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追赶我可能丢失的爱情》导演王瑞谈创作(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0:50 新浪娱乐
《追赶我可能丢失的爱情》导演王瑞谈创作(图)

王瑞导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新浪娱乐讯 导演王瑞,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从1991年开始拍摄电影,1995年由他执导的电影《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播出后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97年,王瑞导演将工作重心放在电视剧上,从1997年的《北方故事》到《射雕英雄传》(蒙古部分)、《刑警故事》,再到《最后诊断》、《追赶我可能丢失了的爱情》,王瑞涉足的作品可谓题材广泛,每一部作品都令观众津津乐道。近人,笔者特意连线了王瑞导演,请他谈了创作感受。

  笔者(以下简称“笔”):您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瑞(以下简称“王”):最近我正在为刚刚拍摄完成的电视剧《老城》(剧名暂定)制作后期,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清末明初老北京建筑行业的事儿,什么时候与观众见面还不确定。我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应该是回北京电影学院教课,因为我是导演系的老师,忙完现在手里的工作就会回校教书。

  笔:最近在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最后诊断》播出后反响很好,全剧充满了悬疑色彩,这可以看作是您在创作上的一个全新探索吗?

  王:《最后诊断》这个本子最初是一个动作片,情节剧,不太考虑人的心理问题。剧本原先设计的情节是主演“马培德”和“沈知鱼”最后在马路上对峙,我觉得太“热闹”了。当时看了这个本子,觉得这里面有特别可为的地方,就是他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嫉妒问题。原来剧本当中院长“叶南山”(高明饰演)都是一个坏人,但如果这么设计,在情节上不太合理而且审批起来也很难通过。一个故事想要好看首先必须有一个抓住观众兴趣的“点”,在《最后诊断》这部电视剧当中这个“点”就是人的“嫉妒”问题。虽然嫉妒不关系到人的品质问题,但是嫉妒要有一定的“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把人变得很可怕。

  《最后诊断》当中有很多情节设计得非常紧凑,这也让观众看后有种紧张的感觉,这种感觉跟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有相似之处。其实故事本身并不恐怖,但是情节看起来让人感觉紧张而且难以捉摸。我们并不想让观众看后吓得大叫,而是他的故事让观众看后感到非常焦虑。当时我们为了能够在剧中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几个主创连续4天到了不吃不喝的程度,很多人花费了不少心思,包括主演陈建斌,大家常常坐在一起讨论本子。另外,当时我们的拍摄期安排在春节前,拍摄周期有限,剧组人员大都盼着赶紧过春节,因此心情浮躁,如果当时再多给我一些时间的话,我会把这个戏拍的更好。

  笔者:您是如何想到把“嫉妒”作为这部电视剧主题的呢?

  王:灵感来自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我记得2003年北京闹“非典”的那段时间,我们电影学院导演系谢飞老师当时被确诊得了非典。因为他在发病之前和我们系的人一起吃饭,因此我们系的十几个人就被隔离了。当我看到《最后诊断》这个剧本的时候一下子想到了那段经历。当你自己是一个被怀疑的对象的时候,你在楼道里走动的时,别人会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你,给人感觉很难受并且有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那时候我就有了一个灵感,我就想拍出这种人心惶惶的感觉。一个优缺点都存在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怎么就突然间成了别人躲避的对象了呢?就是因为有病毒的存在!我觉得“嫉妒”好比病毒SARS一样,即便你是一个挺好的人,但是如果你染上了病毒,你在人们的心中就可能成了一个恶魔。

  笔:刚刚结束播出的电视剧《追赶我可能丢失了的爱情》是一部家庭伦理题材的电视剧,与《最后诊断》相比,对于您来讲比较喜欢的是哪一部?

  王:这两部电视剧相比,我个人比较喜欢《追赶我可能丢失了的爱情》(以下简称《追赶》),可以说《追赶》是我拍电视剧以来感觉最舒服的一部电视剧,很轻松并且拍摄起来很容易。与《最后诊断》相比,首先《追赶》剧本基础非常好;其次,剧本里描写的人物都很真实,观众看后觉得这些人物在生活当中都似曾相识。而《最后诊断》里“马培德”这样的人物生活中有,但不常见,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但因为嫉妒杀人的人很少,因此拍摄起来难度相对大一些。

  笔:您在选择题材上有什么标准吗?

  王:从开始做导演到现在,我所拍摄的电视剧当中没有重复的题材,这可能和我的职业有关系,因为我是老师嘛,所以我会下意识地尝试拍摄不同题材类型的片子,这对我的教学有帮助。不过我在现阶段可能暂时不考虑选择儿童题材的影片,因为在拍戏过程中导演要会哄孩子,我可能没有这个耐性(笑)。

  笔:能谈谈您是如何选择剧本或选择编剧合作的吗?

  王:我是最近才刚开始选择编剧合作的,能够和有经验的编剧合作当然更顺手。我之前拍摄的作品中剧本好的很少,所以我经历最多的就是修改剧本,现场写剧本的能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笑),因为好本子实在太少了。一个好编剧,之前的作品是值得关注的,国内优秀的编剧目前也就几个人。除此以外,与优秀的编剧合作还要考虑他们的档期。其实选择编剧更多的不是看编剧的名气,而是要看编剧写的东西,以往的作品固然重要,但是首先要看编剧现阶段手里的本子写的怎么样。比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编剧陈枰女士,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很棒,这样的编剧太少了,很难碰到,她们是天才编剧!

  笔:对于很多导演来说,有时多多少少可能会因为要去迎合观众的喜好,而丧失一些自己的立场,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样看待的?

  王: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矛盾。一个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如果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就是好导演。导演要是自命清高,那干脆就不要做导演了,或者不要拍电视剧,直接拍一个特艺术的电影得了。我觉得电视剧本身就是用来娱乐大众的,既然要拍,导演就应该有责任感,多拍一些让观众也爱看,又不恶俗的好片子,千万别搞成了一个“抢钱”的事儿。

  笔:您在挑选演员方面有什么标准吗?

  王:在挑选演员方面,我希望与一些真正有才华的演员合作,当然这些演员未必一定是“腕儿”。在我拍过的作品当中,近年来很少选用一线演员,原因是多方面的。众所周知,目前电视剧市场有一定的预算标准,如果我的预算非常有限,我还要去请一线演员的话,势必要影响到我的制作成本,而这样做其实是对电视剧制作很不利的。

  有些电视剧剧本可能并不完美,故事情节散乱,请一线演员来演可能是为了好卖片子,但电视剧真正在电视台播出的时候,观众可未必受骗,他们是想看到好看的电视剧。因此怎样把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并拍出好片子是很关键的,这也直接决定了选择演员的标准。

  《最后诊断》、《追赶》这两部电视剧第一轮在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反响并不是很大,因为观众没有在剧中看到一线演员或者大腕儿。但是由于剧情吸引人,而且两部戏当中的每一个演员演技都很到位,甚至比很多一线演员演的还要好看,因此这两部电视剧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播出后便开始受到关注了。

  一部电视剧拍的很好,但是要靠电视台循环播出后才能看出成效,其实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一件挺可悲的事儿,但是我觉得这是我责任感的问题。如果一部戏剧本不好,预算又不高,还要请一线演员出演,不仅把这个戏搞砸了,把演员也给毁了。

  笔:那么作为导演,您最想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

  王: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最希望的,就是能够与观众在同一个平面上交流作品。一个导演所拍出的作品超前或者滞后都不好。超前的话,如果你现在拍的片子10年后才有人欣赏,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滞后也不好,观众看你的作品已经感到庸俗的不行了,你还在拍,那就更可悲了。很多人对于导演这个工作理解有误,他们认为导演应该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其实这样是不合适的。导演无论学历多高,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只是用镜头把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情感等东西的理解通过画面展现给观众。假如他所展现的东西恰好是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那他的作品就能够与观众在内心中产生共鸣,进行交流,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文/OO网 杨帆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