据介绍,韩国也有类似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戏剧影视高等院校,但同样面临成材比例很小的现实。面对这种现状,专门的编剧培训班在韩国应运而生,韩国广播电视作家协会和许多电视台都先后开办了此类培训班,收效显著,前来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很多著名编剧都出自这些培训班。培训班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班、高级班和研修班,国家每年还会选拔出十名最有潜质的学员进行免费的强化培训。韩国目前一线编剧的平均年龄大致在35岁左右,而培训班目前学员的年龄已有更加年轻化的趋势,这无疑将会为韩国输送更多大有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韩国编剧供大于求

  与韩国影视界目前旺盛的创作力相比,韩国的频道资源却是极其有限,而且只有大约四千万的收视人口,呈现出编剧供大于求的现状。韩国剧作家申常一先生非常羡慕中国众多的电视台数量和广大的受众市场,期待能够促成韩国编剧与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合作。

  郑晓龙先生表示,我国的职业影视编剧虽然不是太多,但是也满足了每年上万集电视剧的创作。然而,我国的很多编剧都是“社会人”,作品关注的都是诸如联合国之类的大问题,视角投放在家庭生活的好编剧尤其少见,因此非常欢迎韩国的优秀编剧来中国进行创作,力求取得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在研讨会行将结束的时候,郑晓龙让助手将他的名片一一发送到韩国编剧们的手中,诚恳的态度让来访的韩国编剧们很是感动。

  中韩电视剧“贸易逆差”严重

  面对在我国掀起的“韩剧热”,中韩双方曾经通过合作摄制的方式进行过一些颇为有益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以来,北京与韩国合作,合资拍摄、发行、播出的影视剧就有24部。如《中国餐馆》、《美丽的蝴蝶》、《无极》《白领公寓》《北京,我的爱》、《Choice of Me》、《I Got Babe》、《飞天舞》等,合作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此外还将中国电影《英雄》引入韩国,与合作方共同取得2300万美元的票房收益。但总的来说,中韩影视剧的“贸易逆差”现象依然十分严峻,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一部中国的电视剧在韩国能取得像韩剧在中国那样的成功。

  就拿去年夏天在韩国播出的中韩合拍偶像剧《北京,我的爱》来说,尽管该剧汇集了中韩双方一流的主创班底,但它在韩国的收视却未够理想。尽管播出时间的不合时宜(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北京冬天的故事,在韩国播出时却正值盛夏)是导致收视未尽理想的因素,但这肯定不是全部的原因所在。

  郑烔洙是在韩国本土和亚洲都取得收视佳绩的电视剧《茶母》的编剧,他也是此次来访的两位男编剧之一。郑先生表示,他是韩国为数不多的武侠剧编剧之一,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国的武侠小说。他认为中国近几年的武侠剧创作视角比较狭小,逃不开侠义、豪气之类的概念,缺乏细微的情感描写,让韩国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亟待寻求创作上的突破。

  值得欣慰的是,据申常一先生介绍,韩国目前已有两家24小时播出中国电视节目的频道,电视剧方面目前仍以武侠剧为主,韩国亚洲文化产业交流财团将会在明年加大引进中国电视剧的力度,争取介绍更多的优秀中国电视剧与韩国观众见面。

  家庭剧应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在此次研讨会上,郑晓龙先生着力向韩方介绍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发展历程,因为北视中心堪称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缩影,很具代表性。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成立于1982年9月17日,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电视剧的单位。《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一系列精品佳作的出现使它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北视中心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创作原则,描写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的现实主义生活剧一直是中心的主要创作内容,这一点和韩剧很相似。

  然而毋庸置疑,近几年韩剧在此类题材的创作上走在了我国的前面,郑晓龙表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愿意向韩剧“取经”,像韩剧那样深入主题进行创作。郑晓龙更表示,电视剧的主流应该是反映家庭生活,因为电视机是摆放在家庭里面的,因此电视剧一定是大众化的产品,要追求大众化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感,韩剧正是因为关注了人类普遍的朴实情感才在海内外广受欢迎。同时,郑晓龙也幽默地表示,我们向韩剧的学习是以有一天在此类题材的创作上超越韩剧为目的的,有一天“是要抢你们的饭碗的”。

  在此次“中韩影视剧精品创作研讨会”上,双方代表签订了《中韩影视文化产业协作书》,相信这一举动会是一个很好的兆头,昭示着中韩影视文化产业合作的美好前景。(图文/OO网 李静,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飞天舞》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