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福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阿丘
央视的“知情人士”近日透露,主持人普通话一级甲等考试结果出炉,风格独特、受观众欢迎的央视名嘴毕福剑、阿丘、张羽等可能面临下岗的厄运。最近在“神六”系列直播报道中表现神勇的张泉灵、李小萌以及柴静、沈冰等也曾被央视有关部门下最后通牒,
据闻前几天刚刚得以脱险。如果普通话测试不合格也能成为一则新闻的话,那痛打港台腔时声势之猛烈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久前,毕福剑曾“带头”签署了《主持人行业自律公约》,没想到,这么快就“自律”到了自己的头上了。
一级甲等达不到,一腔才华也枉然 央视众名嘴随时下岗
几年前,刘仪伟的“壮烈牺牲”让人们知道了靠嘴巴吃饭的主持人也会有下岗的厄运,如今再有风格独特、受观众欢迎的央视名嘴毕福剑、阿丘、张羽等不能达到主持人普通话一级甲等考试而可能面临下岗的厄运。
被亲切地称为“老毕”的毕福剑因为主持《七天乐》、《快乐驿站》、《星光大道》受到观众的喜爱,他的朴实和智慧是最受赞赏的,不过,已经有明确的消息指他要被“枪毙”。
《社会记录》主持人阿丘,以前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加盟央视新闻频道后,说着一口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却因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脱颖而出。为了站稳脚跟,他不得不克服家乡口音,并取得了一级乙等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但是,按照央视国家级电视台的标准,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一级甲等。所以,7月底我报考了甲等考试,但考完后就感觉希望比较渺茫。”这次,阿丘又一次感到了沮丧———没有通过考试,和他同样不幸的还有毕福剑等人,张羽则还在等待通知。
张泉灵、李小萌、沈冰、柴静等在紧急突击下,过关斩将拿到普通话一级甲等上岗证,从而摆脱了最后通牒名单带来的压力。据悉,按照央视人事部门不久前发出的警告,主持人要求尽快达标,否则后果不妙。
按照国家有关语言的法律法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资格考核要达到一级甲等,记者型主持人可以为一级乙等;影视话剧演员要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按照央视国家级电视台的标准,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等级必须要达到一级甲等。因为这道门槛,不少优秀人才被挡在了门外,如刘仪伟、曹启泰等人。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各地方电视台往往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让这些人以“实习主持”或“嘉宾主持”的身份亮相,因此,他们几人得以继续在荧屏显身手。
一口港台腔不行,一口京腔就没事?地方台主持人纷纷喊冤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李婷是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目前在广州新闻频道担任记者和编导,她介绍说,在播音专业内流传着“当记者要一乙、当主持要一甲”这样的说法。
但是,对于普通话等级证书切向诸位主持人的“一刀切”,业内人士还是颇有微词,大部分认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区别对待。新闻类主播要字正腔圆,而娱乐类、谈话类主持人如果也是一板一眼吐字发音就显得不适合了,应该给予适当放宽。此外,既然是规范纯洁普通话,为什么地市级电视台就可享受“一级乙等”的宽松待遇呢?
昨日,主持粤语节目《新闻日日睇》的陈扬用一句“坚决拥护中央领导”表示了自己并不排斥央视的考核制度。不过有观众表示,自己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不会那么严格地用普通话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主持人,况且这种标准对于观众来说意义不大。“他们的主持风格清新,贴近观众,为什么还要在普通话的级别上对他们进行苛刻的要求呢?”“都是中国人,口音在所难免,能听懂就可以了!”“刘仪伟的《东方夜谭》多好玩,我们根本不觉得他的普通话有问题。”甚至有观众认为这是一种集权主义。
广电总局出台的种种措施引起争议的不在少数。在9月初限制港台腔的规定出台后,主持界、观众中有人提出不平异议。有观众说,如果全都说着标准的普通话,那么就好像在看《新闻联播》了!与此同时,“北京腔”也挨了观众的批,既然具有地方色彩的港台腔挨打了,那一口京腔的主持人就不该被限制一下吗?
主持时尚节目《魅力前线》、说一口纯正普通话的名模姜培琳质疑广电总局的有些规定太“一刀切”,“我个人认为那些说港台腔的主持人并非故意模仿,也许是他们采访港台明星多了,不知不觉沾染一些口音。还有,现在北京台规定我们上节目时不能穿有字母的衣服,不能穿有洞的牛仔裤,不能戴项琏、耳环。我个人非常支持广电总局禁说港台腔的决定,但是有些规定还是值得商讨,是不是不用一刀切?”李湘则表示自己几乎没有港台腔,“如果你们仔细看我的节目,就会发现所谓的港台腔和我的发音不同,我的路线只是更亲和。”
相关:
南粤电视界自谋对策 主持人或可网开一面
回看广州的几家本土电视台,各自都同时做普语节目和粤语节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而略有区别。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陈副总监说,他们频道有一个专门的评审小组,对主持人的出镜资格进行评定,广东台只有卫星频道是纯粹的普语播出,“据我的观察,普通话水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评定的标准,但是对于纯粹的粤语节目主持人,对普通话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对于央视的硬规定,他表示,的确有点“一刀切”的感觉,在他看来,新闻类节目确实需要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其他类型的节目就要看实际情况了。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和使用的原则,电视台对主持人会区分出节目的类型,不论是普语还是方言,在达到某种水平的基础上要求听起来舒服、顺耳。
广州电视台总编室负责人杨殷先生表示,央视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对主持人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挑选余地,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大台,也有着推广普通话的义务,说实话,有个性的主持人太多了,严格要求普通话水平不奇怪。不过,讲起话来千篇一律也不行。拿毕福剑来说,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主持人,他曾在广州主持《动感夏日》晚会,现场的氛围非常好,普通话的好坏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的,在观众心目中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准,很有个人魅力的主持人自然会受观众欢迎。”对于普语节目、土语节目并存这样一个地域色彩的问题,杨殷表示要把两者分开看:“说普通话,字正腔圆是基础,但是从电视竞争的态势来讲,不关怀本地观众的话,确实会影响到节目。不过,我们对于粤语也要求字正腔圆,主持人一般都是‘正宗’的广州人,说得难听也不行。”
杨殷举例子说,目前,广州台的普语节目和粤语节目混在频道里播出,但是普语节目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粤语多的节目一般是特色新闻、短剧、粤语配音的电视剧等。经过几次的收视观测,粤语播出的剧确实收视效果更好些。“本地观众并不排斥普通话,但是对于粤语节目,他们会有一种亲切的本能,一般都受落粤语。许多电视剧的粤语版播出效果也非常好。”
杨殷还表示,普语节目占“大头”绝不意味着粤语会衰落,“一个城市的人群有特定的构成,不同节目有不同的受众,尤其是在广州这样的地方。”
照此看来,给周杰伦的《双节棍》配上四川话,《大宅门》这样的央视大戏也要给配上粤语,《洋葱头讲劲头》这样方言味十足的节目大受欢迎……地域性让许多观众青睐于方言类节目和小段子也就很正常了。
新闻回顾:《主持人行业自律公约》矛头直指“港台腔”
8月,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到京“脱俗”的主持人联名签署的《主持人行业自律公约》,9月10日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批转了此自律公约,令自律公约变成一纸政令,公约中“不模仿港台腔,不得模仿地域音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的问题成为了重点。
为了刹住发嗲的风气,《主持人行业自律公约》要求“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及其表达方式。”而且,主持人随意夹带外语、用方言播报的现象也在明令禁止的范畴之内,“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另外,《公约》还要求主持人外形上要有所禁忌,如服饰、发型、化妆、声音、举止要与节目(栏目)定位相协调,大方得体,拒绝媚俗。
在禁止港台腔的明令出台之前,国家广电总局对主持行业的规范一向很明确,央视对主持人纪律要求也相当细致,但是鉴于这两年主持行业问题有增无减,《公约》还公布了严格的惩处措施,比如,“遵守公约方能取得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暨‘金话筒奖’参评资格”,如果违反《公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将予以通报,并终止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暨‘金话筒奖’入选资格”,情节严重的,“协会将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播音主持岗位资格”。
事实上,当人们试图在脑海里搜索“愈演愈烈”的港台腔时,李湘的大名立刻闪过,虽然被幽默地封为“神州第一嗲”的她好久以前已经鸣过冤,但央视的刀子还是无情地刺向了她,鲜血还溅在何炅、李霞等褒贬不一的名嘴身上。 栩/文
|
|
【发表评论】  |
|
|
|
|