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神舟》拍摄花絮:杨利伟两次到访“神舟”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1:40 新浪娱乐

  开机仪式,杨利伟成了焦点

  《神舟》电视连续剧经过几番折腾,终于在2004年9月15号开机了。开机仪式是在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员高空模拟舱训练厅举行的,那一天不是很晴朗,雾蒙蒙地下着入秋的小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老总们都被请去了:宿双宁、陈善广、顾逸东、尚志、荆木春、于志坚、席政等等,都是载人航天工程中大家熟悉的面孔,还有我们的第一位飞天使者—
—杨利伟,他的到来引起了媒体特别的关注。因为拍摄的主要场景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心负责人于本城将军也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开机仪式,总装备部涉及到的协调部门负责人都来了,前去的主要演员倒不是很多,那时候还没有敲定高明老师来演绎这部飞天传奇,所以他没来,只有吕中、马晓伟、章杰、翟万臣、王强等几位到场,就好像开的是一场载人航天工程的什么会,倒不是什么拍戏的开机仪式了。

  开机仪式上,首长们按照预先的程序一个一个地讲话,他们讲什么记者们好像都不怎么热心,只见杨利伟前面不时地有闪光灯闪烁,记者们拍摄讲话人的照片时,也不忘了顺便路过时拍摄坐在前排的杨利伟。等到杨利伟发言时,记者们蜂拥而上,闪光灯此起彼伏,“开机仪式”的气氛一下子显示出来了。杨利伟从上天之时起就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今天这么近的距离,自然也不会被放过,开机仪式杨利伟成了焦点。讲话完了,杨利伟和导演宁海强一起举起了象征《神舟》开机拍摄的标志:一座精致的环状飞天雕塑。大家都追问这部戏里面杨利伟会不会客串主演自己的上天经历,甚至有人强烈希望杨利伟能出演自己。对这样近似“搞笑”的问题,杨利伟只好报之一笑:我不出演自己!

  《神舟》就这样开机了。凡是接触过《神舟》的人,大都会发出一个心照不宣的感慨:啊,太难了!这个“难”字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只是先后有四个剧组组织拍摄,著名导演韩刚和高希希还先后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江阴海上测控船等各地看景,拍摄计划、预算都摆到桌面上了,但都没能开机拍摄。这一次启动剧组是第五波了,从中大概能看出一点难做的影子来。

  第一次开协调会,正好赶上“9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是在1992年9月21日,因此代号为“921工程”。开机仪式之后,剧组大队人马就乘火车赶往拍摄的第一站: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车队和主创人员都先后乘车乘飞机前往发射中心。大队人马到达发射中心是9月20日下午,一切安排停当之后,这一天就忙忙碌碌地过去了。第二天,发射中心负责人于本城将军召集剧组和发射中心相关的协调单位云集一堂,召开《神舟》剧组在发射中心拍摄的第一次协调会,于本城将军说:今天是9月21日,十二年前的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了,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拍摄载人航天工程,这是巧合也是缘分,我们都在搞“921”。

  一席话说得满堂欢笑,大家这才想起这个日子的确很有意义,但这个“巧合”到底意味着怎样的“缘分”,大家不得而知。神舟飞船发射了五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神舟》剧组也启动了五次,这一次才艰难开机,似乎也是这样的缘分促成。载人航天让大家看到的是成功,看不到的是成功背后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于本城将军对此自然是很清楚,他又说道:能赶上这个缘分和巧合也不容易,这也许意味着在拍摄过程中会碰到和工程一样的困难,但我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取得和工程一样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十年磨砺,它本身就是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是中国航天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丰碑,举世瞩目。希望我们这部反映中华民族飞天圆梦的电视剧《神舟》,能够拍摄成为一部历史精品,像载人航天工程一样意味深远,跟神舟飞船一样催人奋进,永远值得我们收藏和纪念……

  这样的协调会之后,《神舟》就开始初期的拍摄了。第一个要赶拍的任务就是飞船系统的空投试验,那是飞船系统专门为神舟六号飞船产品安排的试验,一共有四次,我们去的时候就剩下最后一次了。空投试验就在离发射场四十公里外的一片戈壁滩上,由运输机将飞船返回舱带到高空,直接抛撒下来,飞船就会按照程序打开降落伞,缓缓落地。拍摄用的搜救道具车有二十多辆,一大早就在一处烽火台古迹的旁边摆好了阵势,比真正搜救车的队还壮观。返回舱落地之后,演员要进现场,试验任务和“演戏”掺合在一起,演戏的看试验人员执行任务好奇,执行任务的看演习更好奇。那时候主演仲人的高明还没有来,现场只好用了个替身拍摄远景,高明的近景一直到快拍完发射设中心外景时才抽空补完。

  赶造“飞船”,我们遇上了“和工程一样的困难”

  其实这次《神舟》剧组的启动是很仓促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赶神六火箭的合练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安排,2004年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关于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联合演练,到时火箭和飞船都要进发射场。这对《神舟》的拍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以真实的飞船和火箭作背景拍摄,会显得更有意义。于是,《神舟》的拍摄计划就按照这个时间匆忙准备。大概是在8月底的时候,我们才确切地知道这次飞船系统是不去发射场参加联合演练的,火箭研究院因此也不带包裹飞船的整流罩部分和逃逸塔过去,这样就只有“半截子”火箭,而且是1998年第一次合练时用过的,在场坪上经受了四年多风吹雨打日晒,面目发黄,许多地方脱漆掉色,他们又把脱漆的地方补刷了一下,火箭就变成了一个斑斑点点的“花箭”了。

  这个时候再要重新做火箭已经是来不及,只能来什么拍什么了,唯一能改变的就只有拍摄时间,就是尽快拍完火箭的戏,回到北京后再制作飞船模型。但是火箭能给剧组拍摄的时间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按照火箭的合练过程抽空拍摄,而火箭的合练周期要一个多月。涉及到火箭作背景的戏只有二十来页纸,为这个等上一个多月,代价就太大了。为了让拍摄计划饱满一点,剧组临时决定在发射中心设计制作一个一比一的飞船模型,另外再搭建一个综合性内景,解决飞船研究院、火箭研究院、中科院、航天员训练中心、测控各等系统的内景拍摄。酒泉发射中心离最近的城市酒泉也相距数百公里,购买制作材料、找人都很不方便,这下难坏了置景的美术了。

  搭设内综合内景,为找地方就费尽了周折,因为那时候已经到了十月中旬,马上要逼近冬天。冬天的戈壁滩非常冷,露天搭建是不行的。最后发射中心把专门用来检修汽车的厂房让出来,让所有检修的汽车千里迢迢跑去兰州。搭建综合内景还好办一点,都是常规的办公室厂房什么的,整流罩和飞船就不好办了。飞船的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接起来有二十多米高,直径也将近三米。三个舱工艺都很讲究,还有一个附加段,外面有太阳帆板电池阵、发动机等等,不但要比例一样,细微处还要经得起“高清晰摄像机”的考验,要“造假” 可不是那么容易。

  再难也得想办法做,美术工作人员搜集来了飞船的资料,一边买材料,一边设计。计划突变就要争取时间,为了赶在火箭合练人物结束前完成飞船制作,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大家都感到了研制飞船似的紧迫感和压力。

  二十多天过去了,发射场火箭合练任务结束了,其他的场景拍摄也都基本宣告结束,“飞船”也终于“生产”出来了,赶制出来的一比一飞船模型矗立在场坪上,被涂刷得油光锃亮,煞是好看。整流罩只做了三米来高的一段。光造出来这个“飞船”还不行,要还原测试现场,这需要把“飞船”搬运到测试厂房去,在工作平台上操作。首先模拟的是飞船在发射场的测试场景,要把“飞船”和“整流罩”安放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的第七、八层工作平台上。

  原以为飞船和整流罩做出来就好办了,这又有大麻烦了,因为活动工作平台最多只能承受十来个人的重量,大概有一千多公斤。我们制作的飞船和整流罩虽然是木头的,但也远远超过工作平台的负荷。火箭是直接放在活动发射车上的,工作平台并不承受火箭的重力,我们制造了半截,不可能放在活动发射车上,因为那样就够不到工作平台了。不能放发射车上,又不能直接放在工作平台上,最后决定,用吊装火箭的大吊车把木制的飞船和整流罩一起吊在空中。我们拍摄了一天一夜,大吊车就掉了一天一夜,拍得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飞船从半空中掉下去。

  发射场测试场景模拟完了,还有北京飞船测试厂房的工作场景。飞船系统在发射场有专门的飞船测试厂房,里面有专门的飞船工作平台,还有很多测试设施,我们想借用这个厂房模拟飞船在北京厂房测试的一切场景。但那些设备都是飞船系统自己的,他们已经调试好准备执行神舟六号飞船任务,所有的状态都不能随便改动,发射场只是负责看管设备。为此,我们又专门找到空间研究院院长袁家军,他很支持《神舟》的拍摄,同意我们进去用工作平台。所以飞船虽然是假的,但动用的吊装、转运及工作平台全都是真家伙。发射中心专门派了吊装转运车转运飞船模型,因为模型很高,又是木质的,怕大风一吹从车上掉下来,可就前功尽弃了,转运速度比真正的飞船转运还缓慢。

  杨利伟两次到访“神舟”

  10月15日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一周年纪念日,杨利伟携夫人重走航天路,特意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那时候《神舟》正在拍摄中,杨利伟特意跟剧组人员开了座谈会,希望我们能把《神舟》电视剧拍摄好。饰演航天员的王强、孙洪涛等几位演员跟他差不多年龄,合影之后说,杨利伟笑说:挺像。不过《神舟》并没有按照航天员的样子来定型演员,只不过几个饰演航天员的都是军人,这一点也是巧合。

  飞船拍摄了外观还有内景,剧组不得不再制造一次“飞船”。这一次是在北京搭设的,地点就在航天医学研究所一个早期的离心机厂房里。比起木制的外观模型,内景的搭设就更加讲究了,因为真正的飞船里面都布满了高科技的设备。内景搭设完成已经是2005年元旦过后,拍摄前夕,杨利伟再一次来到拍摄现场,他见剧组不但布置了飞船的返回舱内景,而且把轨道舱内景也布置出来了,很是吃惊,说很像真飞船里面的布置。他一肯定大家都有了信心。因为杨利伟本人上太空时只在返回舱内活动,没有去轨道舱。宁海强导演介绍说布置轨道舱内景,主要是想多展示一些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杨利伟很赞同,说大家真正想了解的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并不是一上一下那一点过程。

  有一件事情杨利伟一直都没有跟媒体透漏过,就是飞船上升过程中,飞船入轨之前火箭的震动很强烈,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那么一阵子他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但是他训练有素的坚强意志没有让他放弃,他挺过来了。返回过程中飞船旋窗外层的玻璃破裂,也着实让他好一阵担心,一直到降落伞打开。大家问他降落伞打开的第一感觉,他半开玩笑道:当时只想,不管怎么样,命保住了,落地的情况还不知道呢。杨利伟还给剧组细说了一番他在太空的感受和见闻,时常有十分恐怖的声音传来,令人生畏。他在太空飞行一圈将近两个小时,地面能够监测到的只是有限的几分钟,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一本厚厚的操作手册,他再熟悉不过了,可是翻来翻去也找不到线索。有的声音是因为太空环境中温差很大,飞船自身金属因热胀冷缩引起的,有些声音却不知道来自何方,让人胆战心惊。他希望《神舟》电视剧能把这些细节反映出来。

  直升机拍摄风波

  原计划10月5号来四架直升飞机,主要是为了航拍发射场和航天员搜救、工程初期着陆场、发射场勘察的戏。10月的发射场是最美的季节,大片的胡杨林沿着弱水河岸铺开,透明的金黄色把戈壁滩衬托得天堂一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直升飞机推迟了,一直到11月18号才有消息。空军陆航三团派出来四架直升飞机,目的地是离发射场最近的鼎新机场,结果飞机刚飞到半路,就接到了消息,说鼎新机场近期有任务,无法接待四架直升飞机的拍摄机组,要等到11月28号以后才行。四架直升飞机飞到了哈密,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已又飞回乌鲁木齐。

  一下子要等十天,这对剧组来说挺为难的,因为后面还要转场兰州、西昌发射中心、沧州机场和北京拍摄,许多演员的档期年底又都到期了,发射场耽误时间太长,后面的拍摄将非常被动。为了不影响鼎新机场的任务,剧组又重新上报告,改变飞机数量和停降机场。经过多方协调,11月20号,一架米-717直升飞机降落到离发射场三百多公里外一个叫下河清的小机场。此时发射场火箭测试任务已经结束,火箭撤场了,胡杨结束了一年最绚烂的时光,只剩下干枯的枝丫,弱水河畔一片萧条景色,与之连绵不断的是黄色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黑色的戈壁滩,航拍的时候,机长望着巴丹吉林跌宕起伏的沙山,感叹地道: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直升飞机来了,又赶上了发射场来寒流,零下十七八度,没有下雪,寒风却因此更加锋利,刺骨的冷,早晚根本没法拍摄。导演很想拍一个飞机追着汽车跑的镜头。因为飞机每天来回都要飞几百公里,来到发射场最多也就能飞两三个起降。为了利用好飞机的时间,大家商量,决定在戈壁滩上预先停放好六辆越野车,一字排开,等飞机从下河清机场飞过来的时候,跟在越野车后方上空飞行。飞机八点半从机场起飞,约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发射场上空,提前给个信号,这个镜头就能够“顺便”完成。晚上临走前导演跟机长都商量好了,机长还特意把一个电台留给剧组,以便飞行的时候跟剧组联系。

  第二天一大早,剧组冒着严寒,六辆越野车全都停在戈壁滩上等飞机的消息。九点了,看不见直升飞机的影子。九点半了,还是听不见飞机的声音。都快十点了,没有音讯。大家都很担心,电话打到下河清机场,说飞机按时起飞了。

  话说机长一大早乘坐直升飞机前往发射场,中途每次都要路过发射场附近的鼎新机场。前一天飞来飞去都没事,这一天块到鼎新机场了,机长的耳机里突然传来一个陌生的呼叫:前方呼叫2号!前方呼叫2号!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机长纳闷:2号?

  机长也不知道是哪方传来的声音,也许是串台了,没有答应,直升飞机继续前进。

  耳机里的声音越来越急促:前方呼叫2号!前方呼叫2号!

  飞机越往前进,声音愈加紧迫,机长觉得不大对劲儿,试探着答应了一句:我是2号!

  前方果然是呼叫他们:我机场上空正在执行任务,请你立即返回!

  真是不答不知道,一答吓一跳。机长一想,这怎么办?发射场那边还等着航拍呢。鼎新机场有任务的事他也知道,也是他们这次没法降落到鼎新机场的原因,机场的任务一旦开始,就要持续两到三天,如果今天飞不过去,明天也别想飞过去,两边都得空等上好几天。于是,机长拿起话筒开始跟鼎新机场“谈判”,问他们执行任务的领空有多大,能不能从旁边绕过去,飞机只去拍摄发射场,不会影响机场任务等等。因为都是空军兄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友邦善邻”,经过多个“回合”的交流,鼎新机场终于同意直升飞机从他们的领空绕行过去,机长带着直升飞机绕了六七十公里的大半圆,差一点就能越出外蒙领地,才辗转来到发射场上空。机长下了飞机,感慨地说,他飞了十多年,这样的经历第一次碰到。

  要拍摄沙漠中搜救的镜头,先把人送到沙漠里,准备好之后,飞机起飞开始拍摄,拍了好几次,还是人离得太远了。导演问机长:飞机能不能再靠近一点?太远了,人看不到哇。机长咬着牙道:不行了,干不过它呀!

  导演纳闷:干不过谁?

  机长:风呀!风太大了,螺旋桨打过去的方向被风吃掉了,干不过呀!

  就在这样的风里,机长看看还能打开舱门,就放下吊具,饰演航天员的王强被吊起来后在空中直打转。机长说他们常年四季有的是飞行任务,但从来没有在沙漠中吊过人,还是在这样的风里面。

  最滑稽的是拍摄飞机起吊飞船模型的返回舱。因为返回舱是个木质的空壳,上面的半圆形部分更是泡沫材料,被飞机一吊,兜着风的返回舱立刻风筝一般飘起来,几乎要打着飞机尾翼的螺旋桨了。导演怕出事,急忙叫飞机把返回舱扔下来,宁可不拍这个镜头。机长看了看,离尾翼还有一段距离,叼着飞船返回舱“兜了两圈儿风”,这时候再看飞船,噼里啪啦往下掉东西了。机长说飞船还够结实,否则早就散架了。

  说起结实,这艘“飞船”还真挡得住这两个字:摄制组在发射中心拍摄完有关飞船系统的戏之后,“飞船”的“轨道舱”和“推进舱”就留在发射中心了,但“返回舱”还要给航天员训练,所以还得跟着剧组去西昌邛海,拍摄航天员水上训练的外景戏。“返回舱”太大了,装不进工具车,美工只好从中间锯开,到西昌后又接起来,在邛海的水里泡了好几天。剧组拍摄完之后,“神舟”的“返回舱”正式宣告退役,我们都把它当垃圾扔在琼海湖面上,拜托清理人员处理。谁知琼海公园的工作人员把“神舟”打捞上来之后,就地安放在公园里,设置了“神舟”景点,来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火烧“长二捆”

  《神舟》里面有一场火箭发射失败的戏,原形就是当年发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播发射长二捆火箭时,火箭没有起飞的“坐地炮”事件。无论是工程人员还是记者,凡是经历过此事的人提起当年,仍然心有余悸。但这件事当时确实给了人很大的震撼,影响也很大,有人觉得中国航天人不行,把火箭没有发射上去;有人觉得中国航天人太了不起了,竟然能控制住已经点着火的火箭,没发射上去也没有爆炸。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本身具有很大的戏剧发挥的余地,于是,我们决定拍这场戏。

  来西昌主要就是为了拍摄这场戏,剧组到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是12月18号了,置景人员按照当时的长二捆火箭制作好了一比一的火箭模型。因为只拍摄救火的特写场面,涉及到的火箭只是底座部分,所以火箭模型只做了最下面的一段,做好以后就放到真正发射火箭的发射架上去了。

  这场戏是夜戏。到达西昌的第四天,剧组白天在西昌拍摄完航天员宿舍的戏之后,晚上拍摄着火的戏。吃过饭后,剧组人员和发射中心的负责人都来到拍摄现场。置景在火箭模型的“发动机喷管”内设置了点火机关,都使用煤气罐放火,火势很容易控制。导演讲了一下点火和拍摄的程序步骤,就准备要拍了。一看要真地在发射架上放火,西昌发射中心的负责人当时心里就发毛,因为他们刚刚跟国外签订合同,下个月要在这里发射卫星,外方人员已经前来察看了发射架的状态,现在这个发射架是不能随便动的,现在要在上面点火!

  都走到这一步了,不管怎么样都得拍一下。发射中心负责人察看了一回放火的控制办法,勉强答应拍摄,但说只能在一个喷管上放出火焰,把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否则把发射架弄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导演坚持要几个喷灌都放火,否则没有气氛。在导演的坚持下,几个“喷管”内全都放出了火焰,发射架上真的被造出一番“火海”的景象来。看着火苗呼呼地攒动,发射中心负责人又开始劝阻,不要再弄下去了,会出事的。两方又开始争执起来,导演说,要不我就不拍,要拍我就要把这场戏拍好。发射中心负责人急了:宁导,再这样下去,你负不了责任,我也负不了责任!

  拍摄的差不多了,就要灭火,木制的火箭模型突然着火起来,这一下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发射架上所有的灭火器全都动用了。火扑灭后,大家看着“硝烟散去”的发射架,发射中心负责人直摇头:你们拍一场戏也太离谱了!

  沧州,零下二十多度的“夏天”

  匆匆结束了西昌的拍摄,已经是12月26号了,剧组大部队开始往北京转场。为了赶在年底之前拍摄完空军的戏,涉及到航天员系统的演员金鑫、马晓伟、曾黎、王虎城、王强、孙洪涛等几位和另一组摄制人员提前转场到沧州机场。那时正好赶上北京下了第一场大雪,沧州机场更是被冰封千里,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几乎是他们机场这些年来最冷的天气,大家都说:你们赶得真不是时候。

  赶得不是时候也得拍。因为都是接夏天的戏,几位演员同志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雪天气里穿着夏天的衣服,“大摇大摆”地走在机场上,嘴都快被冻僵了,还要嬉笑怒骂,怎么也装不出夏天的潇洒来。机场外景戏份最多的马晓伟和林兮,穿着单薄的夏常服,走在零下二十六度的冰雪天气里说笑。远处全都是积雪,所以拍摄尽量都选择中近景,这样可以少带一点地面,就全当是“夏天”了。二位被冻得全身起鸡皮疙瘩,说出来的话也僵硬僵硬的,嘴里呼出的蒸汽都像要冻住似的,这样的天气里要自然地笑,简直就是做梦。摄影、录音等工作人员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还是觉得难以招架。大家都说这雪下得真不是时候,都被冻得快没有做人的尊严了。从这句话里面大体能读得出那种冷来。

  让马晓伟受冻的还不止这一次:在西昌邛海拍水上训练,他要下水去扮鲨鱼,金鑫扮演的岳武侯听见别人开枪跳水救他。纵然是在南方,水里的温度也不到十度。两位不用替身,全都来真的,导演一喊“开始”,“扑通”一声,不顾一切地跳下去了,“潇洒”地游了几个回合,晚上就开始发烧感冒。文/北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