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鲁豫有约》专题 >正文

组图:少年作家春树作客《鲁豫有约》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9:07 凤凰网
组图:少年作家春树作客《鲁豫有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组图:少年作家春树作客《鲁豫有约》

  她在18岁的时候已经是中国最有名的少女。前不久在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屋喝咖啡,还有一个人向她走来,“你是春树吗?我看过你的书”。

  在公众的眼里,春树被塑造为一个惊世骇俗的“叛逆、另类”的女孩子。在不久前的《时代周刊》的封面照片上,身着朋克青年的代表着装黑色皮茄克的春树,茫然而呆滞地凝视着正前方。

  刚刚过完21岁生日的春树有着一张削瘦的脸,棱角分明,眼睛很大,双眼皮。褚红色的短发,粉红的吊带背心,牛仔裙。她语速飞快,话音爽朗,偶尔会开心大笑,看起来,她和街上的花季女孩差别不大。

  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她被包装成为“作家”出售。喧嚣麻木的时代需要的是尖锐和忧伤的作品,但她还只能靠体验和经历来写作,分量还不太够。当下写手最难能可贵的应该是,不诗化自己的经历,不夸大尖叫和高潮。但她还没有来得及理解节制的可贵。

  她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因为“缺少美学和文学上的训练”。春树是天真的,也是聪明的,她多少也了解自己同书商、媒体和读者之间的微妙平衡与对峙。她略有微词,但还是顺应了这样的游戏规则。

  于是,她应运而生。

  她的第一本书《北京娃娃》在2001年出版。出版商是年轻的沈浩波。在媒体的大规模炒作下,小姑娘春树陈述“真实、伤痛、不羁”的生活经历,以“叛逆、残酷的青春”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该书成为年度畅销书,直逼卫慧、棉棉等第一代“美女作家”。

  她的第二本书交给了另外一个书商张晓波。

  第三本书,春树交给了东方出版社的一个编辑。

  “我总是遇到不大好的好人,和不大坏的坏人。”她说。

  “我一直希望能上一个好大学。”

  春树的思维极为跳跃,她承认自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而这样的言语和行动,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某种孩子气,类似于内地朋克乐队的满不在乎的气质。

  提起往事她约略有些不快。她轻轻皱着眉头。“我缺乏耐心。”然后她点燃一根香烟。

  即使被《时代周刊》亚洲版视为中国新一代的“激进分子”、“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即便她的第二本书沿用该说法,宣称她因为“叛逆”而成为当下的“文化偶像”,春树认为自己并不是十分“另类”,也不是十分“叛逆”。

  虽然她也会引用“垮掉派”诗人凯鲁亚克的诗句,但她承认自己并不了解他们的作品。虽然她知道“残酷青春”这样的字眼,却没有看过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虽然杂志封面上她身着“朋克装”,但其实那也并不是她的日常打扮。

  她虽然喜欢摇滚乐,却仅限于几支朋克乐队,小说中大量引用内地摇滚乐队的歌词,但对于他们之间的音乐上的差别,她也并不十分了解。虽然她偶尔会提到北京摇滚乐手的聚集地“霍营”,事实上,她只去过那里两次。她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很少夜不归宿。

  然而春树有着她内心的传统和柔软,她喜欢睡觉、听歌、散步、与朋友聊天,和一个北京孩子差别不大,这和书商、媒体所描绘的叛逆另类形象,有着出入。春树认为媒体夸大了对80年代后的描述。

  春树小时候在山东农村长大,8岁才随着母亲回到北京的军队大院。“小时候的时光非常快乐。我有两个哥哥,整天带我玩,一个是本村的,一个是邻村的,特别宠我。我们粘知了,拍烟盒纸,打扑克、下河钓鱼,真的是好玩极了。他们是特别纯真的人。”

  “事实上,在职高退学之前,我一直是一个好孩子,我还是我们学校的宣传委员呢!”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考大学,可是当时职高、中专是不允许考大学的,我连这条路都断了,当时觉得很绝望,就退学了。”

  “我一直希望能上一个好大学。”

  “在性上,我并没有什么禁忌”

  虽然在《长达半天的欢乐》里,她描写“春无力”与男孩子的QQ聊天:

  “你做了吗?”

  “你湿了 吗?”

  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她可能要传统一些。

  “性和爱,在理论上是可以分开的,实际操作会比较难。”

  “我喜欢长恨歌、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新白娘子传奇。”

  “我有时候是一个疯子,为了爱情、理想,一旦需要,我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她笑了笑,自嘲地说,“为了真理。”

  “上初中的时候,我喜欢的一个男孩子无意拍了我的肩膀。我觉得浑身发抖。就是怎么想念他,也决不肯跟他说一句话。”

  到了后来,春树有所改变。“我有许多男友,在性上,我并没有什么禁忌。有些也不是我的男友,我从来不带他们回家。”

  她依然记得十五岁时的一场恋爱,她在酒吧认识了一个外国男孩子。她把他的一句话翻译成:我丢失了我的小女孩。

  事实上,那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你迷失了你自己。

  “我知道我英语不大好。”她狡黠地笑,“但是我没有改过来。我喜欢我原来的翻译。”

  天色有些暗了下来,西单“中友百货”开始打烊,很多人涌出了大厦。

  她要到马路对面去打车,“今天,我爱上了一个人。”她笑着说,与我挥手告别。她着急去见他。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